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審計資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6 09:49:00

導語:整合審計資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整合審計資源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審計資源不足和浪費并存,以明確審計工作重點,制定中長期審計工作計劃,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改進審計工作方法等措施挖掘國家審計資源潛力,提高利用效率;以綜合利用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紀檢、監察、司法、社會輿論監督及財政、稅務、金融等經濟監督資源等方式方法利用外延力量,擴充審計資源。

[關鍵詞]審計資源整合國家審計機關

分配一定數量的資源用于審計監督是政府發揮控制作用的必要手段之一。審計機關成立二十年來,在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越來越重的審計任務與審計人員的嚴重不足、審計成果利用率不高與審計執法亟待加強、審計盲區與重復審計并存的矛盾也是越陷越突出?!皩嵭锌茖W的審計管理,事例審計資源”已列為《審計署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三項基礎工作之一。如何在既定審計資源供給前提下研究審計工作的有效需求,讓有限的審計資源供給發揮更大的效益,就是我們審計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我認為,現實審計體制下開發、運用審計資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挖掘國家審計資源潛力,提高利用效率

1.明確審計工作重點,制定中長期審計工作計劃。我國憲法、審計法和審計法實施條例基本確定了國家審計的基本職責和監督范圍,國家審計機關應該依據這個職責范圍和現有的審計資源來確定國家審計重點的基本框架;同時還要圍繞當地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考慮并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既要能達到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目的,以要能促進當地改革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建立審計重點動態數據庫。依據重要性原則將審計工作重點細分為重要和比較重要兩類項目,并根據地方中心工作在適度范圍內加以調整。重點項目是指重要資金、掌管大量資金部門及重點領域如財政預算執行、社會保障資金、核心企業等;比較重要項目是審計法中規定的重點項目以外的次重點項目。

編制以三至五年為審計周期的滾動式戰略審計計劃。重要項目每年必審,比較重要項目三年輪審一次。每年都要更新計劃內容,計劃的當年內容要具體化,以后各年的內容則可概括描述,一個審計周期內要將審計重點輪審一遍,并以此固定的間隔期對審計重點對象進行定期重復審計。

2.改進審計組織方式,有效利用審計資源。

(1)建立項目組運行機制。淡化專業限制,內設機構扁平化。積極探索審計工作一體化的路子。就是業務部門不再按專業性質分類,任務安排及人員組合可以打破科室限制,按項目循環科學配置審計任務,統一調配審計力量,不同層級領導可以勝任不同層次的工作,整個科層機構向審計的職業化體系發展。采取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審計力量,而且可以合理安排和平衡科室間的任務,減少科室間的矛盾,還可以有效地實現全員交流輪崗,增強審計干部工作能力,培養符合未來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2)科學運用送達審計。送達審計具有減輕被審計單位負擔、增加審計有效工作時間、充分利用審計整體資源、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的優勢,根據現時情況,結合項目特點,對不是必須進行就地審計的項目都可以盡量技術服務送達審計組織方式。

(3)靈活采取行業審計、專項審計與審計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行業審計與專項審計中注重結合審計調查方法,就可以發揮審計調查對象多、覆蓋區域廣的優勢,征對調查中發現的深層次、系統性問題進行重點審計,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耗費,更能著眼全局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議。

(4)探索財務收支審計、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經濟效益審計與定期審計相結合的組織方式。雖然我們審計資源極為有限,但在現實當中資源的浪費也比較嚴重。由于計劃、協調和政策導向的問題,使得那些資金量大、容易出成果的被審計單位頻繁地接受不同方面的審計,如外資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

一套人力,完成不同目的的審計事項,審計資料互為補充,審計成果共享,減少重復審計,降低了審計成本。

3.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隨著會計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和成熟,使得審計工作的環境、對象、范圍以及線索等基本審計要素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的審計工作方法已經無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檢查。當務之急是各級審計機關應因地制宜地推進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重點是圍繞促進計算機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來展開。我以為首先要做基礎工作是:

(1)加強審計數據庫建設,努力構建審計對象、審計法規、審計專家等數據庫和共享作業平臺。這是審計執法的信息資源保障,也是提高審計效率、防范審計風險的基礎。

(2)建立完備的被審計單位資料庫.把各被審計單位相關的基礎信息、財務決算報表數據、會計核算數據、各種業務數據、內控制度以及外部審計信息、經濟運行、管理情況和審計情況有關資料收集、整理起來在網絡辦公平臺上形成一個資料系統,并賦予其數據存取功能,數據增、刪、改、查功能,以及數據的下載、打印功能,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網絡技術和數據查詢、挖掘技術,實現信息整合、信息共享、信息利用的目標,同時對方便審計人員查找,對節約審計時間、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3)建立審計機關辦公自動化網絡,這個網絡要逐步與社會審計、內部審計以及有關工作單位之間的工作網絡相連接,實現辦公市場化、信息交換網絡化,盡早實現全國審計信息共享。

(4)要進一步重視信息披露。對嚴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行為及其處理情況、嚴重損失浪費問題及其處理情況等審計事項應及時公告,讓社會公眾及時了解審計結果,廣泛參與監督,將審計機關一家的監督擴大成為全社會的監督.事實上,通過最近幾年的審計結果公告看,信息披露比處罰的威力大得多。信息披露促進了被審計單位的整改,促進了規章制度的完善,也促進了人民群眾對公共事務的關注,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4.改進審計工作方法。努力學習國際先進審計方法。制度基礎審計技術、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數學和統計學技術以及比較流行的分析性復核技術,在國際審計界已經成為通用技術,我們的審計人員如果能夠充分地學習和借鑒,必能以較低的成本,迅速提高我國審計的技術水平。

加快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開發和應用。目前,國家審計系統的計算機輔助審計工作還相對滯后,尤其是一些通用和專用審計軟件的開發還遠遠不夠計,如果能在這些方面加大力度,針對不同行業特點,研發出簡潔、實用性強的審計軟件(比如利用EXCEL和ACCESS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實現自動計算、自動對賬以及篩選整理電子數據收集審計證據),并加以不斷完善和推廣應用,將是審計機關解決審計力量和審計任務矛盾的根本方法。

二、有效利用外延力量,擴充審計資源。

1.綜合利用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資源。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國家審計對社會審計、內部審計負有指導、監督和管理的職責;《國家審計基本準則》規定“國家審計機構的審計組和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可以利用經核實確認后的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的審計結果”,這為國家審計機關有效利用外延審計力量,合理設計審計程序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審計目標的真實性、合法性要求上,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是高度契合的,并且國家審計具有法律授權及多項行政強制手段,社會審計具有項目管理和業務技能的優勢,內部審計了解本行業、本單位經營動作規程,因此在國家審計項目實施中,依托國家審計機關的行政權威,通過優選整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資源,充分利用其技術優勢,從而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大大降低審計成本,只要組織協調得當,資源的互補性將帶來可觀的整合效益。

鑒于目前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內部審計在溝通、協調等方面存在監督空白、交叉作業、未達賬項諸問題,國家審計機關應逐步從具體的審計業務中抽出身來,將一部分精力用于指導和監督社會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案實施審計監督,同時通過行業組織對參與國家審計的社會審計機關進行資格管理。

2.有效開發利用紀檢、監察、司法、社會輿論監督及財政、稅務、金融等經濟監督資源。

審計監督的局限性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監督的事后性、資源的有限性和信息的非對稱性。這些局限性要靠各種監督資源的整合來彌補,如人大監督、法律監督、財政監督、稅務監督、輿論監督、內審監督等。要注意發揮審計監督的經常性、綜合性和獨立性的特點。

市場經濟體制下,法律對于各種監督的職責都有明確的規定,審計監督亦如此。開發利用的關鍵是結合的形式要充分兼顧其他監督的特點,運用先進信息手段,建立監督通聯機制,使監督成果相互利用,有效地發揮審計的綜合經濟監督職能,同時發揮監督機制的整體效能,達到開發利用其他經濟監督資源的目的。

實行并不斷地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把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結合起來,形成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這也是改進審計工作方法,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發揮審計威懾作用的必要措施。

借鑒紀檢委的做法,預防、教育和監督并重,把事后的監督與事前的教育和管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被審計單位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我認為這也是延伸審計職能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金華;《審計理論》2005.6

[2]劉淑炎:關于審計資源整合的實務性探討,中國審計報,2006.1.12

[3]盧家輝:審計發展戰略專家座談會觀點摘要,中國審計報,200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