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經濟視野下的區域性產業布局完善
時間:2022-12-01 04:43:00
導語:集聚經濟視野下的區域性產業布局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區域性產業布局綜述產業布局是產業結構在空間地域上的投影,而區域性產業布局是產業結構在區域空間內的投影.正由于產業布局是產業結構在空間地域上的投影,因此,談到產業布局優化,就不能不提到產業結構優化.所謂產業結構優化,就是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前者是指在一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要求下,實現供求結構均衡、各產業部門協調發展并取得較好結構效益的過程;后者是指產業結構系統從較低級形式向較高級形式的轉化過程.這種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過程在空間地域上就表現為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的空間地域在經濟學上可稱為經濟活動區域,區域內運行的經濟通常被稱為區域經濟,由鑒于此,國內外許多學者認為,產業布局研究是區域經濟問題的深化.就區域經濟而言,產業布局優化實質上是區域內產業布局合理化和主導產業高級化的過程,其中,主導產業高級化是布局優化的關鍵,因為主導產業一旦被選定,其他輔助產業是圍繞主導產業的協作配套產業,其布局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問題要視主導產業而定,可見主導產業高級化是區域經濟的核心,也是體現區域性產業競爭優勢最優指標和最終決定力量,它決定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速度、性質和規模,其選擇是否合理不僅關系到主導產業本身的發展,而且決定著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優化.
2集聚經濟與區域性產業競爭優勢集聚經濟是指企業向某一特定地區聚集而產生的利益,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原因和動力.城市是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聚集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屬于同一產業,或性質相近的許多企業的集中.在一個地區內同類企業數目的增大,必然帶來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總量的增加,分工協作的加強,輔助產業的發展,其結果不僅創造大規模的外部經濟,而且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費用和成本.這樣就便于形成本區域內的主導優勢產業.第二種類型:屬于不同產業,或不同性質的企業的集中,這樣也會產生巨大的外部經濟效應,這樣便會產生集聚經濟效益,有助于區域性產業競爭優勢的培養和發展,這樣便有利于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合理化和最優化.
2.1產業聚集能提高區域性主導產業的生產能力①產業聚集加強了生產要素供應商的專業化,產業聚集區內的廠商能接近優質元件、專業化員工和準確快捷的信息;同時,多元化當地需求的存在,減少了專業要素供應商經營的風險;專業要素供給配置效率不斷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區域性主導產業的生產能力.
②產業聚集有利于信息的獲得和傳遞.大量廠商的聚集,使市場、技術和其他專業化信息集中在產業聚集區內,廠商鄰近形成的員工正式和非正式聯系,使信息的傳播和獲得更加容易.
③產業聚集使各個產業或企業的互補性增強,從而使產業聚集區內的產品整體質量和配置效率得以提高.
④產業聚集有利于各企業接近所需要的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產業的發展除了需要政府部門和交通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外,還離不開教育培訓、信息、商展、金融、法律服務等專業化基礎設施,這些準公共產品是產業發展的必要前提條件.產業聚集使得這些準公共產品能被充分的利用,減少了企業對準公共產品的投資,節約了大量的生產成本.
⑤產業聚集有利于企業績效的評估.產業聚集使企業績效的評估有了比較對象,企業更容易比較內部成本;員工的聲譽約束機制更容易發揮作用,節約了員工的監督成本.
2.2產業聚集能增強區域性主導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產業聚集有利于企業的創新,這是因為在產業聚集區內,企業能迅速有效地察覺到客戶的新需求及其變化趨勢,有很強的滿足客戶需要的創新動機;企業與產業聚集區內其他實體的持續聯系、互訪的便利性和面對面的接觸,有利于廠商在"互動中學習",企業能及早且持續地學習到發展變化中的生產技術和營銷知識,產業聚集區內企業對新觀念和創新的需要的高度敏感,有利于創新的產生;同時,產業聚集會產生創新的壓力,如市場競爭、同行的持續比較等,企業必須迫使自己以有創意的方式與其他企業區分開來.
2.3產業聚集有利于成長性新興產業的產生和產業聚集規模的擴大產業聚集區內新企業的出現更容易,這是因為產業聚集會產生更多更佳的商業機會,所需資產、技能、元件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很容易在當地獲得,對發展新事業帶來很大的便利;當地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由于對產業聚集區的情況相當熟悉,投資機構因投資資金風險溢價較小而更愿意投資;產業聚集所形成的當地人才庫更容易提供企業家,而且對外地企業家也有較大的吸引力,這為成長性新興企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大量基礎性條件和優勢;而且新興企業在生產深化和專業化方面的成長,可進一步提高產業聚集的優勢,進一步強化了產業在當地的聚集,并可能進一步形成具有規模和市場潛力的朝陽產業.總之,產業聚集在強化當地競爭優勢的同時,也為產業在當地的進一步聚集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誘因.
3我國產業布局優化的思路及對策建議3.1產業布局優化思路近年來,盡管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投資和政策支持力度,西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獲得迅速增長,但由于西部地區原有基礎差,且政府新增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東部與中西部地區間的發展差距仍在繼續擴大.1979~2001年,東部對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7.8%、中部為27.9%、西部為14-3%.2006年,東部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64.24%、中部為22.65%、西部為13.11%.再加上由于一些地區雖然有主導產業,但是去沒有充分發展和培養,導致大量資源的閑置和浪費現象出現,例如河南省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省,應該將農產品加工制造作為本地區的主導產業,并以此形成一系列相關的產業鏈,包括加工制造業,食品包裝設計業,運輸業,服務業等.因此,就必須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礎上,大力培養主導產業和增長極,尤其是在現在,更應該抓住技術創新這條主線,培養多元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地區產業競爭優勢,促使三次產業比重趨于合理化,從而取得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
高新技術的空間集聚形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產業空間.一種是近年來開發建設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區等形成了經濟的創新空間組織;另一種是在原有的高新技術園區的基礎上發展的高新技術"族群".尤其是少數中西部地區依托當地的基礎和優勢:使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有了較快的發展,逐步成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亮點,并在支撐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內蒙古在稀土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擁有國內最大的科研機構,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扶持稀土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其產量分別占全國的60%和世界的40%;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產業實力、經濟規模、體制創新和成果轉化等方面走在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前列,尤其是在推動技術創新、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產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西安高新區實現技工貿易收入358.2億元,工業總產值252.6億元,工業增加值79.4億元,利稅35.9億元,國內生產總值104.6億元,拉動西安經濟增長4.03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了科技創新的顯著作用.
3.2對策建議①以強大的要素稟賦優勢為依托,迅速扶植和培養本地區獨具特色的主導優勢產業.應該充分了解本地區的區位優勢的情況下,培植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并且可以充分利用這次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與國內產業重組的機遇,擴大產業集聚規模,形成集聚效益,并作為本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國際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形勢下,更應該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培植新的利益主體,擴大市場規模和產業規模,以本產業的競爭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增強區域性產業競爭優勢.
②促進區域性產業間和產業內的專業協作.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要求效率,這樣就會形成以勞動分工為基礎的各個地區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因地制宜,各個地區資源要素不同,必定會形成各自的主導優勢產業,而這些產業也是有一定規模的,成本低具有規模效益,它們之間的相互協作一定會優勢互補,共同受益,形成"雙贏"的局面.
③以科技創新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著力點,迅速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和專業化的格局.應該盡快培養一批完全市場主體,著力培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市場競爭發展體系,努力把生產要素資源優先向企業配置傾斜.一方面,企業應該加大與社會科研機構以及各大高校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向科研機構反映情況和問題,同時,應該加大力度提高本企業人員的素質,并預留專項技術研發資金,對那些科研人員提高高額獎勵;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扶持企業技術創新,制定詳細的技術創新獎勵標準,并且派出大量技術人員到基層去幫助那些限于困境的企業,指導企業科學合理的進行生產加工,同時,加大投資力度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綜合利用節能環??稍偕馁Y源,制定懲罰政策嚴懲那些任意破壞資源,胡亂踐踏環境的法人主體,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制定戰略性的規劃.
- 上一篇:工商部門黨風廉政領導講話
- 下一篇:城市排水現狀及解決措施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