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傳統行業怎樣轉危為安

時間:2022-04-09 11:39:00

導語:金融危機下傳統行業怎樣轉危為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下傳統行業怎樣轉危為安

摘要: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傳統產業受到了空前的沖擊。我們在積極應對危機的同時,更要把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產業轉移

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存在重新調整的客觀要求。從傳統的制造業來看,目前全球制造業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東亞三大區域,其中東亞地區以中、日、韓3國為代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比重從3%提高到了2007年的13.2%。目前,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制造業大國。

全球金融危機在客觀上加快了西方國家制造業的萎縮,有助于加速中國“世界工廠”的形成,給中國制造業發展帶來歷史性發展契機。目前,盡管中國宏觀經濟同樣面臨周期性下滑趨勢,但制造業的景氣度還是保持在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機后的產業格局調整中,中國將強化其制造業中心的地位,并很可能取代美國,而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

二、金融危機促使產業升級

從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機會看,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遭受金融危機重創之后,經濟陷入衰退將是不爭的事實。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勢必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對沖本土經濟不景氣帶來的不利影響,這將對中國制造業的成長和升級帶來歷史性契機。特別是我國以消費型增值稅為代表的稅制改革和一系列產業轉型政策的實施,必將給我國企業的發展和自主創新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為產業升級和企業產品升級創造新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強化蓄能意識。具體包含產量蓄能和技術蓄能兩個方面。

1.產量蓄能。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消費者消費能力降低,導致很多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這正是企業展現自己優勢的好機會。有規模,才有效益,才能更好地提高性價比,才更具有競爭力,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目前世界經濟發展走向還處于模糊期,未來很難預測,中國汽車是否能更容易打入發達國家市場,主要看中國企業能否把握住機會。在一些跨國公司破產或被兼并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可以吸收利用其人才、營銷網絡和渠道等生產要素,為將來市場回暖積蓄能量。

2.技術蓄能。目前,跨國公司對汽車技術的封鎖越來越嚴。而在我國汽車行業內,很多新興汽車或零部件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卻苦于缺乏技術。全球金融危機無形中賦予這些企業引進、購買先進技術的機會。在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一些跨國公司難以為繼甚至瀕臨破產,這些處于困境的公司,有可能愿意出售其核心技術或與其它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因此,我國的汽車或零部件企業更容易獲得需要的技術和工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自主研發能力。

目前美國汽車三大巨頭以及日本、韓國的汽車工業處境艱難,可能會出現的收購兼并為我國汽車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如能回購一些合資公司的外方股份,可以在政府支持下,向這些國家的汽車行業進行實體投資,購買相應的生產線和技術,并購品牌,借此突破外資的控制。因此,在經濟動蕩時期,企業需要練內功,比如提升產品品質,推出更具競爭力的車型,招賢納士。只有練好內功,危機過后,企業實力才能增強。雖然金融危機可能加劇中國汽車行業的兩極分化,但是優秀的企業,一定會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夯實基礎,確定業內領導者地位,變得更加強大。

另外,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角度而言,傳統產業,特別是汽車產業唯有綠色化才有出路。因此要強化生態設計意識。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汽車材料的生態設計。應盡量使用既有良好使用性又有良好生態環境協調性的材料。

綠色汽車的設計。綠色汽車意為低(或無)污染、低噪聲、無公害的汽車,亦稱環保車、生態車。綠色汽車的優點越來越被證明是解決全球大氣污染、溫室效應以及石油短缺的最有效方法,加之代用燃料資源豐富,綠色汽車受到了極大的重視,許多國家已經開始使用代用燃料汽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力發展“綠色”汽車,將是我國的必然選擇。

汽車產品的模塊化設計和機電一體化設計。模塊化設計是將各個部件設計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模塊,各模塊之間既能方便地連接,也能方便地獨立出來,做到簡單化和標準化。機電一體化是以微機為中心的自動模塊組合優化設計軟件包控制系統,通過電腦控制,可使汽車發動機在正常運行下獲得最佳空燃比。

隨著中國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貿易中綠色壁壘的興起,生態設計對我國現階段制造業,尤其是高速發展的汽車產業更具有現實意義和緊迫感。將生態設計的理念注入汽車產業的制造和經營之中,為汽車企業實現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發展燃氣汽車。按現有的開采量,國內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可開采不到20年。積極尋找石油及其制成品的替代物已是當務之急。液化石油氣(LPG)、壓縮天然氣(CNG)因其污染物排放大大低于汽(柴)油,被認為是清潔燃料而成為替代燃料的首選。我國中西部地區,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且有非常好的氣源條件,十分適合CNG汽車的發展。在資源有保證的條件下,推廣燃氣汽車是我國當前降低汽車尾氣排放的重要途徑之一。

燃料汽車技術是21世紀汽車產業的核心。如燃料氫是自然界最豐富的物質之一,且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它的副產品只是水,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汽車。此外,美國、德國、瑞典、日本等國家正在發展甲醇汽車。在室溫下,甲醇呈液體狀,因此可以象汽油一樣使用,有關專家對發展以甲醇為清潔燃料的汽車寄予厚望。

發展電動汽車。發展電動車產業是涉及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也只有電動車能最終使汽車達到零排放和高效率,使汽車產業成為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目前各國研制的電動汽車有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

清潔汽車工程將以降低汽車排放污染為目標,以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廣為依托,推動科技與產業的結合。通過各種電動汽車技術的攻關與推廣應用,從根本上治理汽車排放污染,建立我國新型的清潔汽車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擴大內需政策的帶動

國家啟動了總投資超過4萬億元的一攬子建設和促進經濟發展計劃,作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的汽車產業,規劃細則包括汽車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采購自主品牌,發展新能源汽車及小排量汽車,鼓勵汽車零部件國產化等,具體涉及到10多個部委和地方政府,其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備受關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排名第一的就是汽車業,說明國家對汽車業的重視,汽車業必然是這輪中國經濟復蘇的先導行業,一定是最先站起來的行業。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提出了我國汽車產業未來3年的八大發展目標:具體包括2009年產銷目標——國產汽車銷量力爭超過一千萬輛,未來3年每年增長10%;汽車消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市場需求結構得到優化;加大國內汽車企業的兼并重組力度,規劃提出國內年銷量200萬輛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要達到2~3家,超過百萬輛的達到4~5家,占全國汽車銷量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將由目前的14家減到10家以內;鼓勵自主品牌汽車發展;電動車形成規模,要形成年產50萬輛的產能;整車研發水平得到提高;關鍵汽車零部件要實現自主化等。

和以往的規劃只是指導性目標不同,在這八大目標中,國家幾乎對每個目標都加以量化,這也說明了國家對振興汽車業決心之大,要求之高。

中國汽車行業可以從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學到很多東西,思考自身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的發展對策。從宏觀層面看,應該加大汽車業的整合力度,提高研發能力,增強行業競爭力。從微觀層面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更加理智、冷靜地制定發展策略,把握好度,找準各自特色,量力而行。

中國汽車產業的大發展,最終要依靠自主品牌的發展,只有自主品牌汽車強大了,中國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汽車產業大國。對于自主品牌來講,現在就是一個絕好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