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時間:2022-08-05 04:33:37

導語:淺談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摘要:自黨在報告中提出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已成為促進我國農村全面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舉措。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優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尤其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針對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進行探討,介紹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的相關方面,包括農村經濟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為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1鄉村振興政策背景

自我國改革開放政策落實以來,國民經濟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城市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尤其明顯,無論是從數量上來講,還是從質量上來講都得到了提高。然而,與城市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相比,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卻并不理想,長時間以來都處于低速發展階段。部分偏遠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甚至根本就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至于子女的教育等問題則根本就不敢相信。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而開啟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篇章[1]。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質量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農村成為很多人所向往的理想居住場所。然而,由于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我國當前仍然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農村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大障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新階段,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短板問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必要前提。如何縮小城鄉差距,使農民與城鎮居民共同享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已經成為當前國家發展經濟、使農民獲得幸福感、滿足感的關鍵性問題。主席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黨、國家和人民都應該堅定不移地優先發展農村,按照農村產業興旺、生活環境適宜、鄉村風貌文明、治理工作完善、農民生活富裕的標準去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領導人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提出的戰略,由主席于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報告中提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經濟發展戰略是以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現實國情農情,深刻認識我國城鄉關系變化特征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和補齊農業農村短板的問題導向,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而該發展戰略的提出必將會在我國農村建設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促進我國農村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作用,它將成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激活農村活力、彌合城鄉差距的重要秘密武器。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礎,也是這個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很多鄉村都還面臨著發展比較落后的嚴峻局勢,而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而提出的。在我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鄉村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新中國成立以后,不管是在改革開放之前,還是在改革開放政策之后,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基本上都是放在了城市和工業上,但鄉村和農業卻往往成為被忽略的對象。但鄉村振興戰略則不同,其著重強調的是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經濟,這表現出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定位。

2山東煙臺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就積極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建設,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以農為本的政策仍然在堅定不移的實施。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僅決定著我國能夠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任,同時其還關系著國計民生的發展。所以,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國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與農村經濟相比,我國城鎮經濟水平明顯要好很多,所以如何借助于提高農業農村經濟來補短板,促進我國經濟總體水平的提高就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雖然國家在大力扶持農業農村經濟,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山東煙臺農業農村經濟仍然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距離人們理想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當前山東煙臺部分地區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2.1農民整體收入水平偏低。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那就是農民整體收入水平偏低,而且這是一個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一是,我國所采用的小農經濟發展模式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經濟模式相對分散、單位小、組成不了規模,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阻礙,所以農村采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只會導致城鄉經濟差距越來越大,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二是,雖然我們處于信息時代,信息的傳播、獲取途徑越來越多,但是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其仍然處于一種消息閉塞的狀態。很多農村經濟的來源主要依賴于種地,而種地就意味著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風調雨順時糧食作物必然增多,但是其單價必然會隨之降低;而遇到干旱等季節時,則可能會導致農民顆粒無收,甚至需要依靠政府的救濟解決溫飽問題。雖然在改革開放以后,山東煙臺地區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的改觀,基本上不再為解決溫飽問題發愁,而且也不用完全依賴于種地獲得收入,一些青壯勞動力可以外出打工來補貼家用,但是,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這又會使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出現。三是,山東煙臺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其生活狀態仍然停留在自給自足的情形,這就給農村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麻煩。2.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雖然一些農民可以外出打工來獲得經濟收入,改善生活,但是對于農民而言,他們最根本的或者說不可丟棄的仍然是土地。種植也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它只在種植、收獲那段時間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剩下的時間基本上就不用人來照看。所以這對于農民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經濟來源。但是,對農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自然環境,而農村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一般都比較弱。如果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保證,那么農業所面臨的風險將大大提高。隨著山東煙臺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不斷加強對農村地區灌溉設施的配備,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然環境的影響??蛇@并不是所有地區的農業都能達到的要求,在山東比較偏遠的地方,連這些基礎設施都沒有,基本上完全是“靠天吃飯”,能否使自己的經濟收入得到提高,基本上屬于“聽天由命”,人所能發揮出的作用非常小。正是由于這些地區農業的發展還要靠自然環境,這就嚴重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導致大片的土地無法合理的耕種,同時也使得這些地區農業農村經濟得不到改善,人均收入仍然非常低。2.3農村獲得經濟收入的途徑太單一。農村不僅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而且有的農村還依山傍水,可以作為優質的旅游開發地點。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單純地依托于種植業或者外出打工來改善農村的經濟,不僅造成很多農村資源的浪費,同時還給城鎮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負擔。農民進城打工,雖然為城鎮發展帶來很大的勞動力,但同時也給城鎮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比如教育壓力、醫療壓力、交通壓力、公共資源壓力等,導致很多城鎮居民非常地排斥農民群體,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所以,要想解決農村經濟問題,就不能依賴于讓農民外出打工,而是應該充分利用農村資源來實現自我發展,既可以把農村青壯勞動力留在農村,同時也緩解了城鎮的發展壓力。然而,絕大多數的農村都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仍然采用傳統的增加收入的方法,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還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所以,這就要求山東煙臺當地政府能夠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思路,根據本地區農村的資源特點選擇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比如,對于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他們就可以開發旅游資源,將農村打造成為新的旅游圣地,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對于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農村地區,他們就可以招商引資,把外面的企業吸引到本地區,既可以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該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傊?,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徹底打破農民經濟收入單一化的局勢,為提高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不懈努力。

3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與那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而鄉村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最大短板。雖然說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速度并不慢,但是我國的鄉村發展建設步伐卻始終難以追隨上它的腳步,一直都比較滯后,尤其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后,與城市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鄉村經濟水平不高、環境不佳、基礎設施差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所以,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仍然是解決“三農”發展問題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在最近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已經明顯增強,擁有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目標的資本,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動員起全社會的力量,集思廣益,勁兒往一處使,擼起袖子加油干,盡快形成“三農”發展新格局[2]。3.1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新時期鄉村發展新效能。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仍然較低,而農村人口基數還是非常的龐大,這些問題都明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不能做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那么中國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后,中國再次把目光聚焦到了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上來,加大了對“三農”政策的支持力度。2004年起連續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先后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這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是,如果從這些政策的發展效能上來看,其更多強調的是城市對鄉村的幫扶、工業對農業的幫扶,而其能夠提供幫扶的大小是多少,則主要是由城市與工業說了算,鄉村和農業只能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而鄉村振興戰略則打破了這樣的一種格局,把鄉村放在了與城市平等的位置,使鄉村有更多的發言權和主動權,同時也遵循立足于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的基本準則,這對于發揮其內在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振興戰略幫助我們重新確立了城鄉關系,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目標奠定了基礎。3.2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新時期鄉村發展新任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設定的新目標,同時也為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設立的總要求相比,鄉村振興戰略除了沿用“鄉風文明”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以外,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是“產業興旺”,而不是過去的“生產發展”,層次感更強,層次也更強。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村能夠打破傳統的單一化農業生產,實現三產融合的經濟發展目標,使農業生產成為一個可以為農民增加收入、為農村創造收益的有效途徑之一[3]?!吧罡辉!币呀洺蔀楫斍稗r民追求的新目標,“生活寬?!币呀浿饾u成為過去式。在很多城市居民眼中,農村的生活環境比較惡劣,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并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場所。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加強對鄉村環境的建設,使鄉村成為一個生態宜居的場所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3.3鄉村振興戰略是讓農民獲得幸福感的重要保證。農民占據著我國人口總數的大部分,他們能夠獲得幸福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對于農民階級來說,他們獲得幸福感的標準較低,只要能夠讓他們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有足夠的資源讓子女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最后看到兒女成家立業就行了,他們并不奢求所謂的大富大貴。所以,歸根結底,我們都應該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以經濟作為基礎,使農民獲得幸福感。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之一就是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同時也提高對鄉村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借助于構建更為健全的法律法規與保障制度體系,進一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并且因地制宜、合理科學地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為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發展創造條件,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工農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過大等問題,讓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提升農民對黨、對國家政府的滿意度。

4推動山東煙臺地區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如果能夠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對鄉村經濟未來發展方向進行預測,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的目標。從當前山東煙臺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未來農村經濟發展方向將會放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比如開展旅游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等修養生息制度等工作上。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4.1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農民就業創業。為了給農民增加收入渠道,可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廣大農民群體就業創業,山東煙臺當地政府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農民提供免費的培養培訓活動,使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加就業競爭力。加快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體現出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實現現代化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打造出新一代的中國特色鄉村產業。國家也要根據農民的實際需要,提供多方位、全面化的公共就業服務,為農民開展就業創業活動創造條件,同時也為他們增加經濟收入奠定基礎。秉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原則,加強對農民的產業技術指導,積極主動地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建設一套行之有效的精準脫貧長效機制,為農民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4.2集中力量解決制約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對于農民而言,土地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本,雖然很多農民已經不再完全依賴于種植業獲得經濟收入,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土地仍然是他們精神的依靠、是他們艱苦奮斗的不竭動力。所以,這就要求國家能夠充分考慮農民的這種心理特征,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等工作上作出努力,為農業農村生產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增強農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保持土地承包關系要像過去那樣保持穩定,并且長久不變,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長三十年,該重大決策部署是黨為維持農村穩定,維護農民利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也是實現鄉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與此同時,應該加快推進承包確權登記頒證,保證農村土地經營管理權流轉過程的合理、合法性,保證國家利益不受侵害[4]。4.3促進鄉村經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單純地依賴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鄉村經濟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改觀。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下,應該促進鄉村經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即根據鄉村的特點開發新的經濟發展渠道,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讓農民腰包鼓起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旅游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主要選擇。為此,可以根據鄉村的特點,積極發展旅游產業,吸引游客前來參觀,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除此以外,對于有資源優勢的鄉村地區而言,他們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把一些企業吸引到本地區,一方面給本地區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把勞動力留在鄉村;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縮小城鄉差距,讓工業帶動農業的發展??傊l村振興戰略作用的發揮并不能單純地依賴于外力,更多依靠的是鄉村這個內力,如果一味地依賴于國家政府的救助,那么鄉村振興戰略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出鄉村的作用和價值,使鄉村在外力的引導和幫助下實現自強、自助。

5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促進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實施對提高農民生活條件、縮小城鄉差距、從而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價值作用。由此可知,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具有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仇榮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困境與策略[J].南方農機,2019,50(2).

[2]張軍.鄉村價值定位與鄉村振興[J].中國農村經濟,2018(1).

[3]蔣和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可借鑒發展模式[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6).

[4]張羽杰,楊光,孔佛送.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5).

作者:王潔群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