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經濟糾紛防治措施
時間:2022-11-21 11:17:09
導語:建筑企業經濟糾紛防治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增加,建筑企業在運營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面對的經濟糾紛案件數量增加,這給企業發展和資金運行造成影響?;诖耍恼轮攸c分析建筑企業經濟糾紛的因素,并結合不同因素,提出防治措施,希望可以給建筑行業運營和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建筑企業;經濟糾紛;因素分析;防治措施
在當前社會經濟體系改革逐漸深化以及企業體系多元化發展的環境下,建筑企業經濟糾紛案件發生概率逐漸升高,這給建筑企業今后運營和發展帶來了直接影響。即便建筑企業面對的經濟糾紛產生因素比較煩瑣,但是通過對建筑企業經濟糾紛案件產生因素分析得知,建筑企業需要全面提升自身法制意識和素養,通過邀請專業的法律顧問等,可以降低企業經濟糾紛案件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企業陷入不必要經濟糾紛中,引導建筑企業長效運營和發展。
1經濟糾紛給建筑企業帶來的影響
經濟糾紛主要指,市場經濟主體之間由于經濟權限或者經濟職責上存在問題而導致的權益糾紛,其中包含了主體之間涉及的經濟內容糾紛,公民、法人之間作為行政管理人員和行政部門之間由于行政管理而引發的經濟內容糾紛等。從經濟糾紛自身角度來說,其作為一個經濟矛盾主體,其之間出現矛盾是一件極為普遍的事情,針對任何企業而言,在開展運營發展活動中,都會面臨各種經濟糾紛問題。但是,一旦發生經濟糾紛現象,必將會給企業帶來一定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企業整體利益,甚至讓企業陷入停產危機中。在實際過程中,存在諸多企業由于經濟糾紛而倒閉的案例。因此,針對企業投資人員而言,需要給予經濟糾紛高度注重,明確經濟糾紛引發的問題和分析,并及時處理和防范。
2建筑企業經濟糾紛的因素分析
(1)內部因素。首先,施工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升,技術素養相對不高且缺乏匠心精神,對工程定額以及質量標準認識不到位,再加上工作態度不端正,存在就高不就低、高標準算、低標準干的局限,從而給經濟糾紛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其次,對合同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建筑企業為了追趕施工進度,沒有對合同內容進行核查就簽署合同,或者存在先施工后簽合同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沒有對合同內容和預算進行深入分析和核算,在工程決算過程中,發生工程量高、套用定額項目等現象,引發經濟糾紛。最后,施工企業對施工過程管理不規范,工程變更、計量等沒有按“先審查、后變更;先變更、后施工”程序執行,在工程結算過程中,部分問題及工程量將無法明確解釋,導致扯皮現象,造成經濟糾紛問題。(2)外部因素。由于受到經濟以及材料價格的影響,施工企業對其預測不深入,在工程決算過程中,因為施工材料價格差異比較大而引發糾紛問題,從而導致經濟糾紛現象。隨著經濟體系改革的深化,建筑企業實現了穩定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將會引發諸多新的問題。建筑企業經濟糾紛往往受到多元化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之前單一的購銷合同糾紛在這種情況下,逐漸演變成總包以及分包合同糾紛,各種欺詐或者違約糾紛等現象出現,加劇了經濟糾紛現象的出現。
3建筑企業經濟糾紛的防治措施
(1)做好企業法制教育及人員培訓工作。建筑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建設現代企業體系,其中,重要工作環節在于加強對建筑企業運營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提升企業所有人員法治素養。部分建筑企業經濟糾紛案件的出現并且敗訴,導致企業資源的大量流失,由此可以得知,提升企業人員法治素養,加強施工技術、定額及人員工作態度及素質培訓可以降低不必要經濟糾紛案件的出現。在此過程中,需要企業科學制定管理體系,并適當擴充管理內容。如果無法提高經營者法治素養,將會給企業陷入經濟危機提供條件,引發經濟糾紛案件的出現。所以,需要企業經營者掌握充足的法律知識和經驗,并以此當作考核和選拔的依據,根據當前建筑企業經營者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教育和培訓工作,讓企業經營者掌握充足的法律知識和技能,及時應對和防范經濟糾紛的出現,保證企業運營發展安全。(2)完善企業合同管理體系。通過調查得知,建筑企業經濟糾紛出現敗訴的主要原因在于,合同自身或者合同職責行使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缺少對合同的科學管理,企業內部沒有設定專業的合同管理部門。其次,沒有注重對方企業資信情況的核查,對合同合理性和合法性缺少評估。最后,合同內容缺少完善性,在簽署重要合同過程中,缺少法律憑證。因為市場經濟環境比較煩瑣,鑒于上述問題,通常和合同雙方有著直接關聯,要想減少經濟糾紛的出現,需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第一,建立專業的合同管理部門。對合同簽署之前先對合同進行仔細審查特別是合同前附表及合同專用條款等重要信息,對重大合同及項目性質復雜的合同企業可以通過邀請專業法律顧問、合同企業內部會簽制度等方式提升企業合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第二,加強動態合同管理。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合同實施過程中進行動態管理,對冬雨季施工、趕工及設計變更等特殊環節進行重點把控,對工期、付款時間節點節點等精準把握。第三,強化企業財務結算管理,將資金管理風險進行防范和處理,避免造成企業資金體系循環。第四,完善糾紛管理體系,結合法律標準保證企業合法權益。(3)優化建筑經濟糾紛方法。國家賦予建筑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對應職責和權限,所以,在協調和處理糾紛時,需要根據行政法律標準和要求,把計算當作核心,對調節方式進行改革和優化。首先,根據行政法律標準提交申請。對建筑工程中產生的經濟問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向造價管理部門提交申請過程中,申請資料中應該附屬設計圖紙、工程合同、設計變更等信息。造價管理部門在接收申請以后,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調查。針對經濟糾紛范疇比較大的案件,則需要聯合線管部門采用會議方式進行調查。其次,調查取證,造價管理部門在接受申請之后需要做好細致工作。查看設計圖紙、施工合同等信息,做好現場勘察等工作,明確工程實際情況,找出存在問題。最后,結合定額要求進行核算。造價部門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應該對設計圖紙進行核查,根據雙方存在糾紛的位置進行核查和明確。在核查過程中,需要結合定額和合同內容,真正實現有理有據,將核查結果當作處理糾紛的憑證。(4)加強建筑經濟糾紛預防。首先,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管理混亂是導致經濟糾紛問題發生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通過構建完善的施工管理體系,從工程承包、合同簽署、設計變更等方面入手,都要根據管理要求進行,保證施工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從而防止在工程決算過程中出現口說無憑的現象。其次,提升設計質量,加強設計管理。設計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依據,近幾年來,部分設計企業,因為層層承包,忙于工作目標的落實,忽略設計質量管理。在設計競爭不斷加劇的環境下,一些企業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變更次數較多,過于重視任務承攬,忽略經濟指標,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造價缺少平穩性。因此,企業需要從設計環節入手,加強工程設計管理,嚴格把控設計變更數量,如果需要變更,則需要設計部門、施工部門、管理部門一同商議,在得出統一結果之后才能執行。最后,強化工程造價管理。當前我國大多數建筑企業都采用動態管理方式,但是市場材料價格改變幅度比較大,所以,需要強化造價動態管理時效性。通過建設材料價格信息網絡平臺,定期對材料價格信息進行整合和分析,實現價格動態管理,減少經濟問題出現。
4結論
總而言之,在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項建筑工程項目都要結合行業發展標準,不可破壞規矩,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防止經濟糾紛案件的出現。結合建筑企業實際情況,從源頭入手加強經濟糾紛問題的把控,尤其是施工企業,需要從合同、人員、造價等方面,加強工程管理,在減少經濟糾紛出現的同時,實現我國建筑企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雙劍.關于中小建筑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13):24-25.
作者:樓森濤 單位:杭州大江東農業生態環境開發有限公司
- 上一篇:高職物流管理開發與建設研究
- 下一篇:淺談種植業技術對農村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