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

時間:2022-09-07 08:21:36

導語:淺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

市場社會主義誕生于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以蘭格模式的形成為標志。它自誕生以來,在兩種被普遍接受的觀點壓制下,一直在夾縫中生存。一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只有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市場經濟才能有效運行;二是,經典作家所預測的未來社會也是沒有市場的。直到20世紀80年代,倡導市場社會主義的左翼學者積極站出來為社會主義辯護,他們相繼提出一些市場社會主義模式來論證社會主義與市場二者之間能夠“聯姻”,由此再次掀起重建社會主義的浪潮。由于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者的名稱相近,也有某些相通的地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常被一些西方學者誤以為是“西為中用”,所以對這兩個理論進行對比分析,弄清楚二者的本質區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市場社會主義的定義不唯一,模式也都多種,總結其理論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主張資源配置方式同社會制度相分離。美國經濟學家格雷戈里等人提出的“中性機制”(neu⁃tralmechanism)指出:“經濟體制機制可以從某一經濟環境轉移到另一環境中去的?!保?]英國理論家在“中性機制”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聯姻論”即市場并不是非資本主義不可,市場可以和社會主義相結合。英國的學者埃斯特林也指出:“資本主義是絕不會完全沒有市場因素的,但市場卻可能徹底離開資本主義。”[2]從這幾位市場社會主義者的論述中可見,他們是反對將計劃和市場與社會制度相關聯的。(二)強調市場對經濟運行的主導作用。倡導“主導機制論”。這是在前一項內容基礎上的進一步突破。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指出,市場是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一種有效路徑,市場機制不但要運用好,還要把它當作是資源配置的主導。[3]正如埃斯特林所說的,“應把市場當成主要的交易機制來對待,只有在必要之時才引入非市場機制作為補充?!保?][5][2]也就是說,要堅持市場主導,只有當市場機制失靈時才需由政府來補救。(三)主張資本社會化,反對生產資料私有制。市場社會主義學者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收入分配不均衡是財產占有的不平等造成的。例如英國學者皮爾森則指出:“市場社會主義模式的核心主張是消滅大規模的資本私人所有制,代之以某種形式的‘社會所有制’?!保?](四)自由、平等、民主的價值取向。市場社會主義者呼喚平等、民主、自由。當然這里所謂的民主,不單單是經濟意義上的,更重要的體現在政治上。美國經濟學家施威卡特稱他的市場社會主義模式是“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他在論述中假設存在一個維護公平與自由的法治國家,然后通過層層的選舉方式選出民主機構,以此來確保公民的自由、平等和民主。在西方,市場社會主義被看作是對不合理的資本主義制度的代替。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共同成果,并不專屬于資本主義,它不具備制度屬性,只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或手段,而采取哪種經濟手段,應該根據自己的國情來選擇,不應以經濟手段來區分一個國家的性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資源配置方式,它擁有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同的經濟基礎,還存在著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政府調節領域和方式,因此它在彰顯價值規律的引導作用的同時,還可以防止價值規律帶來的消極影響。(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十四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十七大報告將“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作為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寶貴經驗。在中國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會上的講話中也強調“要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工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彌補了市場經濟自利性和牟利性弱點,是市場機制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效結合。(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共同富裕目標相統一的市場經濟。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基礎,力圖糾正市場機制造成的收入懸殊以及貧富的兩極分化問題。其次,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宏觀調控,來促進和維護公平競爭。再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允許部分人、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三、市場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相通之處

(一)打破傳統,贊同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可以有效結合。從蘭格模式開始,市場社會主義就倡導將市場機制引進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中來,積極尋求一條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的有效的路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較之而言雖晚一些,但也是立足國情,打破了教條的計劃經濟藩籬,從市場經濟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的束縛中掙脫出來。(二)重視市場,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有共識。市場社會主義理論自身的發展即是37頁)對市場地位不斷突出的一個過程。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中的市場因素也是從無至有,將市場的地位逐漸科學化。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強調市場作用的同時也都注意到了市場自身的盲目、自發與滯后,因而,他們否認市場是萬能的,指出在重視市場的同時要輔以國家的宏觀調控。(三)追求公平,在價值取向上二者相通。市場社會主義者希望通過生產資料公有制來保證公平與正義。即便是到了后來出現了不同的模式,但它們仍然以公正、平等為目標,且這種追求的經濟前提依然是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礎上,這就為達到共同富裕建立起了制度保障。而共同富裕的目標追求與平等、公正的價值追求是異曲同工的。

四、市場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本質差異

市場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也是有各自理論的側重點的。只有弄清楚二者的區別才能更好地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一)理論來源及現實條件存在差異。首先,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論基礎是西方經濟學理論,它立足資本主義現實,雖倡導公有制,但自始至終未能觸動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基礎。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其思想來源可追溯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商品經濟思想。其次,市場社會主義是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多黨制、代議制民主制度基礎上想要采取改良手段發展社會主義因素,企圖使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過渡到“徹底社會主義”。因此,這種理論僅僅是一張藍圖,并不具備現實的實踐主體。相比之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上和強有力的政治制度保護中,將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來解放發展生產力,豐富物質基礎。(二)制度主張存在不同。首先是在所有制問題上,市場社會主義者僅僅將公有制認為是實現公平與公正的手段,而非制度。他們甚至把公有制分解為集體所有制、社會所有制、全民股份制等。其次是在宏觀調控上,兩種理論對政府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上有異見。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從補充“市場失靈”角度入手來看待政府宏觀調控的,認為政府的作用只是挽救市場造成的不良后果,這種宏觀調控主要集中在社會投資、利潤分配等方面。再次是在收入分配上,市場社會主義不是從制度方面去保障收入分配合理性的,而是代之以具體的策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上述三個方面都已經上升到了制度層面,并且與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相對應。(三)發展目標存在差別。市場社會主義所追求的平等與公正,主要體現在公共利益以及社會福利層面。他們想通過社會主義的平等特性來解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剝削以及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他們只是想以此為手段來解決資本主義制度帶來的問題,將重點和落腳點放在結果上,謀求的是公共利益方面及社會福利上公正與平等。而我國并不是僅僅注重發展結果,在建設發展的進程中就體現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不單注重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更注重過程,強調共享發展。

作者:侯坤 侯詩震 單位: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余文烈,劉向陽.當代市場社會主義六大特征[J].國外社會科學,2000(5).

[2]索爾•埃斯特林.市場社會主義[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

[3]約翰•羅默.社會主義的未來[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

[4]克里斯托弗•皮爾森.新市場社會主義[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