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周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2 03:00:00
導語:經濟周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濟周期理論概述
經濟周期又稱經濟波動,是指從長期看經濟有一個平滑的穩定增長趨勢,經濟圍繞這個長期趨勢波動,表現為經濟擴張和經濟緊縮交替出現,包括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四個階段,衰退通常是經濟周期的下降期,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如果實際GDP至少連續兩個季度呈現出下降趨勢,即認為經濟進入衰退階段。對經濟周期的原理,馬克思曾指出,在商品經濟中,買與賣的脫節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但僅僅是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要發展為現實,必須有一個過程。馬克思把經濟周期稱為現代工業特有的生活過程,從而突出了經濟周期的普遍性。熊彼特對經濟周期提出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內生周期理論;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主義認為,總需求沖擊形成經濟周期;貨幣主義學派則強調貨幣供給對經濟波動的影響;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2004年諾貝經濟學獎獲得者)提出經濟周期的主要驅動力是隨機技術,而不是總需求、貨幣供給等因素的真實經濟周期觀點。對經濟周期的具體成因和傳導機制,不同經濟學派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和理論,但普遍認為,經濟周期波動對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本輪經濟周期的特點
自本世紀初的近十年間,世界經濟發展周期呈現出平穩化的特點,特別是經歷了2000年高科技股泡沫及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丑聞后,美國經濟在短暫出現波動后迅速回升,使人們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充滿希望。然而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表明,盡管相對美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的經濟認識和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引發的滯脹情況相比,政府和企業積累了更加豐富的經驗,經濟波動趨緩,但經濟發展仍要回歸到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狀態。綜合分析,本輪經濟周期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互相影響
本輪經濟周期的顯著特征是虛擬經濟發展日益擴大,對實體經濟產生重要影響,2006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額為431萬億美元,而同期全球實體經濟產出僅為40萬億美元。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很少有人能看到其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因為2001年次級貸款的規模只不過為1900億美元,盡管2005年發展到6350億美元,但與美國同期13萬億美元的GDP規模相比,僅占4.6%。但現實是,虛擬經濟帶給實體經濟的危害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次級貸款對不滿足實體經濟貸款規定的人員發放貸款,希望通過將該類資產證券化來分散個體風險,但實際上積累了相當高的系統風險。于是,當政府緊縮銀根提高利率時,次級貸款違約風險大幅上升,導致金融行業的劇烈動蕩。如,華爾街五大投行的相繼破產或被接管,AIG接受政府注資,華盛頓互助銀行等企業的倒閉,道·瓊斯工業指數下降近50%,并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不斷蔓延,韓國、冰島、烏克蘭等國家甚至陷入國家經濟危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9年世界經濟將增長0.5%,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將出現負增長,增長率達到一2.0%。因此,本輪經濟周期的波動充分顯示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特性。虛擬經濟產生的風險,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都會給實體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經濟總體失衡。
(二)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了風險的擴散
2000年以來,全球經濟進一步呈現一體化趨勢,世界貿易量不斷擴大,2007年增長率達到7.2%,全球經濟一體化在促進各主要經濟體融合的同時,也增加了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風險,特別是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中心美國,其豐富的資本市場體系早已將風險擴散到全球資本市場,日本、歐元區受其影響,先后陷入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9年日本的經濟增長為-2.6%,歐元區經濟增長為-2.0%);新興經濟體也難以獨善其身,而且其高儲蓄、低消費的發展模式與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的經濟模式形成互補結構,達到了一種“非穩定的均衡”。雙方各自積累的巨額貿易逆差和順差,放大了各自的經濟失衡度。
(三)信用危機貫穿整個經濟周期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波動,存在深入發展的可能。資本市場形成的整體信用危機使房價下跌,引發次級貸款違約率上升,風險轉移到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抵押債券風險增加,證券市場的信用下降使擔保債務憑證風險提高,并將風險轉移到對沖基金和保險機構等。同時,違約風險加大了信用違約掉期的風險。信用危機成為本次危機的顯著特征,隨著資本市場需求的急劇萎縮,市場運行陷入流動性陷阱,信用危機將貫穿整個經濟周期。
(四)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交替出現
在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前,石油、煤炭、農產品、主要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在過去的幾年中價格屢創新高,世界銀行報告2008年2月前的36個月,全球小麥價格上漲181%,國際油價在2008年7月更是創下147美元/桶的歷史新高。2008年上半年,美國和歐元區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分別上升至2.5%和2.6%,我國的CPI指數同比上漲7.9%,世界經濟面臨嚴峻的通脹壓力。進入9月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石油、鋼材、銅等價格下降幅度超過40%。其中,國際原油價格下滑超過60%,世界經濟從通貨膨脹開始進入到通貨緊縮的局面,而各國刺激經濟計劃的大規模投資容易在未來形成新一輪通貨膨脹。
(五)美元的世界地位影響著世界經濟
美元在世界貨幣的中心地位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2002~2006年美元持續貶值,同期貿易赤字達8000億美元,美聯儲為消除經常項目下的巨額逆差,于2004年6月開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至2006年8月美聯儲公布停止加息。至此,美國一共加息17次,將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5.25%。美元作為國際基礎貨幣的地位沒有改變,因此,其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將持續影響世界經濟周期。特別是今年3月份后,美聯儲為進一步降低基礎利率宣布收購國債,對各國的經濟復蘇產生深遠影響。
三、企業的應對策略
總體上看,我國國民經濟基本面較好,如經濟平穩增長、外匯儲備充足、通貨膨脹率下降等。但作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我國經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央審時度勢,及時做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從2008年初的雙防和一保一控,轉變為“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通過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拉動內需,防止經濟出現硬著陸情況,對穩定經濟、市場和人心起積極作用。自2008年9月中旬起,貨幣政策就出現了方向性的轉變,年內連續5次下調利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并放棄對商業銀行擴貸規??刂?,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至2009年2月,放松信貸已初見成效。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義貨幣將要增長17%左右,預計新增貸款5萬億元,這將創出歷年來新增貸款的新高。在實施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國家出臺了4萬億投資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由中央直接安排1.18萬億元投資,帶動地方合計4萬億元投資拉動內需,并確定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物流這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同時,預計2009年中央財政赤字為9500億元,是歷史高值的2003年財政赤字的近三倍,政府明確表明,希望通過擴大赤字,籌集資金,增加投資,全力保障經濟增長。全球金融危機在短期內可能給我國企業造成較大困難,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只要企業制定適合的發展策略,就能夠將困難降到最小。
(一)不同時期制定不同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戰略選擇,在進行收購擴張時,企業要以經濟價值為中心,在經濟發展時,采取股權收購方式,即防止過度舉債,防止在經濟下滑時出現債務危機,又可針對通貨膨脹進行資金儲備;在經濟衰退期,以現金收購低價資產,夯實企業發展基礎,待經濟形勢好轉時,再出售資產,從而獲取利潤。如,目前國際礦產資源的估值普遍降低,是企業收購的最佳時機,因為從長遠看,世界對于能源的需求將是持續的,特別是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和人口的增長,能源行業總體將繼續呈現需大于供的局面。
(二)進行資產配置和成本控制
企業發展戰略要與經濟大環境相適應,同時,企業自身管理還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發展的基本競爭策略之一在于成本領先,即在做大蛋糕的同時,要嚴格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合理的成本管理指標體系將有助于企業度過難關。在經濟周期進入衰退和蕭條期,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的情況下,恰當的配置價值高的資產并進行成本的有效控制,將有利于企業度過經濟的嚴冬期。成本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在提供相同服務的前提條件下,成本控制的好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調整空間來適應經濟波動,實現長遠發展。
(三)做好會計政策的選擇及財務信息披露工作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很多人將矛頭直指監管不力,因此,企業未來發展要更加注重內控和會計政策選擇及財務信息的披露,恰當的會計政策選擇可使企業及時發現內部存在的生產組織銷售問題,還要對財務信息進行有效披露,并防范相關風險。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外匯儲備達到世界第一位。同時,中國政府在應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上的高度重視、認真部署,也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十分健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這為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未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的、更健康的發展勢頭,是世界經濟回升的重要引擎。因此,企業應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在正確認識自身價值的基礎上,把握經濟周期特點,適應宏觀經濟形勢,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健康、有序、持續發展。
摘要:伴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深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我國經濟從2003年開始的一輪擴張經濟周期已接近尾聲,并將重啟新一輪經濟周期,中央在2008年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實施反周期調節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企業應把握本輪經濟周期發展的新特點,在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指引下,順應經濟發展形勢,均衡企業經營業績,最終實現企業健康、有序、平穩、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濟周期;經濟政策;宏觀調控;均衡業績
- 上一篇:奢侈品消費與經濟增長分析論文
- 下一篇:世界經濟周期試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