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新思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2 08:10:00

導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新思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新思維研究論文

常規的基建工程概預算審計手段在今天這樣一個競爭更趨激烈、工程造價控制更趨復雜的現實面前,已經成為非常基礎而原始的方法。

大型建設項目一方面作為企業為謀取更大的利潤,站在戰略發展高度,對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又是投資大、建設期限長,造價的不確定性因素貫穿整個建設過程的風險。這便注定了今天的企業投資控制在激烈市場中的競爭,并不只是業主們在工程發包、壓低價格上的比賽,而是有組織地在遠見、膽識、決策與競爭能力上的競爭。因而,也注定了今天的工程項目內部審計不再是禁錮在傳統的概預算審查框架內的循規蹈矩,就事論事,人云亦云…

近年來,中國的企業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適應自身發展的控制投資的造價管理模式,管理者們幾乎不約而同地發現:這種貫穿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模式取決于技術與經濟相滲透的程度。實現管理控制循環的核心問題,是工程造價控制各個環節循環的有效性和協調性問題。因而效益審計的對象已不單是項目后評估所體現的投入產出之效益,實實在在的效益早已潛伏在項目的決策、籌資、設計、招標、施工、核算…的全過程,每個環節無一不體現著投入產出之關系,技術經濟之滲透。

筆者的確是從這里看到了開拓內部審計新領域的生機,因而僅以在國有企業直接主持并從事大型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財務及相關專業管理的實踐,對大型建設項目內部審計中的主要問題提供思路:

(一)決策階段——關注“立足自身力量”問題

建設項目造價控制的策略應在保證先進、適用、可靠和滿足工期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國內設計和合作的制造范圍。內部審計關注:國內已掌握的技術設備并經實踐考驗、質量符合使用要求的技術是否實事求是地擴大了設備的國產化,以求節約外匯和降低項目投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在最近實施的大型軋機項目中,除少數關鍵設備引進外,80%的設備由國內實力較強的設備制造廠家按照我方交付的圖紙資料及購買的專有技術承擔配套件的制作,業主跟蹤制作過程,加強監制。這些廠家在消化國外先進設計形成實體產品的同時,開辟占領了國內市場,同時降低了業主造價,并為項目投產后仍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生產出一流的產品,成材率、能耗、等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進入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提供了保證,形成設備選型階段的“雙贏”合同,使占項目總投資比例70%的設備造價有效控制在業主制定的目標值內。

(二)、籌資階段——關注“運用財務杠桿”問題

資金的籌集成本以往不被人們所重視,而隨著籌資成本在整個造價控制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的現狀,審計部門需將其納入評價范圍之內。審計關注的要點:一是正確選擇資金來源,利用國外資金應優先選用政府貸款及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利用國內資金則應首先選取利用國家政策中的貼息貸款,這兩種貸款方式是降低籌資成本的財務杠桿。如武鋼目前正在實施的煉鐵廠“煙煤噴吹”項目,二煉鋼“鐵水脫硫”項目,就是采用這一方式。其次利用國內銀行貸款則應選擇約束條件盡可能少的銀行,大型建設項目往往可以憑借國企信用等級直接貸款,而避開常規的財產抵押、資產評估等程序所需的費用和工作量。再次,是資金到位極有講究,到位過早,用不到項目上,且利息是按天計息,到位過晚又無法保證資金的需要,因此,在資金到位上控制造價的方法是以“及時到位”為目標原則。最后是在支付過程中應合理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在支付方式上降低造價。

(三)、設計階段——關注“限額設計”的問題

大型建設項目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是設計階段。當前推行的限額設計有兩個誤區必須突破:一是設計單位往往將所設計項目的造價水平去貼近批準的總投資,按照這個總投資進行費用分解,大量實事證明,這個投資額受傳統定額、計價依據、估算深度、決策者知識面和經驗的局限性以及設計單位自身利益影響,離真正的優化設計有相當大的距離和水分??s短差距的措施:一是應對類似工程進行深入剖析,以解決價值過剩的問題,業主若能在該階段提供類似工程要素造價上的經驗教訓,將會使剖析更加有效。二是業主對縮短這種差距的額度,實施對設計單位的激勵政策和風險機制。第二個誤區是設計保守,照抄的比例大于理論規定。因此限額設計對設計單位而言必須擺脫對已批投資的迷信,樹立零基設計的思路,對業主而言則應配備強有力的設計審查班子,這樣才能設計出最佳方案,并進行方案的比選。精確的限額設計,不但在設計階段為造價控制設置了一道天然防線,而且大大降低業主在建安工程標底中對未可預見費的不確定性。使業主在確定合同價款時掌握主動權。

(四)建設階段——關注“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問題

成功的造價管理不再是造價部門孤軍作戰的運作,而是涉及眾多相關部門協同作戰的系統工程。它提出了技術與經濟相滲透,投資、設計、施工、財務、物資、法律…等方面的管理同造價管理密切結合的迫切要求。審計之所以關注這一問題,是因為這種專業的溝通和滲透將極大的降低管理成本,使各部門在造價控制中協調起來,在工程多次性計價的過程中及管理的接口部位形成聯手。國企大型建設工程技術含量高,工期要求嚴,以往那種對造價控制形成風險的“三邊工程”在實踐中正被一種“合理交叉的施工方式”所取代,這種苛刻的“效益工期”更加要求投資管理部門與技術部門的協作。通過與設計的結合,投資部門掌握的類似工程及后評估計價資料將能動影響設計,而設計又形成全過程的造價控制的主旋律;與工程材料管理的結合,能成功運用價值工程原理準確把握不同造價特征的新型材料替代對造價的影響,同時,在采用甲供材料供貨方式中,共同防范利用價差超領或少領工程材料的投機行為;與監理的結合,則對于措施費,設計變更,不可抗力、費用索賠的費用確認做到不重不漏及加強前瞻性;與財務結算結合,又會減少盲目支付增加資金成本的損失…

(五)、招標階段——關注“全面引入競爭”的問題

這里所說的競爭包括設計方案競選、工程施工、設備、材料及保險在內的所有招標項目。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大型建設項目的施工招標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應引起審計的高度重視,一是標段的劃分應按照項目結構的技術說明為依據,宜粗不宜細,以做到資源共享、降低招標成本并減少人為干預因素,二是應淡化標底。通過競爭及答辯,尤其是在答辯過程中,乙方對其低于甲方實際成本的工程價格的澄清,往往是技術進步、新材料替代、強化管理在降低成本方面的重大突破,這種合理的低價正是甲乙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對于量大、價高的工程材料業主應進行招標,考慮到對乙方的合理讓利,也可與乙方共同招標,以確定質優價廉的工程材料;對于保險招標,大型建設項目正在打破保險業費率壟斷的局面,引入競爭機制,武鋼在最近辦理的進口設備運輸險(即從長江內河至武漢指定倉庫的運輸)及建筑工程一切險的招標中,通過競爭即轉移了風險,又降低了保險費率。

招標成功的關鍵取決于業主對市場價的掌握深度,這又成為反擊、防范串標等違規行為的有力武器。通過引入競爭機制,還將使內部施工企業熟悉國際慣例、掌握投標策略、報價技巧及索賠方法,嚴格履行合同,培育競爭力。

(六)、確定合同價階段——關注“多種形式合同定價”問題

不同的合同定價方式確定了風險的分擔程度,大型建設項目采取多種形式的定價顯然比采用單純的一種方式控制造價更有優勢。在當前實行實物量清單報價的方式中,我們關注:對于設計深度明朗的廠房結構、設備基礎可采取總價包干形式,以減少工程開口的風險;對于安裝工程也可采取總價包干形式,這是由于安裝工程量僅與人工、輔材有關,而與設備的重量、牌坊的噸位無關。對于總量暫不確定的分部分項工程,如電纜、橋架的鋪設,可采取單價包干形式,一旦圖紙出來即可包死。在合同定價中,一般業主有較大的主動權,應按國際慣例在招標文件中明確:凡乙方未報出清單的項目,視同已包含在其他價款中。對于確實無法防范的造價風險,應按排除法的方式注明:除××情況開口外,其余一律不予補償,這種條款遠比列舉法對造價的控制風險要小。

同時在合同報價中,要特別留意乙方采取的不平衡報價及各類保函的到位情況,這里的凈現值決不可以掉以輕心。

(七)、工程成本核算階段——關注“定額缺項”問題

合同簽訂以后,并不意味著最終造價的確定。我們形象地把施工企業在合同簽訂、合同執行及工程結算的過程描述為“寫我所做的,做我所寫的,認我所做的”三部曲,這里,“認我所做的”強調造價人員應跟蹤現場對工程造價進行確定,因為固定資產的單件性決定了其成本核算及造價的個別性,不少的定額缺項對投資控制極為不利。審計應關注定額缺項帶來的問題,如果概預算定額缺項的審查與財務結算體現的成本核算相結合,只需在財務核算上設置四級科目,項目-單項工程-單位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并按人、材、機分別核算,那么,以往那種單純依靠定額測定部門耗費大量精力編制的分部分項工程直接費單價在這里就成為舉手之勞。這一工作的深遠意義不僅是掌握了該項工程的決算的主動權,而是在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后水到渠成形成該大型建設項目的專項定額,是日后對其技術改造、日常大中修的真實準確的造價資料。

(八)、管理手段創新――關注“信息處理”問題

隨著計算機信息處理帶來的挑戰,瞬息萬變的工程市場競爭一方面體現為工程造價部門間捕捉真實信息與識別誤導信息的較量,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內部維護正常管理的規則秩序。內部審計要求信息的收集具有最大的相關性,尤其對于那些會使項目面臨機會和風險的信息應格外關注,信息量和范圍一定要擴大到概預算界限以外,定性定量信息及不確定信息都是工程造價的支持信息,信息的可靠性將直接影響到決策的風險。另外,在當前沒有實現無紙化辦公的情況下,預算書在部門間的層層傳遞和手工審批,極易在部門管理的接口部位產生欺詐和舞弊,這是內部審計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造價管理人員只有擺脫手工勞動,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因為造價控制的模式=人+方法+手段的自動化。

綜上所述,是筆者對大型建設項目內部審計方法上提出的一些新的思維。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是時代賦予從事內部審計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各個建設項目都有自身的特點,不可千篇一律照搬照套,筆者希望拋磚引玉,為開拓這一新的領域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