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8-05 04:29:35
導語: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的發展影響農民的收入,國家出臺的農業政策對于農民收入則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鎮之間的貧富差距,著重分析國家的農業政策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利害關系。對于農業相關政策、農村經濟發展機制以及路徑做出研究,并展開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農業政策;農村經濟;機制;發展路徑
所謂新事物的誕生,其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相應的問題,農業政策的不斷更新也正是為了國家農業的發展。本文就農業政策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解釋,對于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機制與路徑進行討論。
1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1.1農業政策的機制具有激勵作用作者:單位:農業政策的激勵主要表現在:國家為了保障國人所需的糧食供給,鼓勵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并頒布一系列惠農政策來激勵農民生產。通常國家會采取高于行業市場的價格來收購糧食,當糧食生產豐足時同樣保障價格,以此來保護農民收入的穩定,保證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頒布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政策,解放了我國農村的生產力。農民不再飽受地主剝削的同時,多勞多得的模式也同樣起到了刺激生產的作用。1.2農業政策的機制具有導向作用作者:單位:在傳統農業中,農民僅僅會進行簡單的播種與收割,農業政策的實施使得各地的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相繼轉型到了農村。農業政策的頒布留住了農村人口,同時也抑制了城市出現的“民工族”現象。隨后國家又頒布了“家電下鄉”等多種補助政策,給農民創造更好生活條件的同時也真正地讓農民將重心重新放在了農業發展上。正所謂高手在民間,一系列的農業政策機制讓農民有了更多的創新,這也實現了農民的增收與增產。1.3農業政策的機制具有調控作用作者:單位:農業與市場一般,都需要政府的輔助調節才能夠得到良性的發展。農業政策可以對農業的供給與需求進行調節,這一調節宏觀地體現在了國家展開的農作物對外貿易上。國家能夠控制和增加出口量來調控國內生產過剩的糧食,政策的鼓勵能夠讓產量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國家政府能夠對市場的農作物價值進行宏觀調控,甚至國家還能夠通過科技手段將部分糧食產物轉化為新型能源。農作物的轉型發展與能量轉換同樣在增加農作物的價值,這也是政府政策所能夠控制調節的。其次,政府可以積極鼓勵種子的研發,降低農民生產的成本以此達到農民增收的目的。農民收入提高了,自然產物的質量與數量也就提高了。對于部分地區,農業政策對農民進行了多種補貼,保證了農民的最低收入,側面地調節了市場。
2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
政府出臺的農業政策對于農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政策的實施通過對農民收入的保障而促進農業經濟的良性增長,最終回饋給社會。下面筆者就對于取消農業稅這一農業政策來解釋說明其影響的路徑。2.1農業稅的取消對農村產生的積極影響作者:單位:當農民辛苦勞作后,不僅僅開始追求衣暖、飯飽,逐漸也開始不滿于國家繁重的農業稅,于是很多農民開始入城打工。農村人口入駐城市不僅給城市的政府部門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公共措施等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當農業稅取消了之后,很多農村人口迫于城市謀生的壓力又重回農村進行務農,這樣一來,土地的利用率又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農業稅的取消使得農民收入得到了提高,以此農民就有了更多的資金進行投入與消費,農民資金開始流通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2.2農業稅的取消對農業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作者:單位:農業稅取消了,農民種地的熱情也就提高了。因為所有的糧食最終都歸自身所有,自然也就使得農業產量開始增加。進行務農的農民又多了起來,這也使農業種植總面積開始大幅度擴張。政府出臺的有利政策補助了農民的生產成本,農民進行再生產的利潤也就更多了。農民生活的日益富足保障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全國經濟的穩定。2.3農業稅的取消對農村消費結構的影響作者:單位:凡事都具有兩面性:農業稅的取消固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與之相對的則是,務農者為了增加糧食產量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化肥與農藥,以此保障糧食的總量?;实绒r業用品的使用增多自然也導致了農化肥價格的提升,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一種替代效應)。除此之外,農民解決了溫飽之后,為了讓子女享有更好的教育與生活,便會讓子女轉入更好的學府與城市,這也促進了農民經濟的流動。隨著城鄉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是農村也需要家家有車,甚至也需要娛樂(也就是收入效應)。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農業稅的取消促進了農村村民的消費結構轉變。2.4農業稅取消帶來的思考作者:單位:農業稅對于農民來說著實是一種負擔,農業稅的取消僅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民進城這一現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農業稅的取消僅僅是農民增收的緩兵之計,想要從根源上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采取更多相應的措施來優化農村的產業結構。想要完美促進農業政策的發揮,我們就必須結合國內外的現狀,來進一步挖掘農業的價值。政府推出的農業政策需要不斷的完善,增加在農業中的研發資金,以便于農民以最低的成本種植出最高的產量。如今,我們充分落實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充分將農村發展放到首要地位,同時也要優先滿足“三農”發展的所有相關內容。農業稅取消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活力。我們要始終堅持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堅定地保障農民的土地利益,充分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3土地資源
國土面積的基數對國家具有影響,而土地面積的基數則對國家農民生存具有保障。適宜的土地狀況與氣候狀況是農業經濟發展的載體,因此我們必須對土地的面積加以控制和最優利用。在農業中有一個名詞叫做盤活土地,所謂的盤活土地就是指:在不改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只有穩定的土地和合理的農業政策才能夠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嚴格的執行土地政策,才能夠消除短期性的掠奪性經營。將大量的土地承包給專業的種植者,能夠更有效地增加種植的科學性,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4我國的城鄉一體化政策
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快速的縮小城鄉差異,從源頭上縮小農村與城鎮的收入差距。城鄉一體化的提出正是我國城鄉關系深刻認識的體現,這也是我國國策的創新結果。盡管我們的政策還不夠完備,所有的理論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但在實踐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這一政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明顯改變。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的農業發展為工業化的進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工業化的快速進步同樣也促進了我們的城鎮化轉變。上文我們也提到了將農業進行模塊化的管理,這樣能夠增產又高效。在此,筆者還需明確指出:農業發展的現代化為我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解決了諸多的難題。例如,農業模塊化的優化發展同時也解放了農業生產人數,這為我國的工業生產帶來了更多的人口勞動力。工業化的進步在逐漸加速的同時又對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技術上的創新與優化,這也是工業化的反哺作用。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這不僅僅是一次飛躍,更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在這一時期,凸顯出了諸多的社會矛盾:農民收入的增長遠不及城市人口收入的增長。宏觀角度來看,我國的經濟正在轉型,如今的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對于我們目標的實行風險系數明顯增大。在農業轉型的運行中,倘若農業出現問題,不僅僅會使得物價上漲,更會使得社會難以穩定。
5結語
我國的人口一直在不斷增加,與人口增長相適應的糧食保障不僅是我國穩定的前提,同樣也是世界穩定的重要保障。糧食的產量對于農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農業政策對于農業發展又有著輔助與指導作用。如今的中國想要應對國際農業貿易的壓力,就必須要想盡辦法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數量。只有我們有足夠優質、量多的糧食基數,我們才能夠在國際的農產品進口中占據主動。這些同樣也離不開我國科技創新的支持,只有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活力,才能夠讓我們國家實現“彎道超車”。
參考文獻
[1]劉艷軍.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350.
作者:季珊珊 李海峰 何慶 單位:河南省安陽市農業科學院
- 上一篇:新經濟勞動力就業影響分析
- 下一篇:中國農村經濟信息化發展分析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