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6-04 11:11:47

導語: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論文

摘要: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是新時期農村經濟產權制度的又一次創新,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此,本文以青島市黃島區濱海街道為例,探討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現狀與解決措施,以期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集體經濟;農村股份制;關系;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深化,舊有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模式逐漸暴露出很多弊端。若不適時進行變革必將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股份制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

一、濱海街道落實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現狀

濱海街道共38個行政村,自2015年開始進行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目前,常見村集體分配的做法是:第一,逢年過節(春節、中秋、端午)按人口發放糧油、現金。多的村人均開支為650元,少的100元,且近年來相互攀比之風也越演越烈。第二,有的按年齡發放年金,60歲~70歲每人每年400元;70歲~80歲每人每年500元;80歲以上每人每年600元。第三,集體繳納合作醫療費,標準為每人每年260元。第四,對部分男女年滿60周歲時,發放一次性補貼1500元的投保金。第五,對年滿45周歲的村民開始集體繳納保險費,每人每年344元。第六,實施村居改造的村向村民發放物業補貼與冬季取暖費。由于全部開支沒有合理預算,導致村集體經濟組織入不敷出,只能坐吃山空,吃老本。讓前期原本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按有關村民表決程序已經落實的股份制改革成為擺設,其結果是,多年后導致村集體經濟出現空殼,引發社會矛盾,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因此落實農村股份制,按股份分紅,有效避免這一現象顯得尤為重要。

二、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遵循的原則

一是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則。遵從大部分農民意愿,確保其公平、公正地享有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切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1]。同時,也能有效保證產量化的合理性。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依法辦事、規范運作的原則。對涉及到集體、個人等多方利益應正確處理,堅持依法辦理。對于法律政策有明文規定的,無需民主表決,直接依法辦理,防止造成民主決定與法律政策之間的對抗。對于法律政策無明確規定的則由村民說了算,絕不能搞一刀切。應在總的政策框架內各村組充分行使自主權。三是遵循民主、公開、實事求是原則。村組集體經濟在向股份合作制轉變的過程中,凡是涉及到實施方案、章程制定、計股依據、股種劃分、資產評估等重大事項,均應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表決決定。涉及到的相關重要事項與重要活動均應嚴格按規定予以公開。在處理個別特殊人員、特殊問題的時候,要實事求是,充分體現法規政策的實質精神。四是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切實抓好村委整體轉制的宣教工作,讓村民都能明白這樣做的目的與意義,主動支持改革,自覺維護全村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五是堅持村集體經濟性質不變原則。將集體資產折算為股份,量化到人,作為紅利分配的依據。股權除了依法繼承外,暫時禁止轉讓、出售、贈與、退股等行為。六是堅持敢試敢闖、探索新路、利于發展的原則。要適當進行創新,探索改制后集體經濟的發展好路子。

三、落實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建議

1.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產權明晰是現代企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股份經濟合作社也應具備這一優點,構建起明晰的產權制度,并逐步明確產權歸屬問題。結合村集體經濟現狀,走股份合作制之路是非常明智的。一方面,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在原來的村經濟合作社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重新組合各個分社,重新構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另一方面,明確村聯份經濟合作社的股東認定流程:由村民代表大會表決決定股東資格,在公布名單后需進行無異議確認,凡是有問題的人員需再次上報重新進行審核。此外,改革后的集體資產仍歸全體村民所有,任何人均不準以任何形式強制占有。當地股份認定實行的是一人一股的政策,即每個擁有股東資格的社員有一股,其他股東則以討論的方式來確定股份占額[2]。2.資本運作方式多元化。首先,定期對辦公樓、廠房、土地等租金作適當的調整,并進一步拓展其多元化的發展空間。以法律形式明確其法律地位,開展有效的資本化運作。為進一步增強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擴大集體規模,應積極吸納先進的管理理念、技術及人才進入合作社。同時,利用兼并、控股等手段實現區域的有效重組,實現資本擴展[3]。同時,也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土地屬于村集體的重要資產,無論實施何種改革,都不能將其轉化為國有土地。當前必須抓好政策指導,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避免經過集體經濟組織或改變農民身份的辦法變更土地所有權。一旦涉及到國家征地,均需嚴格按法律流程進行。先審批,給農民提供足額補償,并讓農民享受與城鎮人口一樣的社會保障,避免“失地”又“失業”的現象發生。3.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在改革后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如何實現集體資產的增值,怎樣處理好企業經營方與股民之間的權益問題。首先,加強民主理財,并積極招收更多組織成員。同時,嚴格遵循民主流程設立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負責對集體資產的監管。其次,進一步健全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等內部組織結構,想方設法處理好經營方與股民間的權益問題。4.嚴格按規范操作,加強指導。加強規范操作指導,這是確保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成功的關鍵。凡是涉及到改革發展的事項均需進行民主研究、民主討論,探討方案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任一改革環節都需經過合法審批。同時,嚴控資產清查、資產評估、債權處理、監督檢查等環節,盡量確保集體資產的安全性。此外,將政策指導與村民的民主決策相結合,同時,強化環境條件與承受力度,盡量減少制度轉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5.健全相關法律機制。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必須依靠相關法律做支撐,方能達到相應的目標。而我國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比如,在股份制量化、資格認定等環節均未作出詳細規定[4]。因此,政府應盡快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一是以法律形式明確法人與股東的認定資格。由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比較欠缺,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并完善相關法律,為村集體經濟改革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二是以法律形式為資產注冊提供法律依據。村集體經濟在資產注冊過程中經常出現不少問題,如無法過戶、無產權等問題。這需要國家盡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為工商部門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據。

三、結語

總之,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是新農村建設,農民致富增收的必經之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對此,政府應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在分析問題原因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學習其他地區的成功做法,并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有力推動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杜繼祥.淺談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J].經濟視野,2017,26(4):60~60.

[2]吳芳.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探索與思考[J].江蘇農村經濟,2016,9(2):17~18.

[3]萬偉,魏洪昌.我國城中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2,34(s1):78~79.

[4]苗新建.昌平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25~26.

作者:王暖龍 單位:青島市黃島區濱海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