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及機制研究

時間:2022-04-19 11:18:48

導語: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及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及機制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理論依據

企業是不是一定要有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究竟是什么?理論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等都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并且引發了強烈的爭論,本文認為,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必須擺脫傳統認識的束縛,不然將很難繼續向前發展。傳統觀點認為,企業是服務于公司股東的,因此企業以實現資本的最大回報作為自己的使命,并且將其作為自己的主要和唯一的責任。企業運用市場機制的方法來對資源占有并進行利用,從而得到相應的回報。我們現在認為,企業的能動性在于它是經濟實體,這種實體作用體現在為社會實現了一種價值創造。企業對于其他資源,比如人力資本資源、環境資源、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不只是單純的利用,而是一種巧妙的投資,雖然在此過程中會有風險,但其潛在收益是可觀的。從這個新的理論角度來看,公司治理已經突破了純粹的股東和人之間的簡單問題。公司治理已變成各種關系與企業行為的多元化的問題,企業處于一個包括了經濟關系、社會關系和自然關系的全新體系之中,企業為這些關系負責,為這些關系所決定,并為實現這些多重關系而努力著,以實現超額的利益。公司治理也不再是單純的投資人與人之間的契約安排問題,而是企業與企業中的部門、個人、群體等各級人和各種投資元素的多重契約方面的問題。[3]美國的一家高級研究所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的概念。弗里曼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所寫的《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中解答了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須對誰負責任的問題。他在該文中指出,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指對企業目標的實現起影響作用的任何群體和個人或者在企業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所能夠影響到的任何個人或群體。[1]企業社會責任從整個社會出發說明對企業行為的要求與期望,并考慮企業的整個行為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社會契約理論從契約的角度闡述了社會行為要符合社會倫理和道德的要求。下面有三個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典型理論:(1)股東利益最大化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企業不一定有社會責任,即使有社會責任的話它也是唯一的——那就是竭盡全力為股東創造最大利潤。股東權益最大化理論也可以被這樣認為,企業有且僅有一個社會責任,即按照既定的行業規則,充分使用它現有的資源,去產生期望利潤的活動,只要它存在就會一直保持如此。(2)金字塔理論。這個理論是由著名學者阿爾奇•卡羅爾所提出來的,他在該理論中指出了四個層面的企業的社會責任:處于最底端的是經濟責任,經濟責任就是保證企業獲得利潤的責任,這是最基本的,其他的責任都以此為基礎;位于金字塔第二層的是法律責任,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時必須遵守聯邦、國家的法律,它對企業的經濟責任起框架作用;第三層是倫理、道德責任,指企業的運營行為不能有違社會倫理,避免侵害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最頂層是慈善責任,企業通過對社區進行捐贈以改變社會整體的生活水準,進而成為公眾所期望的好公民??_爾的金字塔理論生動形象而又全面地總括了企業要承擔的各項具體責任,將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及慈善責任作為社會責任的具體子項而列出。(3)利益相關者理論。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響應這種觀點的學者越來越多,也就是從利益相關者的視角來界定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一般來說,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雇員、債權人、消費者、社區等等。具體來講,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包含對股東的責任,而另一種則是除股東外對所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這種理論在實踐中運用得比較多,其原因就在于它對于誰應該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了具體化。

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

隨著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需要,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了其能力評價體系,這主要是通過一些指數來體現,比如多米尼道德指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等。在我國民間已經開始有一些團體對公司的社會責任進行除經濟評價之外的相關評價,這是很值得推崇的。由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越來越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所以結合中國的自身情況,本文將我國目前與企業具有緊密聯系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消費者、競爭者、股東、環境資源、政府、社區、供應商、債權人等納入到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之中,并得出相應的機制,即定性和定量評價的相應指標。下面給出幾個主要的指標分類進行陳述:(一)員工評價指標企業對員工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員工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情況及增長率、工作保障、良好的工作環境、職業素養及職位晉升的機會等方面,明細指標包括:1.員工基本工資增長率=本年度員工平均收入總額÷上年員工平均收入總額×100%員工人均培訓經費率=公司年培訓支出經費總額÷員工總人數×100%工傷安全事故發生率=本年內公司工傷安全事故所導致的傷亡人數÷員工總人數×100%童工使用率=公司內童工數量÷公司員工總人數×100%工資支付率=(工資總額未付工資總額)÷應付工資總額×100%受集體談判協議保障的員工比例=公司內簽訂集體談判協議保障的員工數÷員工總數×100%定期為員工進行健康檢查的比率=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的員工數÷員工總人數×100%員工參加工會組織率=參加工會的員工數量÷員工總數×100%2.定性指標在對待員工方面是否無性別、種族歧視是否侵犯了員工的隱私(二)消費者評價指標企業對消費者應履行的社會責任主要在于能否保證優質的產品和售后服務質量,具體包括如下:1.定量指標消費者投訴率=消費者投訴次數÷產品銷售總量×100%顧客流失率=流失的顧客數÷顧客總人數×100%準時交貨率=準時交貨次數÷總交貨次數×100%承諾實現率=承諾實現的次數÷承諾次數×100%2.定性指標產品或服務是否滿足顧客需求(三)競爭者評價指標企業對競爭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一些定性指標:公司章程或制度中是否有明確的反腐敗和反壟斷原則、企業是否有惡意侵犯競爭對手的商標權的行為、企業是否在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上進行了重大創新等方面。(四)股東評價指標企業對股東應履行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最基本的經濟責任方面,具體如下:1.定量指標銷售增長率=(當期銷售收入總額上期銷售收入總額)÷上期銷售收入總額×100%資本保值增值率[4]=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2.定性指標企業公布的財務報告是否經過審計(五)環境資源評價指標企業對環境應履行的社會責任主要在于節約資源能源、環境保護等方面。1.定量指標單位產出廢棄物排放量=(1單位產出廢棄物排放量÷行業平均水平)×100%就業人員增長率=新增加的就業人員÷上一年的總員工數×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消耗能源總量×100%環保經費增長率=本年度環保費用÷上年環保費用×100%材料用費率=可再循環使用的廢舊資源加工的材料÷總的材料消耗量×100%2.定性指標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否達標企業是否對自身所造成的環境損害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強化

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國學者也開始研究企業的社會責任,但那時的研究比較零碎,成果也比較少,進入21世紀后,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有了新的發展。近年來,我國企業相繼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三鹿毒奶粉”、“雙匯瘦肉精”等,這些事件強烈地考驗了我們的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大眾,從而引起了對企業社會責任新的關注。但是我國企業在理念和行動上都要遠遠落后于跨國公司,我國企業在生產條件、員工基本權利保障和產品服務質量等方面均存在著很多問題,對此,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企業要實現一種轉變,那就是從簡單的捐助轉變為更加符合自身特點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對社區的回饋、對員工的關懷、保護環境并減少消耗、對自身產業創新及健康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對供應商的約束及共同發展等諸多方面。2.努力積極地尋求多方合作、協同促進發展企業社會責任?,F今,在國內外都有很多的學術機構和國際組織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他們擁有先進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一手的實踐經驗。因此,我國企業要積極地與這些機構取得聯系,不斷地為企業注入新血液,進而開拓自身的國際視野,積累經驗。3.我國企業宜將企業社會責任與自身的商業模式相結合,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規劃奠定基礎。4.我國企業可以運用技術或管理上的改進來推動整個產業的創新和升級,對于員工的關懷方面,除了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之外,企業應該保證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位員工的潛能,提供結構完善的培訓體系,達成公司和個人的共同成長壯大。5.環境保護可以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工作重點來推廣。環境保護雖然意味著經濟投入的進一步加大,但是對企業來說可能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它的潛力是巨大的,企業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本文作者:黃知然工作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