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整合
時間:2022-06-29 04:54:00
導語:透析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本文對內部審計資源及審計資源整合的涵義和必要性進行介紹,提出內部審計資源整合的方案設計,在此基礎上闡明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整合可能面臨的矛盾及解決途徑。
關鍵詞:內部審計資源;審計資源整合;內部審計制度。
任何資源都具有稀缺性,審計資源也不例外。審計資源的稀缺性要求我們必須合理配置審計資源,而合理配置審計資源就是要合理高效地整合審計資源。
一、內部審計資源及審計資源整合的涵義及其必要性。
(一)內部審計資源。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用以完成特定審計任務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方法等的總稱。從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地位來說,內部審計資源也包括內部審計機構本身。
(二)審計資源整合。審計資源整合,就是要通過科學、合理配置審計資源,以最小的審計成本獲得最大的審計效益。審計資源整合是審計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緩解審計資源供求失衡的必然選擇,可以避免審計資源的重復投入和浪費,有利于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緩解審計資源短缺。
(三)加強內部審計資源整合的必要性。由于公司對內部審計的需求逐漸多樣化,但內部審計資源的數量卻無法獲得同步的增長,因而需求與審計資源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內部審計資源整合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實現對審計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擴大審計成果。
二、整合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方案設計。
(一)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模式的安排1、從機構設置上分析。目前,企業內部審計通常有三種制度形式:一是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總經理,向總經理報告工作;二是內部審計機構設在監事會,向監事會報告工作;三是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機構由審計委員會領導。
此外,還有的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財會部門,也有與紀檢、監察合署辦公的。
2、從主要職能上分析。企業內部審計是對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通過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檢查,發現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以確保揭露企業自身存在的潛在風險,使企業逐步形成一個自我防范的機制。那么,內部審計只有獨立于被監督者,才能獲取客觀公正的審計證據以做出評價,從而真正履行監督的職能。所以,內部審計的制度形式應選擇能夠保證其獨立性的制度形式,具體應為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領導的模式。
(二)企業內部審計資源組織方式的重新架構。一般來講,企業內部審計資源的組織模式有集中管理性和分散管理性兩種。集中管理性即總部垂直領導模式,有利于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分散管理性,機構設置不統一,企業集團對下屬企業審計隊伍的工作缺乏指導和監督,整個審計隊伍難以形成合力,審計資源就會存在浪費的情況。對于集團控股的非上市公司,其審計部門一律直接劃歸集團審計總部,財審合一的子公司,其審計人員則剝離給集團審計總部。對于事業本部或其他非法人機構中的有關審計人員和審計職能,也同樣劃歸或剝離給企業集團審計總部??傊?,在整合過程中,各企業、各管理部門要互相配合,盡量減少對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
(三)企業內部審計方式方法的整合1、制定中長期審計計劃。內部審計部門應在明確審計職責的前提下,根據現有審計資源,采取中長期規劃的方式來克服審計資源不足的影響,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將重點審計單位全部審查一遍,并以固定的間隔期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定期重復審計。中長期計劃要采取滾動式編制方法,每年加以更新,通過制定中長期規劃,一方面可以克服短期審計資源不足的影響,防止審計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和臨時性,保證在一定期間內全面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中長期計劃制定的比較合理,也有利于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內部爭取新的資源。
2、開展定期審計。這是提高內部審計資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徑。具體思路是:
第一,制定審計計劃,對確定的重點審計單位實行定期審計,其余單位作為一般審計,這就保證了將有限的內部審計資源用在刀刃上;第二,實行定期審計,由于每次審計都積累了許多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審計檔案等,可以大量節約審計前的準備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做好準備工作,以便于分析潛在風險,可以積累較多的經營管理和財務會計數據,便于實施實質性測試;可以與被審計單位進行更有效的溝通,獲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審計效率。
3、加強內外部審計協調。這是節約內部審計資源的重要措施。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頒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準則》中建議,在協調內外部審計工作時,內部審計負責人應確保內部審計工作不與外部審計工作重復,內部審計可以利用外部審計成果來保障內部審計的覆蓋面。內部審計應當加強與外部審計之間的協調,在制定審計計劃時,充分考慮到外部審計因素,盡量避免工作重復,最大限度地節約內部審計資源。
(四)企業內部審計職能整合。內部審計系統必須對企業的增值與長遠戰略有所幫助。企業中新技術和電子商務的應用把內部審計推到了風險管理和運作方式改革的最前沿。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要求其內部審計部門突破傳統的管理和規章制度范疇,承擔更加廣泛的職能。成功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可以概括成一點:
職能整合。內部審計的資源與技能只有與多數股東的預期和企業經營戰略相結合,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整合后的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在很多方面為實現企業增值做出貢獻。
三、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整合面臨的矛盾。
(一)審計隊伍力量薄弱與審計任務繁重的矛盾。審計力量不足與審計任務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愈加突出。企業對審計工作的日趨重視所帶來的對審計資源需求量的上升態勢,審計外延的不斷拓展,審計覆蓋面的進一步擴大,形成了審計人力資源相對緊缺的格局。審計部門超負荷運轉,審計人員疲于應付,潛在的審計風險在積聚,注重了審計數量,忽略了審計質量,其后果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僅是直接的經濟損失,更多的是對企業聲譽的影響。
(二)新形勢、新任務要求與審計人員知識老化的矛盾。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審計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審計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國家審計準則》及一系列的法規、規章制度的出臺,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新要求。從現有審計人員總體狀況來看,年齡結構老化、知識更新緩慢、知識層面較低、知識結構欠合理,使新形勢、新任務與審計人員知識老化的矛盾日趨明顯。
(三)計算機輔助審計要求與審計手段落后的矛盾。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被審計單位經濟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要求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系統的檢查、原始數據的采集、計算機語言的選用以及對原始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等方面應具有一定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審計人員對計算機的認識還很膚淺,還處在初級階段,對計算機的利用僅局限于文字處理、表格編制上,對于軟件的應用或運用軟件的特定功能規范有序地開展審計,高效能、規范化地進行審計分析的現代審計管理模式還知之甚少。
四、企業內部審計資源整合矛盾解決措施。
(一)積極穩妥,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首先要量力而行,審計人力資源與審計任務的矛盾直接影響到審計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在制定審計項目計劃、接受審計委托時要考慮審計隊伍人力的承受力,根據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審計項目計劃;其次要合理配置現有審計人員,對實施的審計項目要綜合考慮,在組織審計組時,一定要注重審計人員的合理匹配。
(二)加強學習,時刻注重知識更新。
審計隊伍現狀要求我們盡快優化審計隊伍的專業結構和知識結構,逐步形成一個知識合理、優勢互補、數量和質量相統一的復合型專業隊伍。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抓思想作風建設,其次要加大培訓即繼續教育力度,多渠道、多層次,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重點學習《審計法》、審計署號令、計算機技能和計算機輔助審計內容,以充實和吸收新知識,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法律水平,使審計機關和現有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利用計算機審計手段,提高審計工作水平。由于計算機在企業內部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企業財務軟件的應用,企業開展計算機審計已不能僅僅局限于簡單的計算,而是應該形成一個系統的審計規范且將其融入一套軟件程序,以適應審計工作需要。計算機審計工作的開展可從易到難,具備基本功能的審計軟件可以外購。但對于已推廣應用財務軟件的企業,可考慮組織力量自行開發審計軟件。
- 上一篇:民政局總結部署工作講話
- 下一篇:小議新課改下課堂紀律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