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企業技術創新的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12-13 11:25:29
導語:淺析企業技術創新的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在未來的發展中,江蘇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要保持國內,特別是達到國外選進水平,必須要從資源投入、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與有效的激勵機制、企業的市場敏感性等多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第一,加快建立企業研發機構,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從事技術創新的科研人員和研發經費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機構,而真正需要技術創新的企業只擁有20%多的經費和科研人員。這種技術創新主體的錯位,使得技術創新、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相脫節,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下。一面是高校、科研機構從事的技術創新不問市場,另一面是企業需要的有市場的技術創新、項目少之又少。因此,技術創新的主體應從高校、科研機構轉到企業上來。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自行建立屬于自己的研究機構。第二,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多渠道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一定的創新產出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創新投入。在同等條件下,創新投入越大,創新產出越大,企業的創新能力往往也越強。因此,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拓寬技術創新投入渠道,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高效、靈活、有特色的技術創新系統,不斷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江蘇大中型工業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創新資源投入,以自身投入為主,同時充分利用外界資源,與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國內外同行業建立良好的協同創新關系,以不斷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第三,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發科技人員技術創新的熱情。人才是技術創新成功的關鍵因素。江蘇大中型工業企業要為人才的發展,建立和完善各種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
(1)企業要轉變人才觀念,重建企業的人才觀、價值觀,引導各類人才來企業建功立業;
(2)要不斷深化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江蘇大中型工業企業要在以按勞分配為原則的基礎上,按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如試行各類發明、專利、專有技術入股,使企業技術人員持有企業一定股份,從而使科研人員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同類在政府機關或高等院校、研究機關人員的收入待遇;
(3)企業要營造有利于技術創新人才工作與生活的良好環境。一流的科研條件,領導的重視,融洽的人事關系是保證科研人才取得成果的必要條件。第四,提高企業的市場敏感性。企業家要有前瞻性、強烈的創新精神,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判斷力,果斷的決策能力和魄力。
一旦發現某種潛在的市場機會技術就快速做出行動的決策。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要不斷洞察市場的走向,及時調整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向和內容。江蘇大中型工業企業要重視提高企業的市場敏感性、洞察力,根據市場需求,結合江蘇工業經濟特點,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使其達到或基本達到國內外一流科技水平。
2、不斷提高政府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政府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作用不是直接投資從事技術開發或組織新技術的產業化,而是起宏觀調控和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營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環境。
第一,財政稅收政策。財稅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一個主要手段,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同樣,它對企業技術創新也有著重大的支持與調節作用。
(1)江蘇每年要增加財政對科技投入的力度,使之高于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爭取使R&D經費占江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低于1.5%。同時要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政策激勵,促進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力度,使高新技術企業R&D經費投入不低于當年銷售額的5%;
(2)利用稅收杠桿來引導技術引進方式的轉變。鼓勵企業從純粹的產品引進逐漸向關鍵技術引進,再向“參與國”身份合作轉變。對于國內已有的技術產品,不再從國外整機引進;對于引進國外關鍵技術的,可退還代扣代繳的預提所得稅;對于與國外企業合作生產的新產品,在產品銷售環節可免征或減征營業稅和所得稅;對于出口到國外的產品,可給予一定時期內出口退稅優惠;
(3)加大財政對高新產業扶持力度,激勵技術創新,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產業優惠政策。
第二,投資政策、金融政策。江蘇建立并完善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作保證,風險投資作補充的技術創新投資支撐體系。
(1)不斷完善與規范國內各類風險投資市場,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資本進入中國技術創新市場;
(2)建立針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風險擔保公司,各類銀行與保險公司聯手合作,共擔投資風險、共享投資收益,實現雙贏、多贏局面;
(3)鼓勵與支持各類金融機構、保險公司、風險投資者、證券市場自身的制度、管理創新,使他們更能靈活適應市場對資金的需求。
第三,全面落實知識產權保護與轉化。知識產權保護實際上是對企業以及創新者持續創新的一種激勵。我國是在1985年才確立專利保護制度的,因而還缺乏相應治理經驗。
(1)政府要鼓勵與引導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建設;
(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一切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給予一定的懲罰措施;
(3)要加強知識產權信息體系的建設,使得知識產權供需雙方有一個聯系溝通的平臺。
第四,實現政府與企業協同技術創新。協同是各要素共同作用,使得事物向前發展。政府與企業協同是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一種新模式。
(1)政府要鼓勵各類技術創新類企業創辦與發展,降低或適當放松對其產業管制,建立“低門檻”的技術創新企業登記制度。
(2)集思廣益,探索政府與企業協同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高質量建設各類高新技術園區。
3、高度重視產學研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
江蘇有本科以上高校45所。高校與科研機構可以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提供人才、技術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江蘇這些優質教育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大量智力資源。
第一,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共建科研實體。高校、科研機構有各類研究機構與實驗室,有一流的科研設備與儀器。我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基本上設在重點大學和研究機構,而一般企業基本沒有高水平的實驗室。因此,企業應主動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建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合作,企業可以從高校、科研機構那里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高校、科研機構也將研究課題直接轉變為生產力。
第二,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實行智力資源共享。共享高校、科研機構智力資源可以有效解決知識轉移中的障礙問題,為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企業生產力提供了保證。
(1)開展學術交流。高校與科研單位可定期或不定期就國內外各學科發展情況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學術交流。通過交流,企業可以就所關心和需要解決的技術創新問題與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進行溝通,使得雙方對所需要研究的問題有充分了解。
(2)互聘雙方科技人才。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都有大量的科研人才。高校科研人員理論基礎夯實,主要關注重大理論問題;科研機構人才主要關注技術性問題,主要是一般科技應用問題;企業主要關心新產品開發。這三類人員各有所長,應取長補短。4多視角搞好科技中介服務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包括技術中介、技術交易市場、技術咨詢公司等,是企業創新協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中起橋梁作用,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信息服務。
第一,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高校、科研機構是科學理論發現、科技發明、重大技術創新誕生的主要基地。
第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要進行業務建設,增強其對外服務能力??萍贾薪榉諜C構不同于社會上其它一般性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科技中介機構是知識密集型組織,科技中介機構要加強自身建設;
第三,加強中介機構誠信建設。目前我國市場上有各種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有些是官方或半官方的,有些是民間的,其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企業對他們信任度低。為此,必須做好誠信建設工作。
作者:蘇先娜耿娜娜單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統計局依法行政半年工作報告
- 下一篇:試議農業技術發展問題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