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結果的處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6 09:38:00
導語:審計結果的處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審計處理處罰是國家審計機關為維護國家利益和財經法規的嚴肅性,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在經濟上和聲譽上采取的懲戒措施。正確實施審計處理處罰是審計機關依法審計的根本要求,也是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前提。文章在分析現階段審計處理處罰存在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對科學規范審計處理處罰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審計處理與審計處罰的關系
所謂“審計處理”就是審計機關對被審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行為所采取的經濟性的糾正措施。它是審計機關強制行政相對人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義務和糾正違法行為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皩徲嬏幚怼迸c“審計處罰”雖然都是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違法違紀行為所采取的強制性行政行為,但二者在許多地方存在聯系及區別,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從其概念的屬性看,都是審計機關的依法行政行為。“審計處理”與“審計處罰”都是審計機關的職權,二者都是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財經法規行為進行糾正制裁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都具有強制性所不同的是處理只是糾正措施,處罰是繼續制裁手段。
其次,從其存在形式看,二者既有單獨運用的狀況,也有同時存在的情形。處理與處罰一般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既處理又處罰;二是只處理不處罰。但無論哪一種情況,不能以處代罰,也不能以罰代處。由此可見,“審計處理”與“審計處罰”的運用要視被審計單位違紀問題性質、審計類別、違紀情節輕重或數額大小等情況而確定,二者既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強行并舉,要運用恰當、準確。
再次,從其適用范圍看。“審計處理”在財政收支審計中運用較多,即凡《審計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內容范圍多用“審計處理”;而“審計處罰”在財務收支或資產負債損益審計中運用較多。
最后,從行政的法律依據看。“審計處理”不是行政處罰,不受《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所約束;而“審計處罰”屬于行政處罰,它要執行《行政處罰法》的規定這一點至關重要,這是“審計處理”與“審計處罰”相區別的顯著標志。
二、審計處理處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程序失當
依規范程序進行審計監督是審計執法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審計處理處罰中,存在有審計報告不先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處理處罰前未告知對方有要求聽證的權利和對方要求聽證要按規定程序進行聽證,審計意見書及決定未在規定時限內送達被審計單位,審計決定不告訴對方復議的權利等情況。程序不合規合法,嚴重影響著審計質量的提高,審計風險很大。
2、處理處罰失誤
在實際工作中,審計處理處罰容易發生的問題:一是查證內容不全不齊,甚至不準,以致處理處罰發生差錯;二是引用法律法規不當造成處理失誤。三是寬嚴標準不一;該嚴肅處理的而引用一般性文件,該重處而引用輕處的規定,嚴肅性、權威性受到影響。四是處理處罰數字不準確。有的處理處罰不嚴肅,隨意取舍,隨意省略,細項與總項不符,前后數字不一。
3、濫權失控
審計的目的是規范財經行為,維護財經秩序。黨和國家賦予審計的權力是比較大的。但有的審計人員不珍惜這種權力,亂用權力,甚至假公濟私、徇私舞弊、枉法裁量,以及不廉潔的動機,使法律法規的執行大打折扣,造成監督行為不規范,失去監督作用。
4、審計人員素質難以勝任審計處理處罰工作
現代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審計人員應是“復合型”人才,既要精通會計審計業務,又熟悉法律法規,還要掌握計算機應用,了解其他行業專業常識。但是,少數審計人員專業知識老化,存在“吃老本”現象,對現行會計業務、審計法規等學習掌握不夠;法制觀念不強,在審計事務中未嚴格遵守審計規范和審計紀律,憑老經驗、舊辦法實施審計工作;專業判斷能力不高,對一些問題不做深入審查分析,似是而非;運用法規不當,處理、處罰裁量隨意性大等;服務意識不強,官僚作風,“欽差大臣”習氣,只注重查問題,不注重為被審計單位服務,與被審計單位關系不和諧,甚至出現對立抵觸現象。由此做出的審計決定有多大的權威性,被審計單位難以信服。
5、手段單一,取證不充分
審計人員在行使《審計法》賦予的調查取證權時,對不履行提供有關情況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缺乏相應強制性措施。在對被審計單位審計過程中,發現違法違規疑點需要延伸審計其他單位和部門時,對方若不配合,審計機關無強制性手段,往往貽誤最佳取證時機,甚至造成審計中斷,對有關事項無法查深查透,無法取得充分的審計證據,特別是涉及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既不屬于政府審計范圍,又無其他法定手段,取證難度更大,從而加重審計風險,降低審計質量。
6、處理、處罰的收繳方式存在缺陷
審計機關建立初期為了加強審計監督力度,促使審計工作盡快步入正軌,不少審計機關設立了審計收繳過渡專戶,處理、處罰收繳款都收到過渡戶中。但是,隨著我國法制制度的不斷完善,審計工作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因此,實行處理、處罰與收繳分離,取消審計收繳過渡專戶,已勢在必行,這對促進我國的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國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加之,目前審計專戶的管理中存在著有的審計專戶已成了地方政府、政府領導的小金庫,成為沒有納入管理的預算外資金戶,有的甚至挪用審計專戶的庫款等。如果長久下去將會影響審計機關的形象,審計處罰與審計收繳相分離對審計事業的發展應該說是件好事。另外,《行政處罰法》規定:做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機關分離。同時還規定,除依照本法的規定當場收繳的罰款外,做出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秾徲嫹ā芬幎▽Ρ粚徲媶挝坏倪`紀處理是責成限期繳納、退還、糾正,所以采用審計收繳到審計過渡專戶的做法應該說是沒有法定依據的。所以,盡快改進審計處理、處罰的收繳方式,理順收繳渠道已勢在必行,也是審計機關依法行政,依法審計,依法處理處罰的客觀要求。
三、改進建議
1、改革現行審計管理體制,提高審計監督的獨立性
業內人士推崇的是立法型國家審計模式,目前世界審計制度的主流,其獨立性最強,隨著國家立法機構的強大,對政府行政部門的控制能力逐步加強,審計在國家政治活動中受到高度重視,但建立立法型國家審計模式的前提是,國家必須有強有力的立法機構,否則國家審計很難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還不完全具備“法治社會”的法制環境,全面實行“立法型”管理體制的條件尚不夠成熟,可采取逐步過渡的策略,待條件成熟之后逐步過渡為“立法型”管理模式。
2、嚴格依法處理各項具體業務
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決定了社會主義財經法規可以做到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可以向社會提供客觀公正行為準則。審計處理處罰就是要通過審計評價其行為是否合法,對不合法的行為進行強行制止并給預處理處罰。這就要求審計處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查明真像,查清事實,以法律為準繩,以法律規定作為審計處理處罰的標尺。同時要將依法處理與客觀公正有機地統一起來。
3、嚴格審計規范程序,確保審計質量
審計處理處罰要按照審計法及有關準則進行。在操作中要遵循公開、公正原則,不得委托其他組織或個人實施審計處理處罰。處理處罰前,應當充分聽取對方陳述和申辯,不能因其申辯而加重處罰。對符合聽證的要告訴其有申請舉行聽證的權利,要求聽證的按規定進行聽證。審計處理處罰的文書要規范、準確,對應提出審計建議的要依法做出審計建議并了解落實情況。對審計處罰的事項要告知對方享有申請復議的權利,對審計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的要追究審計人員責任,對觸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4、加強和改進審計管理,樹立審計高層次監督的良好形象
審計管理是推進審計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審計管理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加強和改進審計管理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在審計過程中如何做到依法審計,做到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做出處理處罰,是審計管理的重要內容。目前在我國社會生活中不斷出現一些知法犯法、執法犯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及以法謀私等社會惡習。黨中央、國務院曾多次要求司法機關整頓執法人員隊伍,采取人大評議司法執法機關等。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是經濟執法組織和經濟執法人員。審計人員執法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國家執法部門和國家的執政形象。審計機關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審計管理工作:首先,應盡快研究做好審計處理處罰與收繳分離工作,就是近期分離不了,也要加強對審計專戶的管理。其次,加強和改進審計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引進競爭機制,加大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人事管理力度,建立一支高效廉潔的審計隊伍。再次,要將審計人員廉政責任制落到實處,各種考核檢查要扎扎實實地進行,防止考核檢查工作走過場,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
5、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
解決好審計工作繁重和學習任務繁重的矛盾,將專門培訓和審計人員自學有機結合起來,既要加強審計、會計業務知識培訓,也要重視法律法規及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全面提高審計人員執法能力,增強審計人員的服務意識,寓監督于服務之中,為領導決策服務、為被審計單位服務和為廣大會計人員服務;打破業務科室界線,選派有各方面專長的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提高審計組綜合執法能力,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現代審計實務。
6、強化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審計的觀念和國家觀念、全局觀念
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審計又是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現??倳浽邳h的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為此,審計作為經濟監督的執法部門,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中,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樹立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審計的觀念,同時還要樹立國家觀念、全局觀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防止各種經濟實體只顧局部利益、小集體利益,不顧國家利益、全局利益的問題,而成立了能代表國家利益、全局利益的國家審計機關。審計機關只有樹立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審計的觀念和國家觀念、全局觀念等,才能真正履行審計監督的職能,審計機關也才有存在的價值和生存的余地。
7、及時修改和完善審計法律法規,提高處罰法律效力,為審計執法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首先,要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進一步細化審計監督范圍,比如把民營經濟納入審計范疇;其次,建立統一的部門規章立法機制,將各部門的行政法規制定、統一集中到政府法制管理部門,增強部門規章的一致性,并建立省級法規查詢系統,提高執法人員對違法違規問題的定性水平;再次,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審計執法主體地位,將審計監督的檢查權、處理權、處罰權統一起來;最后,改進審計手段,賦予審計機關更有效的強制手段,保證審計監督更加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項文衛:正確實施審計處理處罰[J].中國審計,2003(9).
[2]郭希堯:關于審計處理處罰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審計與經濟研究,1999(3).
[3]王喜文:談“審計處理”與“審計處罰”的關系[J].理論觀察,2003(1).
[4]覃衛群:淺談審計處理處罰難的成因及其對策[J].中國審計,2003(15).
[5]周生安:論審計處理處罰的準確運用[J].四川會計,2001(10).
- 上一篇:電信分公司工作匯報材料
- 下一篇:電信大客戶青年文明號申報材料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