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思考
時間:2022-03-12 08:52:07
導語: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是對我國的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在我國政府所主導的農村金融的改革路徑目前還存在著依賴的現象,其中財政支農經與農村貸款兩者之間所占的比例相對來說比較偏低,這就不利于我國各區域的農村金融、農村經濟后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政府部門對經濟發展戰略的進一步調整,使得市場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協調。
關鍵詞: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農村經濟;發展;思考
在我國,農村問題與農業問題以及農民問題這幾個方面是我黨社會進行建設的主要落腳點,是實現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必須要突破的一種阻礙,才能尋求一個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對其影響比較大的就屬財政支農、農村金融這兩個方面,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需要借助農村金融、財政支農等方面的發展政策,對地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想要有效的解決我國農村的問題、農業的問題以及農民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農村的經濟發展,必須要正確地認識我國農村的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對目前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存在著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農村金融與財政支農分析
(一)農村金融概念。“農村金融”主要是指與農村的貨幣、信用相關的一種經濟活動,最終的目的就是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F階段,我國農村的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郵政儲蓄;二是農村信用社;三是農業銀行,以上這些機構是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環節。與城市金融不同,農村金融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與信貸利率低、市場風險大以及服務方面效率低下等問題,為我國農村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挑戰,所以,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與不斷創新的金融體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二)財政支農概念?!柏斦мr”主要是指我國財政對該區域農業、農村、農民等方面的財政支持,同時也是政府部門為了加大擴展農村經濟發展而采取的一種財政行為,其中這種行為主要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第一,農村生產支出支援;第二農業科技支出;第三,政策性補貼支出;第四,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由此可見,政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我國對農業的各項支出與各項補貼,高度重視我國的“三農”問題,進一步促進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有效的加強我國的財政對各區域農村農業的支出力度,因地制宜的根據各區域農村的經濟發展情況,有針對性的給予相關補貼,以此來實現我國農業生產的現代化。
二、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基本結構的分析。通過對我國各個區域的城鄉情況的數據進行分析與了解,發現城、鄉兩者之間的差距比較明顯,如果不能減少城、鄉之間的差距,勢必會為我國的后期發展帶來不必要的影響,所以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階段應對農村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的扶持,以便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財政支農、農村貸款兩者尚且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使得農村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我國的財政支農、農村貸款平均值均沒有超過六十億,這就導致我國在農業生產方面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無法擴大我國的農機設施生產、農業科技研究以及基礎設施改建等,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而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政府部門對“三農”加大了資金的扶持,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期,“國家”和“三農”兩者之間的基本利益逐漸向“少取多予”進行轉變,而農村貸款、財政支農等也獲得了相應的改善,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的農村金融建設的不斷提升以及財政支農的力度不斷擴大,從而為我國農村的經濟建設提供了經濟的支撐,也為我國的財政支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從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資人員。充分的金融資本是促進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來源,也是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還可以有效地積累更多的經濟剩余,將其轉化為相應的財政,以此來對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來進行支持,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利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財政支農及農村金融的循環。由此可見,財政與金融兩者之間處于相互補充、互相配合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經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驗來看,金融不僅可以為農村的發展帶來支持,還能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但是前提是需要完善的財政支農體系的支持,再者各個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對當地農村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約束,只有這樣才能使其避免農村金融逐漸財政化,做到真正地實現市場化經營。(二)三者之間的基本制度分析。對我國的農村財政、金融制度60幾年變遷進行分析發現導致我國農村金融、財政制度進行變遷的主要原因除了農村經濟發展之外,我國的各項基本發展戰略的變動也會為其帶來不良的影響。從具體方面分析可知,在不同的階段國家有關部門需要根據發展需求來制定基本戰略,這就會導致我國同期的財政支農、農村金融兩者的績效產生不同的變化。比如:在新中國建國初期,為了使國家脫貧,我國黨中央比較重視重工業的發展,主要采取宏觀調控的措施來對金融業進行調控,而對才能金融的發展采取抑制的方針,從而使得農村的農業生產無法得到充足的經濟支持,最終導致我國農村的經濟出現發展緩慢的情況。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前提下,我國對金融業進行再次的宏觀調控,大力促進農村的金融建設以及對財政支農各項制度的調整,促使我國農村的信貸的規模逐漸擴大,特別是在鄉鎮企業貸款這個方面,為農村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了動力,創造出了更高的經濟收益,促使了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由上可知,財政支農、農村金融基本制度的變動會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國的戰略政策的調整對財政支農、農村金融、農村經濟發展關系等具有巨大的影響,所以將一些農村存在著的基本問題歸納至國家發展戰略中,來制定相關政策,有利于緩解農村經濟發展的不足之處。
三、農村經濟發展存在著的問題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結構的優化,為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帶來了新的序幕,但是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使得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出現重而道遠的情況。(一)財政在農村經濟中使用率偏低。在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中,財務資源是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據我國對農業財政資產使用情況的數據結果分析表明,在中央對各個區域農村的財政撥款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資金在使用方面并不合理,其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資金使用在農村建設與農業生產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國的農村經濟財政使用率偏低?經分析發現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中央對農村經濟財政的撥款是通過一層一級的克扣,所以真的應用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資金是非常少的;第二,中央財政支農直接性撥款,資金雖然送到了地方,但是該區域的地方政府部門并沒有對其進行合理的分配與使用財政資源,也是導致經濟資源在農村經濟中使用率偏低的原因之一。(二)金融資金在農村的投資偏低。金融資金在農村中是社會商業金融和農村經濟兩者進行合作而得來的產物,這就表示農村在社會商業金融資金投入逐漸增加,農業生產的資金就會增加,以便于更好地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為其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為企業(商業性質)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使其達到雙贏的局面。根據我國近期農村經濟發展來看。金融資金在農村的投資偏低,這主要是何種因素導致的呢?據數據分析可知,一是金融企業對農村經濟投資比較低,造成這一情況時因我國對農村商業用地管理結構與農村經濟土地資源管理政策逐漸完善,使得商業用地的各方面優勢消失,最終使得金融企業對農村的土地投資利潤空間被削弱,再加上各個企業還受到其他的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這就使得在農村地區金融企業投資的經濟資源偏低;二是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完善與相關制度的頒布,使得農村金融投資項目逐漸減少,對外資的吸引力不足,所以農村金融投入資金比較低。
四、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一)綜合利用我國農村經濟財政的資金。為了更好地緩解我國的農村財政支農的資金使用率較低的現象,確保我國農村的財政支農客運更好地發揮出他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真正意義上出去比較直接的資金對接的方式,這主要是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財政補貼,只有通過中央財政對各個地方進行地方撥款,對逐層下達的方式進行取消,才能更好地避免當地政府部門“貪污”支農資金,使財政資金真正的用于“三農”;同時還要對當地政府部門進行輔助,協助該部門做好資金規劃,也就是對財政支農政策進行落實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分配支農資源,這樣才能促使當地政府部門利用財政支農來緩解農業生產與農村建設等問題。(二)優化我國金融投資的結構。相關部門需要對農村金融投資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措施。想要更好地做到這一點,當地政府部門需要重視尋求或者開發新的渠道,對農產品種植與銷售等一體化進行積極的構建,創造出新型的農村發展體系,提升農產品帶來的影響力,使其吸引更多的金融企業進行投資,同時還可以利用商業銀行進行貸款等方式來獲取較多的金融資金,只有不斷地對農村生產經營規模進行充分的擴張,使其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才能進一步的推動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再者,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密切注意農村資源的綜合發展,特別是針對特色資源,可以利用當地的各項優勢,開展旅游等產業,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擴充渠道。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農村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分析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就需要通過優化我國金融投資的結構、綜合利用我國農村經濟財政的資金等措施來緩解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著的問題,只有推動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趙文珍.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4).
[2]周澤炯,王磊.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應分析及其檢驗[J].農村經濟,2014(10).
[3]李世光.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問題的若干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9(13).
[4]鄧子基.關于財政支農問題的若干理論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7).
[5]司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背景下的甘肅省農村金融體系重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
作者:鄧晨希 單位:廣西大學
- 上一篇:新經濟科技創新能力研究
- 下一篇: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