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05 08:29:16
導語: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高職教育專業現代化建設需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實現區域經濟與高職教育水平協調發展的目的,這二者之間屬于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高職教育專業設置需要以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為依據和前提,同時,現代化的高職教育又能極大的推動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本文基于以上論述,結合具體調研情況,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系和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引言
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中重要的一環,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當前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方向與人才需求仍有差異,高素質人才匱乏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1],因此應將調整高職教育專業設置作為連接和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紐帶,秉持與區域經濟共生、共進、共建的理念,為區域產業順利轉型升級提供助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對當地的經濟產業結構以及人才市場用人需求進行客觀分析,反思專業設置的根源性和內生性問題,從而構建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的新布局和新模式,促進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以下將從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的內涵和特征分析入手,結合實地調研情況和具體問題,逐步提出完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2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的特征
2.1前瞻性。人才培養的周期性是高職專業設置必須充分考慮的要點,定期對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變化進行實際調研,準確把握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前沿方向才能對人才需求進行科學預測,前瞻性的開設具有職業發展前景的專業,同時及時淘汰陳舊專業,這樣才能讓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始終保持協調。2.2可行性。區域資源和軟硬件設施必須滿足高職專業的需求,例如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實訓設備、師資隊伍要與專業相匹配,外部的區域資源則要為專業建設提供便利,這樣才能保證合理設置專業,順利建設專業,為打造重點品牌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2.3規范性。高職專業設置要符合國家“高職專業目錄”的有關規定,新設置的專業名稱需申報省和國家教育部門審批,同意后方能進行設置和布局,體現出高職專業設置的規范性和嚴謹性。2.4適應性。高職專業設置既要適應社會變化和產業結構轉型的需要,又要適應區域經濟產業和技術結構的需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根據區域經濟特征對專業進行合理布局,先保證相對穩定的基礎,再根據各行各業的結構變化與時俱進的靈活調整,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3高職教育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系探討
3.1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決定了高職教育專業結構。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能推動高職教育專業水準和辦學質量的提高,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是當地高職教育專業結構調整的首要前提,若區域經濟出現較大的變化,對勞動力類型和專業人才需求就會相應改變。此外,當地可利用的環境、經濟、人文、歷史等社會資源能為高職教育的專業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物質基礎和就業通道,從而為現代化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提供助力。3.2高職教育專業結構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首先,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不同專業的人才能滿足當地不同崗位的用人需求。從重慶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來看,社會生產由勞動密集型逐漸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新興行業越來越多,不同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高職院校只有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讓教學目標和內容更貼近社會實際需求,才能填補新興行業的人才需求缺口,滿足勞動力結構需求。其次,高職教育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高職院校擁有多種學科的技術人才和實驗實訓基地[2],通過校企合作的途徑能實現院校與區域經濟的接軌,院校人才可進入到企業進行項目開發,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院校的師生也可將自己的發明專利和先進技術通過市場轉化成生產力,從而讓校企雙方相互學習,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最后,高職教育能為企業員工提供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會。企業的發展需要持續提高在崗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吸收新的知識觀念,而高職院校通常都設有繼續教育的機構,能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開設相關的專業和課程,這種專業設置的靈活性較高,且針對性較強,能讓企業員工學以致用,豐富其職業生涯。
4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問題分析———結合重慶市職業教育現狀調研
4.1專業布局失衡。近5年來重慶市職業院校共向社會輸送高職專業人才約150萬人,全市每年新增的城鎮就業人口約70萬人,即便如此,仍然遠遠不能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隨之而來的“技工荒”、“用工荒”,尤其是專業對口的高素質人才缺口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弊病,高職教育依舊是重慶市教育體系中需要解決問題[3]。目前重慶市高職教育在教育基礎、資源、經費投入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化特征,比較優秀的高職院校僅在萬州、永川一帶聚集,而在渝東南、東北地區則十分零散。4.2專業設置層次失衡。重慶市十大戰略新興產業和“6+1”支柱產業的形成[4],從層次結構和內涵等方面對勞動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但諸多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層次方面存在問題,缺乏人才培養創新機制和獨特的辦學特色,高層次的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培養周期過長,且原有的教育體系難以適應人才素質、技能、知識結構等方面的需求。4.3師資力量失衡。①優質職教師資力量短缺。師資隊伍總量過少,尤其是“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導致高職院校一些專業缺乏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②缺乏優質的職教資源。高職教育投入缺乏,院校實訓基地和專業建設滯后,導致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缺乏支撐基礎。
5促進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5.1成立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平衡專業布局。成立面向重慶市行業企業的高職教育咨詢指導委員會,由政府統籌、教委牽頭、各教育部門和校企合作辦公室協同管理,制定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規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需落實職業資格證書和實踐技能考核制度,并為高職專業提供職業技能標準、鑒定、培訓、就業等多個方面的信息服務。市經濟信息委還需根據產業發展需求,編制《重點產業人才需求指導目錄》,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調整進行前線指導,發改委則負責篩選校企合作項目并推薦給高職院校。院校層面則需成立行業、企業、社會專家參加的專業建設咨詢委員會,開展訂單式培養、職業資格認證、上崗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等服務,并合作建立師資培訓和實習基地,在技術力量、實訓就業等方面提供支持。在專業布局方面,需促進區域間職業院校交錯發展,在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重點發展高端制造、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專業教育,發展新區則重點發展新能源、醫藥化工等專業教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發展區則重點發展旅游、生態農業等專業教育。5.2加強校企合作,豐富專業設置層次。構建產學研聯合體,深化校企合作,并建立校企長效合作機制,吸引多元主體參與合作建設,密切關注行業企業的發展,成立由骨干高職院校、行業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組成的合作型校企職業教育集團,健全已有的高職教育集團運行機制,優先支持信息技術、旅游、裝備制造等專業的職業教育,在此過程中要積極邀請企業參與到院校教學實踐中,并將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引進到企業中,發揮實踐教學的優勢,從而促進教育資源和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在專業設置方面需考慮到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地域特色,例如重慶地區旅游資源、工業資源在中部較為發達,在大量引進外資企業的同時吸收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以實現產業結構發展為第二、第三產業為主的目標,因此重慶地區的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就要充分結合區域優勢,因地制宜的開設藝術設計、旅游、餐飲、電子信息、工業制造等專業,體現出區域特色,不能照搬其他區域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也不能過于“趕時髦”,什么職業熱門就開設什么專業。5.3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完善高職師資培訓機制,著重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干部服務能力、校長行政管理能力,可擬定“雙師型”師資培養計劃[5],建立“名師工作室”制度,打造高職院校名師團隊,保證師資的數量和質量,完善院校教師深入企業一線的實踐制度,且每年實踐時間至少1個月,鼓勵教師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同時從多渠道引進優秀的師資,為師資隊伍增添活力。此外,創新獎勵機制,對國家級、省市級技能教師、企業首席繼續教育教師分別進行補助和獎勵,并支持優秀的教師報考公務員,從而擴大高職教師的發展空間。
綜上,高職教育專業結構和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相輔相成,高職院校需在現有的專業建設基礎上,對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進行深入調研,持續優化高職教育專業的設置理念、專業教學資源配置,主動適應人才需求標準,從而為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動力。
【參考文獻】
【1】張龍.區域協同發展下的高等職業教育布局研究———以重慶“五大功能區”為例[J].成人教育,2017,37(6):73-75.
【2】胡德平.經濟新常態下中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30):64-64.
【3】彭三平.永川區職業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時代教育,2016(8):94-94.
【4】董剛.重慶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4):152-153.
【5】朱麗佳,羅能,陳沛富.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適應性研究———以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1-4.
作者:龔曉莉 彭靖 陳麗州 單位: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 下一篇:網絡經濟市場營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