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財稅機制的關系
時間:2022-03-06 04:40:17
導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財稅機制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我國目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財稅機制之間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對湖北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改革措施以及改革成效進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完善財政支出結構、調整財稅權限制度、完善財稅扶持制度的建議。
關鍵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財稅機制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我國的經濟發展也與這種區域協調問題密不可分。我國國土面積大,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環境差異性、社會文化背景復雜性極大,交通運輸業發展較慢,總體經濟發展面臨多方面挑戰。所以,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更為突出,更應受到重視。現如今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拉大,區域經濟不協調問題長期得不到重視和有效治理,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會影響社會政治的穩定,區域差異衍生出來的矛盾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進而妨礙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迫切需要引起強烈關注,因此區域間協調發展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義。地理區位優勢和財稅機制改革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基礎原因是地理區位的條件差別,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條件是財稅機制改革。因此,促進財稅機制改革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
1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財稅機制基本認識
1.1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財稅機制的含義
本文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內容界定為:東中西部、沿海和內地的發展機會平等、區域經濟之間交往關聯互動密切、形成區域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機制、促進區域經濟健康協調發展。我國相關學者對財稅機制的基本認識理解有著較大的不同,本文筆者界定的財稅機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運用財政稅收以實現經濟發展及其他政府職能的相關法律制度。
1.2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財稅機制的關系
影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條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影響條件是財稅機制。因為國家調節市場機制的主要手段是財稅機制,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保障也是財稅機制。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也證實:財稅機制對于縮小區域經濟差異、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有重大的作用。我國政府陸續采取了促進中西部同東部協調發展的經濟政策。實踐也證明,給予中西部地區的財政投資、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等手段,縮小了區域發展的差距,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均衡協調發展。
2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財稅機制的問題分析
2.1財政支出結構不科學
長久以來,我國在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較低的形勢下,把東部區域和重點領域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尤其是在1998年以來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使得中西部地區教育、科學、農業等發展較慢,不利于區域間協調發展,并且日后財政支出難以對中西部地區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保障。
2.2財稅權限機制不合理
首先,地方財力與權力嚴重分離。“財稅制度是中央和地方實現緊密配合的核心問題,近幾年,地方財政收入呈上升趨勢,但地方財政收入的上升沒有給中西部地方政府給予相應的對于公共事業支出的權利“[1],這種財力和權力嚴重分離的情況,加大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困難的程度。“其次,政府支出權力界限劃分不清。目前我們可以通過中央與地方財政支出所占的比重不同看出,雖然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權責暫時沒有以法律界定明確范圍,但地方政府承受大量的支付壓力,地方政府過多地承擔了不應由其承擔的基礎教育科技支出、經濟發展和民生服務等支出責任”[2],這種責任不僅加大了地方財力的困難,更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2.3財稅扶持機制不完善
財稅扶持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轉移支付分配不合理。我國目前的財政補貼制度主要是轉移支付,而在轉移支付中,專項轉移支付的比例較大。專項轉移支付的優點是??顚S茫Y金便于管理。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專項轉移制度往往在分配資金上體現出資金投入較為分散,難以集中資金發展某一地區。二是專項轉移支付往往導致補貼政策難以和各地方實際相貼合,缺乏因地制宜的作用。而在在均衡性轉移支付中,不能準確的計算指標,不能完善的標明價格指標,影響了計算的結果及資金支付的準確性。并沒有達到保證各地區間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的基本一致性的基本設想。
3以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為例分析
3.1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
在2012年之前,湖北省經濟不協調的現狀顯而易見,有著武漢一城獨大的現象。尤其是1990年到2002年,湖北省17個行政區的GDP差距懸殊并且不斷呈現擴大的趨勢。從空間分布特征來看,湖北省經濟發展水平明顯的呈現出由中部平原地區向周邊遞減的變化。2015年湖北省GDP增長8.9%高于全國量兩個點排全國第六,全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550.19億元,其中武漢以10955.59億元遙遙領先,宜昌和襄陽分別以3384.80億元、3382.12億元排名二三,神農架排名最后GDP22.50億元。通過分析2015年湖北省GDP看來,湖北省行政區間的GDP差距仍較大但相比較1990到2002年有了很大的改善。
3.2湖北省區域協調發展改革財稅支持措施
針對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湖北省社科院秦尊文老師提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論,2002年7月以“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名義向省領導建議在全省進行“一主兩副”布局實施“省域副中心戰略”建設三個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宜荊荊城市圈、襄十隨城市帶。湖北省城市圈建設順應經濟全球化、改善了湖北省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相應的財稅支持政策發揮了巨大作用。首先,根據武漢城市圈建設的總體規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調整工業布局,跨市實施產業布局,整合資源。第二,制定統一的財稅政策,凈化經濟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環境,從財稅政策上防止惡性競爭等。第三,完善城市圈內財政體制,切實理順稅收征管關系,保證各地切實獲得經濟發展的權利。第四,按照規范的轉移支付辦法,在轉移支付時,將經濟圈內的所有城市同等對待,按實際應得給予各個市區。
3.3湖北省區域協調發展財稅支持取得成效
近幾年,從經濟和財稅發展情況來看,湖北省區域協調發展效果顯著。其中武漢城市圈是全省GDP、財稅收入的主要來源地區,而且增長勢頭持續強勁,區域間的輻射力不斷增強,武漢城市圈的快速發展,增強了對周邊區域的資源的吸引,局部區域發展的同時帶通更大區域的經濟協調發展,以武漢市、鄂州市、黃石市形成鄂東鋼鐵走廊,以江漢平原三市為中心形成紡織及特色農產品加工群。湖北省2015年全年市州地區GDP情況顯示,“一主兩副”繼續引領全省地區生產發展,9市州同比增速同步或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4完善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財稅機制的建議
4.1完善財政支出結構
完善財政支出結構主要表現在加大財政資金對于中西部地區的重點支持力度,開創新的支付形式。首先,調整財政投資方向,加大財政對西部地區基礎建設的投資,完善交通體系,加快交通基礎建設向周邊延伸,積極支持現代流通業的發展,為區域的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第二,實施對于西部地區的人才優惠政策,增加科研和開發補貼,建立新產品開發項目、技術創新項目基金。
4.2調整財稅權限制度
首先,要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的責任。雙方的責任和各自支出比例的明確可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政策,以此避免地方與中央對地區經濟發展問題的“討價還價”。第二,通過重新規劃,中央財適度放權地方。給予西部地區適度的稅權,使西部各個省能出臺適合本省情況的稅種或廢除成本高收入低的稅種。第三,允許中西部地區適度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公共基礎建設,這一借鑒美國政府的做法因財政應該在普遍存在經濟失衡的中西部地區的基礎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
4.3完善財稅扶持制度
首先,完善轉移支付體系結構。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主要是加大資金對農業投資力度,財政支農的范圍和重點予以調整,給予地方大量財力支持,推廣農業良種、農業技術應用,建設實驗基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第二,大力支持工業產業調整,優化升級傳統工業,跨省市實施產業布局,重點支持連鎖經營,整合資源,增加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的資金投入。
5結論
針對上述我國目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財稅機制之間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財稅改革以及成效,本文提出了相關財稅機制改革的建議。雖然全國范圍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困難還有很多,但財稅機制與區域經濟相互配合的好,區域經濟發展就會進入良性循環,期待東中西部、沿海和內地的區域經濟之間交往關聯互動密切、形成區域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趨勢。
作者:劉爽 單位:鞍山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玉.區域政策執行的制度分析與模式建構[D].南開大學,2006.
[2]王曙光,樊迪.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機制研究[J].會計之友,2016(13).
- 上一篇:大數據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考
- 下一篇:民航運輸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