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的重要性
時間:2022-07-13 09:20:12
導語:農民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量獨立的農業家庭經營農戶的存在以及農村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和發展的兩個前提條件。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農村建立了全面包產到戶的農業經營制度,確立了農戶作為經營者的主體地位。農戶獲得了經營自由,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生產大幅增長,農產品綜合商品率不斷提高,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涌現出一大批糧食、蔬菜、中藥材、烤煙等種植專業戶和養殖專業戶,他們的生產規模和勞動生產率普遍高于一般農戶,成為農村科技示范戶和致富能手。專業化生產形成了一定規模,出現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專業化生產區域,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及組織規?;a奠定了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商品化、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戶家庭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2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專業化生產的有效載體
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后,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但農戶在生產經營,發展家庭經濟、期望致富的過程中,往往遇到許多力所不及的困難,需要各級政府有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提供多方面的服務。然而,各級政府有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面對千家萬戶,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戶多樣化服務的需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則可以彌補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不足,它根據農民生產經營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從技術領域向生產、流通領域延伸,逐漸形成一體化的經營服務實體,提高了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水平,有效地解決了單個農戶解決不了或難以解決的問題。
3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連接農戶小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的紐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專業化生產的農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市場進行,通過市場交易方式來實現再生產所需的物質循環。農戶家庭經營是小規模分散型,單個農戶進入市場時由于交易批量太小必然導致單位產品的交易費用過高。與市場上其他交易主體相比,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及市場經營知識觀念普遍較低,加之信息不流暢,農民在交易中往往要支付超過通常意義上的交易費用,甚而不得不忍受低價強購、質次價高、短斤少兩、假冒偽劣等利益損失。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代表農民與其他市場主體談判,情況就不同了,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會大大地改善農民的社會和經濟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提高農民的相對籠斷程度,使交易價格重新超于均衡甚至偏向農民一方,作為一個具有經濟實力的法人實體,相對于農民個體來說,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容易獲得市場信息,且大批量的交易不僅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交易成本,還可以享受批量交易的利益補償(如價格折扣、送貨上門等),當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社進入市場時,只要專業合作社的內部交易成本與外部交易成本之和小于成員單獨進入市場的交易成本總和,就可以降低農民整體的交易成本。農民專業合作社力量的增強以及相互之間的聯合,提高了農民一方的相對籠斷程度,可以極大地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
4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推廣科技興農,加快“兩高一優”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從外延式增長轉變為內涵式增長,已成為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核心問題。在世界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科學技術進步是實現內涵式經濟增長的源泉,是提高生產率的必由之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本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形成縱橫交錯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技推廣的一條重要道路。由于當前的農技推廣體系主要是縱向的直線模式,其特點是本身易建成比較完整的體系,但橫向協調性不夠,不適合農戶分散經營的狀況。農技推廣機構通過扶持、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它在農村中的威信和影響力,有利于將更多的農業新技術更有效更迅速的推廣普及。大多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有豐富種養殖經驗的農民組成。他們技術上有專業、社會上有影響。一方面通過他們的典型示范、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可以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專業合作社通過與農技推廣部門的聯合,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帶動一大批農民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從而使科學技術盡快地流向農民、農村和農業,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兩高一優”農業的發展。
5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促進農業一體化經營,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
農業是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屬性的基礎產業,又是投入高、風險大、比較利益低的弱質產業、同二、三產業相比,它有許多鮮明的弱點:一是農業是依靠動植物的生力機能并在自然協調作用下進行的,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自然因素影響。二是生產周期長、見效慢、品種更新換代也慢,根本無法與日新月異、色彩紛呈的工業產品相匹敵。三是農產品需求彈性小,很容易造成價格的起伏不定,引起市場波動;同時農產品易腐爛、難儲藏,一旦滿足一定范圍內消費的需要,就容易發生過剩、過剩就往往腐爛變質,這在農產品深加工滯后的情況下尤為突出。農業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實現農業一體化經營來改變農業弱質產業的地位,提高其比較利益,增加農民收入,在農村許多地方已達成共識并卓有成效地組織實施,取得較好成果。農業一體化經營的實質就是將農業再生過程中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實現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其主要作用就是要通過一定組織形式引導分散經營的農戶進入市場,形成產業系統內部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業的比較利益。農業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農民往往處于被動地位,既承擔農業專業化生產的自然風險,又承擔著價格市場風險,農業仍只是充當了產業鏈中的原料生產車間,農產品加工、流通領域的增值仍無法保留在農業內部,農業弱質產業地位仍舊沒有多大改變。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社參與一體化經營,形成公司+合作社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自己興辦各類農產品加工、儲運企業、則可以大大改善農民地位,將農產品加工、流通領域的部分利潤保留在農業內部。農民專業合作社本身建立在生產區域化、專業化基礎上,與農業一體化經營有著共同的經濟基礎,通過它引導農民進入市場,開展一體化經營,是農業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規律,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中心開展農業一體化經營,不僅可以改變農業弱質產業地位,而且可以大大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本文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重要性的闡述,從理論上講是成立的,因為它是實現農業規?;⒁惑w化、專業化、社會化生產經營的最佳選擇和必然趨勢。但在具體實施中不可操之過急,應根據各地實際,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做到組建一個,成功一個,使之起到更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趙枝燕 單位:祿勸縣九龍鎮村級會計(三資監管)服務中心
- 上一篇:新經濟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 下一篇:農業檔案管理促進農村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