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05 08:18:39

導語: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研究

摘要:因受到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產業布局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尚不平衡,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因此,本文將通過著眼于優化區域經濟,嘗試探尋能夠有效實現區域經濟優化的具體路徑,為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

關鍵詞:優化區域經濟;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

1引言

大多數學者認為,區域經濟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具備優化完善的產業結構及布局,在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下實現各項資源的合理配置。而實現區域經濟的優化,在對區域內現有自然資源以及經濟條件等進行優化分配與科學利用,勢必能夠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的區域化發展。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重點探究如何與優化區域經濟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

2優化區域經濟發展

2.1積極加強宏觀調控。在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深入優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政府以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自身應有效用,適當加強宏觀調控力度。由于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體制轉型的關鍵時期,雖然已經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市場并未實現完全充分發育,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市場化水平不盡相同。因此,為有效提高市場發育度,政府需要通過積極立足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如通過對農業企業適當減免稅收,為農業技術研究類企業提供一定的資金補貼和技術支持等,以此在有效彌補市場機制自身缺陷的同時,可以達到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的目的。2.2淡化行政區劃色彩。無論是區域經濟的優化發展還是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經濟區域功能始終是重點。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盡可能減弱行政區域規劃的干擾影響,通過消除各部門以及地域之間的界限,在對不同地域間的資源進行充分整合與優勢互補下,加強城市地區之間的產業與市場聯動,對區域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通過扶持當地的龍頭農業企業,利用政府的引導作用為企業以及其他技術平臺等之間建立其溝通交流與互惠合作的平臺,進而以較低的成本促進形成產業優勢。從法律等方面對政府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管理,利用聯動發展的方式實現區域經濟以及農村經濟區域化的同步發展。2.3平衡和調整區域利益??傮w來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使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領先于我國中西部地區,而這也使得我國各區域之間存在利益不均衡的問題。為此,我國東部地區應當在充分發揮自身現有優勢條件下,主動依托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自貿區、免稅區建設等,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出口導向茶葉,并通過加大外資注入力度,與國內外優勢企業展開合作與良性競爭,以此推動區域經濟的優化發展。而我國中部地區分散著諸多農業大省,其縱貫南北和承東啟西的重要地理位置也成為該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資源,中部地區可以通過加快改進和優化傳統工業技術,積極引進和推廣運用現代化農業技術,進而推動農業經濟區域化發展。西部地區則可以充分借助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立足自身實際情況發展特色區域經濟,以此有效平衡和調整各區域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各區域共同發展。

3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

3.1加強各地區合作。在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積極加強各地區之間的合作。相比于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中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生活水平不高,人口增長速度與勞動生產率失衡等問題,其對于農產品以及初級產品出口的依靠性極高。特別是在部分中部地區因水資源匱乏、地勢險要等劣勢自然條件,更是加劇了其經濟落后程度。因此在對區域經濟進行優化發展下,需要對落后經濟區域中的現有優勢資源以及各積極要素進行充分整合利用,通過積極引進東部地區中的現代化農業技術和先進的農業發展理念,如循環農業經濟等,運用中西部地區的能源優勢,對產業結構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在實現區域經濟優化發展的基礎上能夠深化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3.2產業布局一體化。實現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也是徹底摘掉中部農村經濟“貧困帽”的必然舉措。為此,中部農村經濟區域需要結合現有各產業,充分發揮其集群效應,通過集聚大量產業群,推動產業布局一體化。例如可以由當地政府以及農業部門負責對其近些年來的氣象條件、農業墑情以及先進農業技術成果等進行深入分析,在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資源進行統籌調配下,統一規劃組織開展農業生產。集中進行農產品的收購、銷售,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從而有效實現農業致富。另外,考慮到區域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通??茖W技術水平也相對較高,因此中部農村地區需要在積極引進其他地區先進科學技術和高素質優質人才下,實現農產品的產業鏈發展和深加工,如加工成綠色有機食品、綠色保健食品等,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3.3城鄉建設一體化。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同樣也是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各地政府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盡可能多地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必要資金、物力和人力下,加快城鄉之間的勞動力流動速率。從政策、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入手盡量消除城鄉之間的差距,并通過積極落實大學生村干部等計劃,鼓勵年輕有為的優秀群體投身于現代化農村和農業建設中,通過合理利用各項城市資源,在將其與農村資源進行相互整合與優勢互補下,促進優化區域經濟和農業經濟區域化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現區域經濟優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政府適當加強宏觀調控,并想方設法突破地域和部門之間的界限,在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和結構優化調整下,平衡好各區域之間的利益關系。同時通過積極加強東部和中西部之間的合作交流,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以及城鄉建設一體化,以此有效實現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經濟區域化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馮佺光.公共選擇下的山區農村經濟協同發展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潘世文,王朋.擇優扶持重點推進——論農業政策性金融的區域化發展[J].西南金融,2001(7).

作者:李濟 單位:湖北省長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