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功能定位及研究

時間:2022-01-09 10:34:59

導語:區域經濟功能定位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經濟功能定位及研究

一、分析基礎上消費信貸的功能定位

基于消費信貸的結構方面若要發揮消費信貸的正面影響,則需要引入消費信貸應用下的價值判斷。這一價值判斷的核心內容便是,需要與皖江地區主導產業和其它產業的產品消費相聯系。不難理解,在皖江區域經濟發展中仍可以采取“雁型”發展模式,而在需求拉動供給的經濟環境下,消費信貸的結構應傾向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即通過在消費信貸上引入優惠政策來促使區域消費者采購主導和關聯產業所生產的產品。

二、定位驅動下的實踐

(一)分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內生機制從功能定位中可以看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功能在于信貸結構的設計,而信貸結構的設計又植根于皖江區域經濟發簪的內生機制。在歷史觀視角下來看待皖江經濟,其歷來重視文化對經濟發展推動作用,而在承接轉移產業時也突出產業與區域生產環境的適應性。因此,高新技術應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內生機制。

(二)結合內生機制的特點優化信貸結構優化信貸結構的切入點,則在于皖江區域經濟發展的內生機制中。作為注重傳統文化的區域,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也應發揮這一傳統意識,以及借助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作用來承接高新產業。這樣一來,信貸結構中的政策傾向性就在于對電子類民用產品的信貸支持。蕪湖作為重要的轎車生產基地,意味著針對中低檔轎車的消費也應納入到信貸的政策支持范疇之中。

(三)建立動態可控的消費信貸管理模式皖江地區消費信貸的供給來源于國有商業銀行和區域性股份制銀行,因此需要建立風險管控機制,從而避免因過度信貸而造成的區域信用過剩的局面。建立動態可控的消費信貸管理模式,關鍵就在于架構起區域消費者平均工資水平與授信額度的適當比例來。

三、實證分析

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安徽沿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是迄今全國唯一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區域發展規劃,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為推進安徽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也為中部地區加速崛起點燃了助推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共59個縣(市、區),土地面積7.6萬平方公里,人口3058萬人,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5818億元,分別占全省的54%、45%和66%。皖江城市帶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開發區域,是泛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四、小結

本文認為,目前有必要重視消費信貸的功能及實踐。通過分析消費信貸本質和結構可知,只有提煉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內生機制,才能優化皖江地區的消費信貸工作。為此,需要在分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內生機制;結合內生機制的特點優化信貸結構,以及建立動態可控的消費信貸管理模式等方面下工夫。具體而言,高新技術應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內生機制;信貸結構中的政策可傾向于電子類民用產品和中低檔轎車的消費;架構起區域消費者平均工資水平與授信額度的適當比例來。注:本文為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學院科研項目《皖江城市利用消費信貸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錢瑤張孝君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