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建議探討
時間:2022-09-05 04:16:45
導語: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建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山區農村土地流轉的規模、速度、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影響農村土地流轉的因素,正確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在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山區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1、土地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農民受傳統思想觀念束縛,戀土情結較為嚴重,把土地作為其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不愿土地流轉。認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寧可粗放經營,甚至不惜撂荒棄耕,“不愿”也“不敢”將土地流轉出去。二是土地流轉的業主“一怕”農村土地政策不穩,不敢大膽投入,“二怕”農業生產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壓力大,不敢大規模搞開發。三是部分基層組織對土地流轉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高,導致土地流轉工作難以推進。2、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土地流轉政策宣傳教育機制。各地的情況不一,土地流轉缺乏宣傳動員機制,部分農戶對土地流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識,對土地流轉政策領會不到位,認為土地流轉就是對承包地的重新調整,擔心政策一變失去承包權,就會沒有依靠,從而影響土地流轉的規模和效益。二是土地流轉缺乏市場化運作機制。當前大部分土地流轉處于自發階段,沒有有效的機制引導土地流轉。三是土地流轉管理機制不健全。對土地流轉的法律政策咨詢、糾紛調解與仲裁、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機制不健全,影響了土地流轉工作的有序開展。3、土地流轉行為需進一步規范一是流轉合同不規范,手續不完備。二是流轉的程序不統一,管理無規章。4、土地流轉基礎設施不健全由于水、電、路及發展農業生產的所需基礎設施不健全,導致投資方為了發展必須自主解決基礎設施問題。5、土地承包遺留問題多在極少數村有土地撂荒現象存在,也有個別農戶分戶后土地面積小、人地矛盾突出,近年來,由于新農村建設、移民搬遷項目的實施,農戶建房和村社集體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面積沒有調減,承包地面積與實際面積不實等問題,為土地流轉埋下隱患。6、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政府的財力有限,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大病醫療救助、農村低保等農村社會保障還很薄弱,面窄額小,離真正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很大差距,土地將在較長時期內作為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而發揮作用,影響了土地的流轉。
二、加快山區農村土地流轉的建議
1、加強山區土地流轉領導,積極推進土地流轉一是加強領導,要加強鄉鎮特別是村支兩委的領導,要發揮他們的作用。他們工作的態度決定了土地流轉的成效。二是成立機構。成立各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三是大力扶持。財政部門要積極探索公共財政支持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途徑,切實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引導力度。四是培育典型。按照“建立試點、培育亮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思路,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2、創新土地流轉形式,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因地制宜,嘗試多種土地流轉形式,使農村土地流轉由過去單一的以轉包為主向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等多種形式轉變,積極引導并鼓勵土地經營權向種植能手和種養殖大戶流轉,形成規模經營優勢。同時健全土地流轉機制。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機制,逐步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信息平臺,縣、鄉(鎮)成立相應的服務組織,建立土地流轉供求登記、信息、土地評估、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機制。二是建立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分別設立市、縣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對達到一定規模和期限的流轉雙方和規模經營主體進行獎勵和補貼。四是建立統一規范、信息快捷、網絡健全的土地流轉市場。五是指導簽訂流轉合同。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向達成流轉意向的雙方當事人提供統一文本格式的流轉合同,并指導其簽訂合同后,予以登記備案。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要以招商引資、引項目為突破口,依靠業主拉動土地流轉,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的主動性。各級政府可以考慮適當加大向農業項目招商引資的政策傾斜扶持力度,利用園區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通過財政貼息、補貼等形式,爭取一批有實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競爭能力強、效益顯著的農業項目,以點帶面推動農村土地流轉。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規模土地流轉提供保障要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土地治理和村莊整治,改善土地生產條件,創造流轉優勢,讓土地流轉更加方便。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土,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設施,建設穩產高產農田;以生態建設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加強以道路、電信、電網、供水等為主體的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增強綜合開發利用能力。5、強化農民社會保障,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一是幫助農民實現失地再就業和落實社會保障,以切實解決好他們的生活和養老問題,弱化農村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二是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為城鎮居民。三是參照外地經驗,戶籍制度改革后轉為城市居民的農戶在土地使用、計劃生育等方面按原有規定執行。6、加強宣傳發動,進一步提高農民大局意識一是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出黑板報、發放宣傳單等多種方式,認真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確保農村土地流轉的合法性,維護農民權益。二是宣傳山區農村土地流轉對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意義。三是宣傳典型事例,教育廣大農民正確處理好穩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與推進土地流轉的關系,科學有序地實現好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進一步激發農村經營機制創新的生機和活力。
作者:吳永貴 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生態文明建設局
- 上一篇:土地流轉農民增收調查與思考
- 下一篇:土地流轉下農民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