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促進區域經濟結構重建論文
時間:2022-05-15 05:06:00
導語:信息技術促進區域經濟結構重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區域信息化水平的差異性;不同信息化水平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區域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因;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發達國家都相繼制定了自己的信息技術推廣應用計劃、信息化還會促進政府、企業等的體制改革、信息化的內涵基本上可以包括兩個方面、河北的信息化水平指數低于全國信息化水平指數25.89、經濟主體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的、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龍頭,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信息化和軟件產業的共生關系更為明顯、信息化加快了區域內知識積累的速度,增強了報酬遞增的強度、信息化和區域產業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信息化是工業化后期的發展階段、信息化會促進政府、企業等的體制改革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內容摘要:文章以河北省為例,簡述了區域信息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信息化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信息化不僅能促進區域內社會的全面進步,而且能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與重建。
論文關鍵詞:區域信息化區域經濟差異性
發軔于20世紀中期的信息技術革命以無比強勁的沖擊力、擴散力和滲透力在短短幾十年里迅速改變了世界。發達國家都相繼制定了自己的信息技術推廣應用計劃。信息化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但信息化具有區域性,而經濟也同樣具有區域性。區域經濟是一種地理經濟,也是一種傳統特色經濟。信息化能促進區域內經濟的全面進步,推動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信息化加快了區域內知識積累的速度,增強了報酬遞增的強度,信息化還會促進政府、企業等的體制改革,減少交易成本,為經濟發展營造創新空間。區域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如何把區域經濟發展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區域的傳統特色經濟,以工業化和傳統經濟來促進和支撐信息化,使區域經濟發展與信息化互為依托,融為一體,整體推進,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文章以河北省為例,簡述了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信息化過程的關系。
1區域信息化水平的差異性
信息化的內涵基本上可以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信息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軟件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前者是信息化的基礎,后者是信息化的核心,兩者相輔相成。一個地區信息產業發展的水平會促進本地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會為本地的信息產業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促進本地信息產業的發展。
由于中國各地區在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開放程度、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異,信息化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如秦皇島、唐山、石家莊、張家口、廊坊、衡水、邯鄲等代表河北東、中、西部在信息資源獲取、掌握及運用信息技術水平方面的差距已經拉開,形成了“數字鴻溝”。整體上,河北的信息化水平指數低于全國信息化水平指數25.89,而衡水、張家口等市的信息化水平指數低于河北信息化水平指數??傮w上,河北東部城市信息化水平高于中部城市信息化水平,中部城市信息化水平高于西部城市,東部與中西部城市信息化水平相差很大,中西部城市在信息化方面存在明顯劣勢。中西部城市信息化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西部城市社會信息意識弱,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的重要性還沒有被社會所認識;二是信息化人才相對缺乏,教育體制落后,信息處理和加工水平低下,很難成為帶動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力量;三是中西部城市經濟基礎薄弱,財力不足,信息化所需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及裝備滯后,信息市場發育緩慢;四是管理體制落后,部門間、地區間、企業間相互分割,存在嚴重的分散、浪費、重復建設和效率低下等問題。
2不同信息化水平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著名經濟學家K•阿羅認為,經濟主體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的,是不完全信息,因而其行為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旦不確定性的存在是可以分析的,信息的作用就變得十分重要了。人們可以花費人力及財力來改變經濟領域以及社會生活其他方面所面臨的不確定性,這種改變恰好是信息的獲得。不確定性具有經濟成本,因而不確定性的減少就是一項收益。區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為一個區域對信息資源的獲取提供了便利,而這種信息資源的獲得減少了不確定性,從而獲得了收益。所以,較高的信息化水平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舞臺。研究資料顯示,河北省各城市的人均GDP值與信息化水平指數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因為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也較高;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區域,其經濟發展水平也較低;反之亦然。區域信息化水平對區域人均GDP有顯著性影響,區域信息化程度的差異是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重要原因。
3區域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因
結合河北省當前的經濟發展和信息化發展策略,由于區域信息化水平的差異是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縮小河北東部城市與中西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逐步實現經濟“趨同”,就要求中西部城市必須加強區域信息化建設,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龍頭,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這不但表現在信息產業本身,還表現在信息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比如其對機電一體化的帶動作用就很突出,并且,機電一體化是很多行業的基礎,其本身的發展又將進一步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產生乘數效應,推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第二,信息化和軟件產業的共生關系更為明顯。軟件產業的發展更是一個地區經濟發達的具體表現和潛力所在。制造有形產品的整個環節包括研發、生產、營銷、售后服務等。從規模經濟的角度看,當企業擴大到一定規模后,企業將進入規模不經濟的狀態,因此制造有形產品的企業平均成本呈“U”型。然而,軟件產品屬于無形產品,其研發成果就是開發出第一套產品,而生產過程實際上是簡單的復制過程,成本低到忽略不計。軟件企業的規模是指營銷規模。而營銷成本和售后服務的邊際成本是遞減的,這使軟件企業平均成本呈“L”型曲線。軟件企業的銷售規模受市場容量制約。本地的信息化進程將能為本地的軟件企業提供發展的機會,并把市場空間拓展到周邊地區,從而達到共同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三,信息化加快了區域內知識積累的速度,增強了報酬遞增的強度,加速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經濟增長的根本,而生產力水平提高的根本是知識的積累。因此,區域經濟增長的速度是和區域內知識積累的速度成正比的。而從知識積累的過程來看,一般要經歷會意知識向清晰知識的轉化,然后再對清晰知識進行整合,得出新的知識體系,這正是通過信息化構建知識庫的本質所在。
第四,信息化和區域產業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任何一個區域的信息化從來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針對本地區的特色經濟、產業結構特征來進行的,比如以唐山市制造業為龍頭產業的地區,其信息化應該以制造業的信息化為重點;以秦皇島市旅游產業為龍頭產業的地區,應該重點加強旅游產業的信息化。總之,各區域發展軟件產業和信息化應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進行,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軟件產業,體現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化。
第五,信息化是工業化后期的發展階段,是知識經濟的具體表現,因此,區域信息化水平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這一關系可以利用某一區域的人均GDP和信息化指數的關系反映出來。與此同時,上述關系還能反映出區域經濟的結構,比如有些城市的私有經濟所占比重很大,經濟總量也很大,人均GDP較高,但是,目前的私營企業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有些偏差。相反,在一些國有企業占主導的城市,人均GDP相對較低,信息化指數卻相對較高。
第六,信息化會促進政府、企業等的體制改革,減少交易成本,為經濟發展營造創新空間。在企業層面上,信息技術的采用使得企業內部管理發生質的變化,一方面表現為信息化可以消除時間和空間障礙,實現實時監控、集中監控;另一方面表現為把不同職能間的自我約束轉化為由信息技術進行強制約束,這種集“集權+分權+自律”的管理體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環境。在政府層面上,信息化對加速政府職能轉變、提高監管力度、減少腐敗現象等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邯鄲市等地的信息化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4結論
總之,在拓展信息技術應用范圍方面的根本任務是要加速對企業研發、生產、營銷和管理四個環節的信息技術改造,實現對四個環節的創新。實踐證明,推進深化區域經濟與信息化工程,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必須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領導重視,成立專門工作班子;二是企業要選擇適用性強的信息化建設模式;三是要長抓不懈;四是要建立考核評估、推動機制;五是要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與使用。
信息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在信息化進程中,只有認真分析本地的經濟特點、龍頭產業以及制約本地經濟發展的瓶頸,抓住問題的要害,制定出符合本地經濟發展條件的信息化規劃,才能在信息化浪潮中,抓住機遇,直面挑戰。針對河北省自2007年實施區域信息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工程以來取得的成績,文章認為,接下來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在唐山、秦皇島、廊坊、邯鄲、石家莊等城市推進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促使該相關區域的經濟大發展,同時要把區域信息化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突破口和途徑,堅持走政府引導與市場結合的道路,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要堅持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企業信息化建設不但硬件要上去,更重要的是軟件和人才要上去;要堅持信息技術與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全面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參考文獻:
1.曲維枝.信息化建設重點發展四大方面.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04-9-16
2.國務院.2006-2020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
3.余明勤.區域經濟利益分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機關黨建工作匯報
- 下一篇:保障教師利益促進教育事業發展論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