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社會責任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3 08:52:00

導語:會計社會責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社會責任分析論文

摘要:企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產生了環境污染,雇員安全受損,就業壓力、貧富懸殊等不和諧情況。政府及社會公眾開始重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披露問題,要求企業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要履行社會責任披露。

關鍵詞:會計社會責任;披露

一、會計社會責任披露產生的理論背景和現實背景

(一)會計社會責任披露產生的理論背景

法國古典經濟學家西斯蒙第1819年首次明確提出了“社會成本”的觀點,他評價了社會以濟貧院和醫院的形式承擔失業成本的情況,提出雇主應保證工人安全、避免就業間斷、負擔廢物流失及其它“不當節約”所造成的個人或社會的成本。1920年,英國經濟學家皮古提出了“外部效應”理論,即某一生產者(消費者)的行動直接影響到另一生產者(消費者)的成本(效用)。1968年,美國會計學者戴維·F·林諾維斯在“社會經濟會計”文中首先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會計的社會責任披露,西方一個較為統一的解釋是指站在社會的角度,利用會計核算的形式來計量和披露企業中有關社會性質的經濟活動及其影響,目的在于指導經濟資源的最佳分配,為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提高企業的總體效益。由此看出,社會會計披露產生有著源遠流長的理論背景。

(二)社會責任披露產生的現代背景

20世紀6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的重心放在其盈利能力的大小和財務狀況的好壞,漠視企業在社會責任(如維護雇員利益、提供就業范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保護資源等)的作用和影響方面。在這種一味追求高額利潤的的思想指導下,環境污染事故和職工傷亡事故時有發生,社會輿論對企業的這些行為十分不滿,人們在關注企業財務狀況和盈利水平的同時,越來越重視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企業管理當局在決策時也不能不考慮到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問題。然而,傳統財務報告披露的的服務對象局限于企業,內容多涉及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發生的成本費用,很少涉及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人們認識到,一個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消耗的社會資源或給社會帶來的損失應在會計報表中得到體現,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中的企業經營活動給社會、生態、環境和個人權利造成的影響等各項非財務信息是社會責任披露的重點。

二、社會責任披露的現狀

(一)國際組織所做出的努力

許多國家組織在確定社會責任披露的內容方面作了許多努力,主要是針對跨國公司而言。1982年,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所屬的國際會計與報告準則專家小組在《聯合國跨國公司行為準則草案》中,對社會責任披露提出了最廣泛的建議,該草案提議跨國公司的財務報告應披露跨國公司組織機構、各主體的經營活動、就業信息、轉讓價格的政策等非財務信息。另外,還要求披露上述信息時,應充分考慮各公司經營對有關國家、地區的影響。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也建議跨國公司對每一地理區域的職工平均人數進行披露。1999年,聯合國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該公告成為系統完整的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

(二)西方國家的做法

法國在社會責任披露最為突出和完整。1977年7月,法國頒布了社會責任披露的一項正式法規,要求企業必須以貨幣金額反映職工福利措施的實施情況,其中包括職工福利費、專業技術培訓費、改善勞動條件支出等項目,擁有300名以上職工的企業均須編制“社會資產負債表”,并送交公司勞資協議會、工會代表以及法國勞工部的工作檢查員。從1984年起,該報表須展示近3年的數據。其報表有7項內容有:職工人數、工資成本、健康和安全保護、其它工作條件、職工培訓、行業聯系、住房和交通等生活條件。這7項內容又進一步劃分為更具體的指標。

1975年,美國會計學會就提出了社會責任披露的建議和應包含的四項內容: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業績信息、人力資源信息、企業社會費用信息、企業活動對社會影響的信息。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已建議企業增加披露環境保護政策和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職業安全、就業管理等部門均要求企業提供某一方面的社會責任數據。

1989年,英國政府公布了綠色經濟計劃,要求企業必須每年披露所耗費的能源數額,以及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污染物數額。日本通過“環境報告書”披露企業的環境保護成本和經濟效果。德國、意大利等國政府亦要求企業披露社會責任會計數據,主要反映企業消除環境污染而采取的措施。

三、社會責任會計的內容和方式

社會責任披露的內容、程度和方式,各國的政府、企業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其提供的信息范圍和質量方面大相徑庭。絕大部分企業披露的最多和最具體的還是職工方面的情況。

(一)社會責任披露內容

從目前各國報告的實務看,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平等就業情況。(2)環境問題。企業改善生態環境所做出的貢獻是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重要內容。(3)人事變動情況。包括職工的招聘、培訓、工資水平、福利待遇;改善職工的勞動保護條件和工作環境;保證職工職務的穩定性,積極實施提升政策等。(4)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活動。反映企業公益事業活動的參與。(5)反映產品的性能和安全信息。(6)企業經營準則。(7)企業經營道德。企業大多數選擇性的披露某些內容,詳細重點都不一樣。(二)社會責任披露方式

和社會責任披露內容一樣,社會責任披露方式存在著不同的做法。有的企業非常重視,單獨編制社會責任報告。有的使用增值表、人力資源流動報告表來披露。有的企業則放到傳統的年度財務報表中進行披露,披露的地方也不一致,有的放在財務報表中,有的放在報表注釋部分,有的放在文字說明部分。

常見的社會責任披露有一些三種方式:(1)以文字定性的方式表述難以用貨幣計量和會計方法加以反映的社會責任,如:人員狀況、產品性能和質量、防治環境污染所取得的效益等,(2)以定量、貨幣計量的方式。即用會計的術語、程序和形式,采用貨幣計量的方式,來報告企業的社會責任。(3)采取折中的方式,即有的以文字定性的方式表述,有的以定量、貨幣計量的方式。一般而言,大部分企業采用這種折中形式。

四、我國社會責任會計披露的必要性、發展現狀和措施

(一)我國社會責任會計披露的必要性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和國外的企業所曾經經歷過的過程一樣,在環保、職工健康安全、客戶的利益等社會責任方面暴露出很多問題。如污染、礦難、毒粉絲、毒奶粉、特氟龍、蘇丹紅、石蠟油等事件屢屢曝光。企業應避免一味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忽視自身的社會責任,應該兼顧企業職工、消費者、社會公眾及國家的利益,履行保護環境、消除污染等社會責任,將企業的經營目標與社會目標統一起來,將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一起擔當起來。

(二)我國社會責任會計披露的發展現狀

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尚屬認識與探索階段,理論界學者的討論更多聚焦于企業管理和經濟效益領域,對企業的社會責任的討論并不多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在財務報告中一直處于忽視的地位。政府至今并沒有出臺有關“社會責任會計”的規范要求。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沒有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基本上沒有全面實踐社會責任會計,少數企業涉及的有關社會責任問題的介紹與披露,也主要是為了應對外界的審查。隨著我國加入WTO和推行SA8000體系以來,企業社會責任的披露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界、企業界和新聞媒體的密切關注。越來越多的認識呼吁企業應該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批露。許多企業也逐漸意識到,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一方面,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更能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和整體形象,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三)我國具體推行社會責任披露的措施

如上所述,積極倡導和推行社會責任會計的時機正在逐步趨于成熟。在我國實行社會責任會計,一靠企業自覺,二靠政府推動。

實際上,企業實施社會責任會計并不難,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企業經驗,關鍵是自己的行為。一些依靠國家政府支持的壟斷企業首先應該公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以提供消費者知情權。另外,食品、衛生、醫療行業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健康安全息息相關,這些行業最應該實施社會責任披露。另一方面,社會責任會計的推行還須依靠政府強有力的推動和規制。政府強制企業公布社會責任是大多數西方國家較為通行的做法。我國政府可以利用財政、稅收、金融和產業等方面的政策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企業實施社會責任會計,待條件成熟再全面展開??偠灾粋€國家的發展進步、社會繁榮昌盛與企業經濟效益是否負責任的獲得是一種長期的互輔關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國家、社會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