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思考
時間:2022-08-24 11:05:08
導語: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精準扶貧策略具有政治性、民族性、民生性、地緣性和社會性等多元復合特質,它深遠地影響著當地各族人民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和社會發展趨勢。
一、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研究背景
貧困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攔路虎”,解決貧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前提。2013年11月,“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提出,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2015年1月,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督逃撠毠浴笆濉币巹潯分赋?精確瞄準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實現“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縣縣有幫扶”,促進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由此可見,教育精準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更是我國扶貧的重點區域?!敖逃珳史鲐殹笨梢越缍?在精準扶貧戰略的指導下,將教育的“扶智”與“扶志”功能以“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方式貫注到邊疆民族地區的扶貧攻堅活動中來,用以培養、改善和提高邊疆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勞動者的素質與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精準扶貧,實現國家扶貧開發的戰略任務,完善教育公平與社會公正的體制與機制,斬斷貧困的惡性循環鏈,成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的內在驅動力。
二、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研究的現狀
學術界對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理論上強調民族地區教育與民族社會協調發展的關聯性、迫切性與重要性。2.對不同民族地區教育的客觀情況及民族社會貧困問題進行了描述與討論。3.聚焦民族地區中民族教育與民生改善之間的內在關聯。4.分析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對扶貧所具有的教育—經濟—社會邏輯。由此可見,我們能發現國內外關于教育精準扶貧的研究較多,但還存在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這些研究多指向社會總體性的教育精準扶貧,還停留在面上的討論,而對民族地區尤其是邊境民族地區如何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方式、內容及政策等涉及民族地區特殊性的教育精準扶貧該如何實施等問題,尚未見到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果。二是對民族地區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問題策略的研究,仍停留在現有各類各項民族政策的“普適性”框架之內,未能將提出的“精準”要求貫徹到實際的研究及行動中來。三是從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實際研究內容上來看,諸多研究成果中還存在“兩條線”的問題,即要么是從扶貧的角度來談教育,要么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談扶貧,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發展的具有一定合理解釋性、前瞻性、策略性的研究成果明顯不足。
三、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研究的思路
(一)探索精準扶貧路徑
立足邊疆民族地區教育與貧困實際,在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結合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的實際情況,以“精準”的方式將教育內容、形式通過合適、合理、有利的路徑介入到民族地區的實際扶貧工作中來,聚焦邊疆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與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規劃的修改和研制上,為邊疆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提供理論與實踐上的持續支持力。聚焦邊疆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研究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這些地區大多為國家及邊疆省份確定的連片特困地區,邊境和民族貧困問題較為突出與嚴峻。二是這些地區面臨自然人文資源富集與經濟科技滯后并存的矛盾。三是通過對這些地區的教育精準扶貧研究,既能夠促進扶貧攻堅工作的開展,也能夠為全局性的民族地區扶貧工作提供可以借鑒的策略依據。因此,研究思路應是以邊疆民族地區的自然環境、貧困現狀和人文特點為基礎,以他們自然人文資源富集與經濟科技滯后并存的矛盾為出發點,探討這些地區經濟、人文、教育三者之間的互動,以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從理論與實踐、時間與空間的視角,探討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以何種方式、何種內容、何種路徑以及何種策略同攻堅克貧的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真正精準地推動邊疆民族地區貧困問題的系統化解決,同時,建構邊疆民族地區自然、經濟與人文共生的教育體系,推動邊疆民族地區人的素質提升與民族地區的發展。
(二)創新研究視角
以“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導,建構一個全新的、基于邊疆民族地區自然人文資源與克服貧困求發展共生的精準教育體系,具體體現為:1.關系的視角。從“系統”和“場”觀念出發,將教育置于強調克服貧困問題復雜性與長期性的基礎上,強調自然、經濟、人文與教育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2.互動的視角。由過去單向作用思維方式轉向平行互動思維方式,尊重邊疆民族地區各族群的自組織過程,同時強調自然、經濟、人文與教育之間的雙向、多向互動,以這種多向度的互動來克服貧困問題。3.時空的視角。從邊疆民族地區地域空間的獨特性出發,梳理邊疆民族地區攻堅克貧的歷史與現狀,建構適宜邊疆民族地區特殊需求,有效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的教育體系。
四、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與國家主流教育扶貧工作相比,在內容、結構、形式、表征、政策及路徑等方面都具有其內在的獨特性。這些新現象同邊疆少數民族及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訴求緊密相關,也為民族地區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深入厘清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目標定位并剖析其與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內扶貧工作的重點與難點之間相互關聯的內在邏輯聯系,對推動邊疆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和諧構建與發展,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以及筑就邊疆安全,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第一,有助于在我國民族地區扶貧攻堅一盤棋中厘清教育精準扶貧的內涵與外延,及其與傳承民族傳統文化、重構與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建設的關系,從現實中獲得在民族地區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策略的切實依據。第二,在民族地區的各類精準扶貧形式中,教育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準扶貧方式,在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塑中具有重要功能,對促進社會團結協助、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第三,有助于反思和總結以往我國教育扶貧工作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強調實施教育精準扶貧戰略,既需要開創大扶貧格局,形成全社會扶貧合力,又需要通過扶志和扶智的教育形成脫貧內生力,為邊疆民族地區內的少數民族主體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戰勝貧困的支持力。第四,對民族地區尤其是邊疆民族地區中少數民族主體傳統文化重塑,增強民族自信心,鞏固邊防,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協調建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國家向心力。
五、結語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教育扶貧不僅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而且也被賦予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途徑”的使命,強力推進教育扶貧工作是國家的大戰略。教育精準扶貧研究是學界的重要研究內容,因此,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研究勢在必行。
作者:謝敏 單位:昆明藝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在云南考察工作時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EB/OL].coc.oeoole.com.cn/n/2015/0122/c64094-26428249.html.
[2]左停,楊雨鑫,鐘玲.精準扶貧:技術靶向、理論解析和現實挑戰[J].貴州社會科學,2015,308(8):156-162.
[3]葛志軍,邢成舉.精準扶貧:內涵、實踐困境及其原因解釋———基于寧夏銀川兩個村莊的調查[J].貴州社會科學,2015,305(5):157-163.
- 上一篇:陜西精準扶貧教育供給側探索
- 下一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思維能力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