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30 03:19:01

導語: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地方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其職能大多由村民委員會代行,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逐步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勢在必行,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保障,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保證。因此,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是當前農村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發展好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就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貧困地區;集體經濟;農村

1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的現狀

一直以來,貧困地區由于思想不解放、技術不先進、信息不靈通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集體經濟發展狀況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大多數村集體資產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作用沒得到發揮,造血功能不足,僅僅依靠傳統農業來促進經濟發展已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腳步。1.1思想觀念陳舊,集體經濟缺乏活力。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不僅是經濟形勢的轉變,也是人的思想觀念轉變。貧困地區由于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思維方式保守,缺乏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對發展趨勢不能很好把握,不敢嘗試、因循守舊、怕擔風險,導致了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束縛,只是就農業抓農業,沒有形成很好的農業產業鏈條,就資源消耗資源,沒有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資源,陳舊的思想和小農意識觀念導致了被動地盲目發展,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活力。1.2經營方式落后,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進行,經濟發達地區在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上都有一些創新和探索,為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力地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但在貧困地區,由于自然環境等因素的限制,農業生產方式改變不大,經營方式也沒有太多創新,有的地方甚至還停留在種糧保自足的程度,更談不上農業機械化、規?;彤a業化發展,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落后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導致了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進而給集體經濟發展帶來障礙。1.3缺乏產業支撐,經濟發展后勁不足。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產業的發展。發達地方農業產業發展早已規?;?、產業化,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主渠道,而貧困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農業產業很難規?;l展,在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上依然困難重重,仍然在傳統農業的圈子里打轉轉,很難找到一個優勢突出,可以長期發展、規模發展的主導產業,缺乏了農業產業的支撐,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困難,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1.4農業生產粗放,產品競爭能力不強。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大多還處在農產品的生產和初加工階段,由于農民認識不足,群眾參與程度不同,受小農意識思想影響,農戶之間各自為陣的多,團結協作的少,這就導致了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項目五花八門,不上規模、不成氣候,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大部分都是自行出售,家庭經營規模較小,無法抵御市場風險,大部分農產品未進行深加工,產業鏈較短,即使少部分農產品進行了初加工,但產品的附加值也不高,市場競爭力也不強,致使農民收入達不到預期,農民逐步喪失了發展產業的信心。1.5重視程度不夠,集體經濟管理淡薄。村級組織是各項工作和政策的最終落實者,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經濟發展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在貧困地區,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大多由村支部書記或者村委會主任兼任,沒有專門負責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經營管理人員,村干部平時忙于基層黨建、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矛盾糾紛化解等日常事務處理,這就造成對集體經濟發展重視程度不夠,顧此失彼,即使有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村,也存在重生產輕管理、重農戶輕集體的不良傾向。管理是集體經濟發展好壞的一個關鍵環節,貧困地區由于缺乏專門的集體經濟管理人員,就會造成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弱化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功能,該辦的事辦不了,所承擔的公共職能無法實現,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1.6集體資產薄弱,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在貧困地區,只有少數市區周邊、縣城附近、集鎮所在地的村有部分經營性資產,大部分村都是“空殼村”,村集體是沒有經營性資產的,而資源性資產又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閑置、浪費現象嚴重,多年來,有關部門對村級資源稟賦、總體規劃、發展思路缺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對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引導,沒有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農村投入資金主要用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面,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投入力度不夠,無法引導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2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2.1盡快轉變觀念,提高集體經濟發展認識。貧困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要想得到突破發展,必須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觀念,深刻認識到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要認真開展政治理論教育和相關業務知識學習,要用科學發展觀和系列講話精神來武裝農村基層干部的頭腦,提高他們的政治敏銳性和市場鑒別力,讓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服務的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恒心,提高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本領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要讓農村基層干部全面正確地理解和領會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提高他們的政策理論水平,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讓他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促進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2.2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做好人的培訓教育。經濟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村基層干部的選配,要著眼于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要堅持從文化程度較高、經歷世面較廣、經濟基礎較強、接受能力較快的人中選配村干部,要把那些事業心強、開拓進取、不怕吃苦、廉潔自律的人選進班子,同時做好干部教育工作,讓他們懂經營、會管理,盡快適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農民的培訓,農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貧困地區大部分農民思想保守、目光短淺,要給他們傳授新方法、新思路、新經驗,加強培訓,尤其是加強山區種養大戶、返鄉創業青年的培訓,要鼓勵他們成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帶頭人,使其逐步成為有文化、懂科技、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要讓他們扎根基層、扎根群眾,成為促進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力軍和領頭羊。2.3堅持因地制宜,全面發掘自身資源優勢。貧困地區大多地理位置偏遠,自然環境惡劣,各村之間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社情民意、優劣形勢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各村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勢,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則,全面發掘自身資源優勢和地理區位優勢,找準項目,選好路子,有的放矢,拓寬集體經濟發展主渠道。同時,上級在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計劃和下達資金項目時,應盡量避免指定或限定某一項具體的產業項目,給各村集體更大的自主權,讓村集體自己尋找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徑,以提高項目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促進集體經濟持續發展。2.4堅持多管齊下,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F代社會是信息時代,貧困地區相對信息閉塞,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逐步建立村級信息網絡,積極收集信息,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通過搭建電商平臺、開發電商產品、培養電商人才、暢通物流渠道等措施,把發達地區的技術、管理“引進來”,把貧困地區的產品、服務“賣出去”,實現貧困地區農村經濟新增長。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個體商戶利用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臺通過開設網店、直播帶貨等形式,創建有特色的網上零售品牌,集中展示、宣傳推廣特色農產品。積極開發電商產品,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重點打造適宜網絡銷售的農特產品,大力開發生態、綠色農特產品,通過電商企業運作,使網絡平臺成為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增長的新抓手。2.5完善各項機制,切實管好農村集體經濟。要發展好并且管理好貧困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要堅持財務公開,制定民主理財制度并且要落到實處,堅決避免搞形式、走過場,要按照規定嚴格執行,提高集體資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和集體資源浪費。要嚴格實行一支筆審批,盡量壓縮非生產性開支,節約各項經費支出,減輕集體經濟負擔,實現集體經濟的資產積累。同時,也要制定完善鼓勵激勵機制,要想基層干部全身投入、用心發展集體經濟,就必須建立相應的鼓勵激勵機制,給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者一定的經濟激勵措施,激發村組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改變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狀態。

3結語

貧困地區發展集體經濟,要充分利用脫貧攻堅的契機,積極爭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和農業產業發展項目,積極探索發展新思路,提高政策利用率,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尋求政策支持,以發展林業經濟為主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尋求林業部門的政策支持;以發展種養殖業為主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尋求農業農村部門的政策支持;對缺少發展資金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尋求金融部門的政策支持。各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貧困地區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性,提供一切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便利條件,引導發展壯大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

作者:王恩軍 單位:陜西省寧強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