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的作用分析
時間:2022-07-15 11:57:43
導語: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的作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性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對于整體經濟的影響越發突出和明顯。近些年有許多研究統計數據顯示,農村金融的發展對于農村經濟具備顯著的推動性價值,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良性互動作用。對此,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經濟整體發展,本文簡要分析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希望能夠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時代農村金融;經營模式;轉型發展
金融經濟屬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國家經濟、理財經濟等工作的支撐環節。因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進度不斷加快,國家經濟得到了明顯的發展創新,農村區域作為我國重要的環節,經濟建設以及金融改革對于我國的整體經濟影響越發突出。和城市經濟相比,農村經濟相對比較落后,雖然近些年國家在農村資金方面的投入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整體水平相對于城市仍然存在許多的缺陷與問題。農村金融的發展是彌補和優化農村經濟缺陷問題的有效途徑。對此,探討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具備顯著實踐性價值。
一、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以某省為例探討農村金融的發展對于農村農民經濟收入的實證性影響。在傳統劑量分析的方式方面普遍是按照經濟理論建設模型,但是對于數據的平穩性分析效果較差,導致許多偽回歸現象的發生,無法真實展現數據的真是價值。按照數據驅動的動態計量經濟學可以有效補充這一缺陷。應用單位根檢驗方式可以準確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于非平穩性的變量可以以分差處理實現平穩變量的分析。該省份的農村金融體系相對比較完善,農村金融的活躍程度也比較高,農村經濟的增長也排名我國前列。以2000年到2018年的相關數據分析來看,2000年時農信社的存款余額總共1200多億元,農信社貸款余額總共940多億元,存貸比74%,農業貸款與其他貸款的占比在15%左右,此時農村人均PGDP12000元,之后每年農信社存款余額、貸款余額以20%的增長率增加,存貸比無明顯改變,維持在73%左右,但是農村PGDP產值每年增加3000余元,增長率在25%左右。通過數據的自然對數形式可以發現在不改變原本協整關系的情況下,存在一定的線性化發展趨勢,可以有效的消除序列當中存在的異方差問題。通過數據來看,已經能夠論證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影響明顯。二、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發展相關問題和城市經濟發展相比而言,農村經濟建設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從經濟視角來看,存在視角單一、起步較晚的特征。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很難有效適應科學發展理念,金融改革也存在不完善與不健全的特征。伴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市場經濟中經濟建設的主導性作用越發突出,此時農村經濟的形式不斷改變,尤其是農村規模不斷的擴大,此時對于農村金融的依賴性會不斷的提高。農村經濟的制度體系變遷對于金融發展存在直接影響,即使是國家在政策方面提供了一定量金融貸款,但是從供求方面來看這一量并不充足。同時我國農村金融的服務對象是農民,其存在人口密度較低、人均素質水平較低的特征,在市場方面的掌握能力較差,最終的表現便是金融風險較高以及收入波動較大,農民基于金融支持時的資金循環發展問題也仍然存在。對此,探討有必要不斷的發展轉型農村金融。
三、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策略
(一)堅持持續發展理念。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性發展,農村經濟形勢也在不斷的轉變,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改變必然會導致對于農村金融的需求發生轉變。按照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的關聯性以及相互推動的作用,我國農村經濟建設期間必須將可持續性發展作為基礎性理念,一方面需要及時構建經濟發展的共同性目標,堅持三農問題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經濟制度體系,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可以有效的轉移。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優化農村經濟經營理念,并以金融改革為核心加快發展速度,國家方面也可以盡可能多的做好農村金融的政策優化,做好農村經濟的扶持性幫助,并以合理定位方式落實并優化農業產業經濟水平,做好政策優化支持,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二)發揮信息優勢,打破轉型約束。對于互聯網時代之下,毫無疑問信息是最為重要的資源,同時也是轉型發展的基礎性思路。信息屬于新時代之下互聯網企業與農村金融競爭的關鍵,同時也是農村金融所具備優勢的一方面。對于農村金融而言,應當有意識的應用科技金融的戰略發展思路,充分發揮信息本身的價值作用,突出信貸業務當中不同環節的精準化元素,盡可能保障服務體系本身保持高度及時、準確、便捷以及可靠特征,圍繞著用戶的需求提供信貸業務服務,提高服務綜合效益。另外,針對信貸模式的智能化、電子化以及網絡化的運營模式特征,農村金融需要有意識的轉型改變信貸業務,主要是轉型規避貸款環節多、貸款成本高以及貸款門檻高等缺陷,盡可能提升農村金融在信貸業務方面的綜合性優勢與價值,突出信貸業務在新時代背景之下的地位。(三)突出合作機制,強化利益途徑。農村金融方面需要有意識的創新合作機制,盡可能提升利益獲取途徑并降低和規避經營風險。新時代背景之下,商業企業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做好數據處理技術、高效率的網絡支付平臺以及高效率、便捷性融資的途徑,促使網絡與實際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完善。農村金融和新時代之間應當構建一個良性合作關系,做好資源方面的優化應用,開拓一個良好的服務與產品供應鏈,隨著市場環境構建一個多方面合作、共贏的機制。目前我國已經有許多的合作主體目標,例如淘寶、蘇寧以及京東等網絡購物平臺、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隨著這一些平臺的結算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今后必然會成為不同支付結算機構的重要資源目標,農村金融需要進一步的強化與平臺的合作,真正實現新消費模式的創建,促使在未來市場環境中獲得更強競爭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之下農村金融的轉型經營非常重要,隨著新時代的持續性發展,農村金融的負債、資產、中間以及創新業務等多方面都會發生明顯的改變,不僅會對目前業務形成直接影響,同時還會促使農村金融的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對此,在新時代背景之下,農村金融需要按照具體的業務類型,采取針對、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在穩定現有市場的同時打開新時代市場,從而保障自身持續、穩定、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康勝金.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制度分析[J].智富時代,2018,14(3):20-21.
[2]王競.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及作用效果[J].鄉村科技,2019,32(26):244-245.
[3]林麗娟.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海南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相關性研究[J].智富時代,2018,11(7):4-4.
[4]包志鵬.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3(34):244-245.
[5]王昊.基于區域經濟差異的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影響因素的識別機制分析[J].時代報告,2019,14(1):233-234.
作者:楊敏 單位: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五星鎮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
- 上一篇:高??萍计诳l展思考
- 下一篇: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