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生態文明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時間:2022-12-02 10:22:39
導語:芻議生態文明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在各地政府流行招商引資熱,有些同志的“官本位”思想非常嚴重,為了個人的政績,不重視外商乘機進行污染轉移的行為;把環境污染扔在一邊;只注重招大商,招名商。導致了區域的不均衡發展。促成了很多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再加上欠發達地區引進企業不容易,就導致了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惡性循環。探索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可持續進行之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發展可持續進行的實踐與成效
很多人可能覺得,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發展是矛盾的,保護生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發展,其實并非如此。相反,生態文明還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1.生態文明為區域經濟發展可持續創造條件
建設生態文明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做了準備,為經濟效益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以延安為例,延安作為全國退耕還林最早、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延安市為了退耕還林,大力推廣建沼氣池,修建淤地壩,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延安從過去的做飯煙籠霧罩,走向了后來的做飯清清爽爽。淤地壩將泥沙就地攔蓄,使荒蕪的溝道變成水肥條件好的壩地。
2.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推動生態文明進步
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環境質量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條件。以延安為例,延安把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實施封山禁牧、舍飼養畜,天然林保護、生態移民等六大主體工程。使得“風吹黃沙滿天舞”中的陜北人,見到了過去難以見到的鸛、白天鵝、禿鷲、灰背隼等出沒于山林之中,生物的多樣性已開始顯現。大大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二、實現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發展可持續進行的途徑
實現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可持續進行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從表層到深層,從局部到整體,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完成一次徹底的轉變。
1.在思路上創新,探索生態文明新道路
要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就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們走不起,走了也不起作用。要實現中國的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就要求我們要對傳統的生產力再認識,對傳統的價值觀進行反思,轉變思想,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整體價值觀和生態經濟價值觀,進而轉變人們的行為方式。
2.在科技上創新,發展高效的節能減排工程
大力推進工程減排,通過大工程來取得新突破。努力在大工程上提高科技文化含量,減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與污染,開發新的能源,創造新的三大產業體系,把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衡量三大產業發展的質量、水平和程度的基本標志,提倡清潔生產,盡可能的把污染降低,重視資源重復利用,廢料再利用。努力建立具有循環性的工業生產系統。對污染的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地運用生態學、系統科學,把科學成就與傳統的產業技術結合起來,實現生產過程的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和高效益。促進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發展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是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給文明的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一個需要較長時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
作者:劉立國趙小光單位: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境監察大隊吉林財經大學信息經濟學院教務處
- 上一篇:研究施工質量對施工企業的意義
- 下一篇:市場經濟編制施工組織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