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加快區域經濟發展
時間:2022-02-28 10:06:00
導語:堅持科學加快區域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6年12月5日—7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上明確提出“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把“好”放在了“快”的前面,這種提法與以往的不同,這也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最大亮點。益陽的經濟社會發展,益陽的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提高,關鍵在于認真貫徹好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將益陽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理解科學發展的新要求
科學發展就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即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深刻理解“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要求:“快”:指發展速度,也就是經濟快速增長。過去二十多年來,各級政府追求的就是“快”。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也確實持續領先全球,從而使整體經濟規模及國民財富總量迅速提升。但對這一快速增長過程及其后果,并不是所有的民眾都表示滿意和認同。
“好”:指發展質量,也就是好的經濟增長。好的經濟增長:從宏觀經濟結構看,這種增長是平衡的,穩定的;從生態關系看,這種增長是環境友好型的;從經濟增長目的看,這種增長是民眾普遍改善生活的?!昂谩痹凇翱臁鼻埃粌H意味著中國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且意味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又好又快”與“又快又好”并不是兩個字的簡單對調?!坝趾糜挚臁睆娬{的是經濟發展的內涵,要求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又快又好”強調的是經濟發展的速度,忽視了資源環境能否支持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兩個要問題。所以經濟發展并非越快越好,在合理的水平下,8%的增幅不見得就比10%的增幅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出的一個重要信息(勾畫出一幅宏偉藍圖),2007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國民經濟有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把握科學發展的新轉變
“又好又快”發展其實質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把握好“又好又快發展”的這一新轉變。
(一)“、又好又快發展”是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要求經濟社會發展是一系列的自然、經濟、社會、國際條件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結果,不可能長期單兵獨進。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但也面臨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1)經濟基礎不穩固;
(2)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粗放型特征;
(3)經濟結構不合理;
(4)體制機制不完善;
所以,要求我們必須“好”字當前,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又要求堅持好中求快,注重優化結構,努力提高質量和效益。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變化,是對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認識的深化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認識的深化,也就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二)“、又好又快發展”是對前一段經濟發展政策的傳承和創新
自1996年以來,中央一直強調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主調:
1996年是穩中求進;
1997年是繼續穩中求進;
1998年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1999年是突出抓好國有企業改革;
2000年是加強改善宏觀調控(開始提出就業問題);
2001年是擴大內需;
2002年是實施積極財政和穩健傾向政策;
2003年是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
2004年是鞏固宏觀調控成果;
2005年是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006年是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發展政策的總趨勢是從強調“快”兼顧“好”,向強調“好”、“快”并重轉變,直至這次提出“又好又快”,把“好”放在了“快”的前面。說明了“又好又快發展”即是繼承了前段的經濟發展改革,又是對原有經濟發展政策的創新。
(三)“、又好又快發展”是對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積極應對
在“又快又好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經濟從1990年至2005年平均增速9.7%,經濟總量從全球的第11位上升到第4位;老百姓從“又好又快發展”的經濟中得到了實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但我們走的基本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傳統工業化模式的路子。一是耗能高。單位GDP耗能比發達國家平均高40%;二是污染重。污染高出幾十倍“,有水皆污”、“逢雨必酸”,這是發達國家百年前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今天在我國仍然存在。三是社會失衡。在收入分配、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地區差異出現較大差距,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不太和諧、不太平衡、不太協調?!笆晃濉币巹澲赋觯旱?010年,在GDP年平均增長7.5%的同時,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要實現這些指標,必須實行“又好又快發展”。
三、采取科學發展的新舉措
根據今年中央經濟工作的八個主要任務,而采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
今年經濟工作八個主要任務:
1、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和擴大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對經濟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主動引導社會預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系,重點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合理控制投資增長。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鎮低收入者和農民的消費能力。
2、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要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化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鞏固農業基礎,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逐步建立工農協調發展的機制。
3、堅持以節約能源的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實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把握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關鍵環節———強化政府責任。
運用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基本手段———完善市場調節機制。
提供節能降耗的污染減排的重要保證———加強依法治理。
使社會都積極投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4、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完善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實施重大科技專項。
5、堅持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鼓勵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完善區域互動機制,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健全全國統一市場。
6、堅持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保障。
國有企業的改革以提高競爭力和控制力為重點;行政管理、投資、財稅體制的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金融體制改革以完善金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社會領域體制改革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為重點。
7、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加快調整和完善對外經濟發展模式,提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有效應對服務業對擴大開放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促進對外經濟上新臺階、重點是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等。
8、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切實做好就業工作,重點是零就業家庭和大學生的就業。切實做好收入分配工作,完善工資協商和調解機制,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擴大向農村。
這八個方面的任務,都體現了科學發展這個總的指導思想,都著眼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了完成這八個方面的任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l、宏觀調控有效性加大。
2007年中央提出的宏觀調控的新內容是:“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主動引導社會預期”。這一提法的意義在于:一是對過去宏觀調控工作的總結。使我國經濟由“偏快”止步于“過熱”。二是防止我國經濟大起大落。鑒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只有采取“邊看邊調、多重用力、微量頻調”才能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避免通縮、通漲。三是緩解產能過剩和就業壓力。如控制GDP增長在9%和投資增長在20%以下,就可能會使消化能力減弱,加上前幾年投資快速增長,形成生產能力較大,生產能力相對過??赡軐е滦枨笙鄬Σ蛔悖霈F物價水平下降,通貨緊縮,就業困難。四是適宜于房產地調控。房地產產業鏈較長,對希有資源(土地)的消耗和易引發投機活動等對經濟影響大,對房地產調控特別謹慎,既不能力度太大,也不能放縱盲目擴張。
2、有力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在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平衡”四大宏觀調控目標中,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已被放在今年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近年來,過大的貿易順差,引發了許多貿易摩擦,使我國貿易政策,外匯政策壓力倍增。順差使我國外匯儲備已過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這一問題進而刺激過度投資和資產價格膨脹,不利于經濟健康發展。
3“、現代農業”成為新農村建設著力點。
現代農業就是用現在裝備、技術、理念等來改造傳統農業,需要的是先進技術、一流設備和現代農民,其標志是高產、優質、高效、生產、安全。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優先發展現代農業。強化農業的“三大支撐”(現代農業技術、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現代農業人才),發展和構筑優質糧食產業、高效園藝產業、健康養殖產業、農產品加工產業、新興農業產業、農業服務產業(六大產業)等現代農業體系。
4、擴大消費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我國經濟發展突出的結構性矛盾是投資增長過快,消費相對不足。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達62%以上,我國僅為35.7%—51.1%。消費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加快消費觀念的轉變。特別農民收入水平更低,所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擴大消費能力是發展經濟的重點、必須牢牢把握,千方百計地推動。
5、節能降耗減排由“約束”變成現實。
我國的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攀升,壓力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艱巨。中央強調要進一步統一認識,下最大決心、用最大力氣,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潛力、努力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約束性目標,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我們的天藍、水清、山綠、空氣新鮮能否保守,關鍵就是這點。把對節能降耗減排的“約束”變成現實。
6、房地產的管理力度加大。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注意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合理引導和有效調控,房地產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投資過快增長;二是房價過快上漲。國家將采取:一是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二是規范經濟適用房制度;三是搞活二手房市場;四是調整住房結構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五是加快抓緊治理“城市病”(房價高漲、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
7、人民群眾發多得實惠。
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這是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主要有:一是擴大就業。就業壓力主要有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城鎮新增人員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國家將鼓勵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等,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容量。二是合理分配。不讓富人變窮、而讓窮人變富。強調“要適當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穩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強稅收征管,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2006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調節,但仍然不少問題(如一個單位,高的每月增加薪金800—900元,低的增加l38元/月)。三是加強社會保障。要“穩定器”更穩定;“安全網”更安全。讓更多的社會成員享有社會保障將成為未來社會保障事業的優先目標,越來越多的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將享受到安全、穩定的社會保障。特別是要解決好農民“種田無地、就業無崗、社保無份”的尷尬狀況。四是著力教育公平。要讓更多孩子有學上、上得起、上得好。促進教育公平,主要是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貧困生減免500元寄宿費。緩解“擇校熱,擇班熱”等,遏制亂收費,高收費現象。五是加強公共醫療。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保障,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六是讓老百姓享受高質量的文化生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供形式多樣和價格合理的文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使大眾性文化活動成文化生活的主渠道,休閑性文化活動成為群眾自娛自樂和展示自我的舞臺;經營性文化活動成為文化活動的新途徑。
四、提高益陽經濟的競爭力
益陽相對全省而言,是比較落后的。2006年益陽市生產總值336.2億元(比2005年增長12%),全省居十二位,僅好于湘西和張家界,全市財政收入11.59億元(比2005年增長225.5%),人均居全省十四位。湖南省2006年生產總值7493億元,財政收入891億元。2006年益陽全市只有451家規模工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只有42家。其中:
第一位益陽電業局年產值11.75億元
第二位納愛斯年產值10億元
第三位益陽電廠年產值9.8億元
第四位科力遠年產值6.5億元
第五位泰格林低沅紙集團年產值6.36億元
第六位柘溪電站年產值5.9億元
第七位益陽橡型集團年產值3.37億元
第八位資江電子元件年產值3.21億元
第九位金利豐有限公司年產值2.63億元
第十位惠同新材料年產值2.2億元
由此看來,益陽相對落后,怎樣又好又快地發展,怎樣實現后發趕超呢?益陽市2007年經濟工作提出:
2007年益陽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局長觀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第九次黨代會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十一五”期間我市綜合實力躋身全省第二方陣的奮斗目標,突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兩個重點,繼續大力實施工業強市、項目立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五大戰略,切實抓好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基礎工作,加強節能降耗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社會和諧,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益陽市經濟工作的奮斗目標是:GDP增長13%,財政總收入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不低于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萬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4%,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要實現這個奮斗目標,提高益陽經濟的競爭力,主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1、全面提高人的素質
益陽的區域經濟的競爭力關鍵在人。人的問題解決,其他問題都可以解決。
(1)樹立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觀念。
人的問題,首要的觀念問題,有了好的觀念,就會帶來好的發展。益陽的所有人們必須牢固樹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念,牢固樹立經濟增長必經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社會和諧型的觀念。
(2)各類人員要有自己的特色。領導者: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影響力和善用人才的能力。這是發展區域經濟的關鍵性因素。管理者:最需要的懂管理、會管理、強的執行力,能夠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能夠使勞動者自覺自愿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
勞動者:一類是科技工作者(含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最需的為益陽經濟社會服務的敬業精神和真才實學的本領。
另一類生產者:最需要是對生產的熱愛和追求以及生產一技之長的本領。
有人認為益陽人主要在琢磨人,不是在琢磨事,整天在考慮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傊敱镜貏趧诱卟煌獬隽?,外地的勞動者紛紛涌向益陽時,益陽的經濟競爭力就強起來了。
2、優化經濟環境
益陽的經濟建設環境雖有很大改善,相對于全國全省而言,直得改善。當然經濟越落后的地方,環境可能越差。
3、堅持“又好又快”發展。
益陽經濟競爭力的增強,必須堅持“又好又快”發展,始終圍繞“富民強市”,重點抓住以下幾點:
(1)、夯實益陽經濟發展基礎。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基礎工作覆蓋面廣,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強。益陽作為后發地區,必須按照省委要求,在加快發展速度的同時,把加強“三個基礎”作為突破薄弱環節、提升發展水平、支撐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措施,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基礎產業的帶動作用、基礎工作的保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增強益陽經濟發展的后勁。
(2)、要在“又好又快發展”中守住“四條底線”。省委提出的“四條底線”是:穩定糧食生產,確保耕地保有量不減;保持青山綠水,提高森林覆蓋率;節約資源,降低能耗;重視民生,改善環境質量。守住了這“四條底線”,也就體現了發展的好;守住了“四條底線”,也能夠實現發展的“快”。
(3)、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是加快益陽發展,實現后發趕超的第一推動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充分發揮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兩個作用,注重資源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擴大工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使益陽新型工業化朝著規劃目標又好又快地發展。
(4)、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新農村建設就有了堅實基礎,新型工業化才有廣闊市場。充分重視和放大我市的農業優勢,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重點抓好優質棉麻、蔬菜、水果、茶葉、生豬、水產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的規?;藴驶a、建設50個標準化生產示范小區,扶持1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50個特色產品。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好農村水、電、路、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即五大工程建設(通達通暢工程、安全飲水工程、水利除險加固工程、農電整改工程、鄉村清潔工程)。三是加快推進示范村建設。以“辦點、連片、帶面”的思路,建設示范村,形成示范片,帶動全市新農村建設。
(5)、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要堅持執政為民、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益陽,必須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改善民生,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公共需求。一是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二是高度重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使老百姓有事做,有錢賺,都能安度晚年;三是保障社會穩定,使老百姓感到安全、放心、輕松、愉快地生活。
- 上一篇:工作過程建筑識圖課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政協會議閉幕會上領導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