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社會物質豐盛與精神匱乏的悖論
時間:2022-06-04 11:37:50
導語:消費社會物質豐盛與精神匱乏的悖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費社會誕生于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革命是它孕育的基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其擴張的隱性手段,社會物質化水平的提升是其發展的先決條件。消費社會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消費是社會體系的軸心
消費取代生產成為社會目的,社會物化水平高。前工業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對物的擁有,基本是為了維系生存,生產是社會生活的核心,消費及消費主義與大眾相隔甚遠。消費社會中快捷、便利的消費信息,發達的物流及銷售模式將“顧客是上帝”的理念根植于消費者。消費是普遍邏輯,人們不再信奉生產什么就消費什么的理念,普遍遵從消費什么就生產什么的市場法則,消費作為生產的起點和終點儼然成為社會體系的軸心?!霸谖覀兊闹車?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地說,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盵1](P1)我們已步入物化社會,并加速向前邁進。
(二)消費主義意識形態泛濫
廣告傳媒所渲染的消費文化盛行,消費主義意識形態被人們普遍接受。在消費社會,廣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廣告藝術主要在于創造非真非偽的勸導性陳述,廣告傳遞著一個個可能實現美好生活的神話,成為制造時尚、誘發人的欲望、刺激需求、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一旦一切商業信息被披上光鮮的文化外衣就迅速地變為社會財富。廣告傳媒范圍廣泛、程度深遠、超速地更新人的消費理念。人們躍躍欲試的消費動機被鋪天蓋地的廣告所挑逗。在消費中,人們追求商品不斷變化的漂亮外觀,強調新奇多變的視覺快感。商品的符號價值使消費行為意義化,符號價值具有消費者建構主體認同、定義自我的作用。消費不是為了獲取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為了借助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所具備的品牌和檔次標榜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人們信奉消費能夠刺激生產欲望、擴大內需并加速社會資本再循環,消費是帶動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引擎。
(三)個性消費混淆了社會階層意識
消費者個性化傾向加劇,社會階層意識“弱化”。婦女、兒童及青年男性是個性消費主力。尤其時尚女性是推動消費社會不斷加速前進無可替代的力量。消費者試圖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通過個性化消費滿足欲望,釋放憂傷。差異化消費使個體似乎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特殊身份,企圖以此體現人生價值,向人們炫耀自己的財力、高貴的地位和身份。不同階層的消費者似乎都站在了同一個水準線上,在光怪陸離的商品面前變身“上帝”,依靠消費獲得了人們的羨慕、尊敬和嫉妒。而超前消費、攀比消費、虛榮消費卻加劇了社會分層。其實個人的社會地位、財富狀況早已決定了他所歸屬的消費階層,人們永遠無法處于絕對平等的消費水平上。選擇個性化的商品充其量也僅僅是一種心理安慰。無度消費使人的一切外在行為及內在意識發生了異化。
二、消費的異化與人的異化
消費理應是個人獲取維系基本生存、謀求發展的手段,并非終極目的、意義。而當后者一經確立,消費便被異化。異化消費下的消費主義客觀作用于人的存在方式,導致人的生態出現了危機———人的異化。
(一)消費的異化
剖析消費的異化需從消費被異化的形式入手,進而探究異化消費的本質及其現實影響。
1.消費異化的形式。在消費社會,人們在滿足了低層次的生存需求后,忽視了中級層次的有利于自己長遠發展的潛在需要,直接奔向最高層次的自我享受,消費與個人的真實需求無必然聯系。謀求炫耀的攀比型消費、講究超前的透支型消費、追求高端的奢侈型消費是消費異化的顯性形式。在物化的消費社會中,商品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還具有符號價值。當“符號價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時,商品及其所代表的符號形象可以替代包括人本身在內的一切。特定的消費品無限度刺激人的消費欲望,并使之不斷膨脹。在一個受欲望驅使的社會中,社會規范松弛,人的主體性動搖。人對物的消費實質是對符號的消費,符號消費成為消費被異化的隱性形式。
2.消費異化的本質。消費是社會交往實踐。但在消費社會,消費更是人的精神匱乏的反映?,F代社會分工下充滿壓抑的勞動限制了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勞動中缺乏自我表達的自由與意圖,會使人逐漸變得越來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費行為?!盵2]消費社會的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借助消費能實現精神上的自我滿足。勞動者的痛苦以消費所帶來的暫時幸福體驗作為補償。商品本為人服務,但在消費社會人卻被其綁架和奴役。與其說消費是一種手段,還不如說它是目的,消費突破了工具手段的價值,人們為了消費而消費,消費成為存在的理由。本來屬于人類行為的消費反過來支配著人類。消費異化導致人的異化,這是消費異化的本質。差異化消費是人們消費的原則。而不斷出現的消費浪潮使原有的差異越發縮小,人的消費欲望被不斷激發。人們永遠無法在異化的消費中獲得心理滿足。消費者不自覺地幫助商家掠奪自身財富。消費者借助消費產生的“自我價值實現”的虛假快感掩蓋、甚至消解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隱藏的異化勞動引發的深層次的痛苦和折磨。無度的消費在持續的惡性循環中不斷復制,消費異化產生了。
3.消費異化對人的影響。消費異化對人的身體的影響是由于消費的不適度引發身體疾病。消費異化對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影響體現在符號消費激發人的消費欲望,并通過異化消費方式使人產生畸形的需求心理。人的價值必須求證于物的價值,物的價值“合乎理性”地確證和彰顯著人的價值?!靶欧钕M主義的人認為,只有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感性欲望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有價值的,只有人所占有和享用的物質財富才是人生意義和價值的象征?!盵3]當消費成為了一種信仰,消費主義獲得了普世文化和內在哲學的元素時,人們便普遍地形成了消費主義價值觀。消費異化還沖擊著人的社會交往?!傲魍ā①徺I、銷售、對作了區分的財富及物品、符號的占有,這些構成了我們今天的語言、我們的編碼,整個社會都依靠它來溝通交談?!盵1](P71)“人———物———他人”的社會關系模式沖擊著人的本質,人際關系淡漠,人的自尊用物加以求證。
(二)人的異化
客觀地講,人的物質交往實踐有利于其實現富裕文明的生活。但在消費社會,消費欲望的強力牽引會造成人的精神世界的荒蕪,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易被異化消費的尖刀剮擦,部分人淪為全面的商品拜物教信徒。消費主義與人的異化相互作用,彼此加強。
1.客觀消費主義的影響。消費主義是消費社會主體情感內化而成的能充分影響個人消費選擇的習慣和態度。消費主義屬物質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為大眾提供普遍的生活范式,引導人們懷揣趨同化的消費理念,導致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嚴重失衡。正如馬爾庫賽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所說:“人們在自己的商品中認出了自己;他們在自己的汽車、高度保真的音響設備、錯層式的住宅和廚房設備中發現了自己的靈魂。”[4]人們趕潮流、求個性、穿名牌;尋風味、求營養、吃大餐;講舒適,住豪宅,開名車;追求功能化、智能化的日用品。群體內的消費者潛移默化地對物及時、即時地占有?!霸谡加械南M方式中,商品符號價值直接移植到消費主體身上,消費者用所占有的商品來證明、確立自我,將自己等同于所占有和消費的一切,同時也通過所占有的商品作為中介將自己與他人聯系起來。”[5]消費主義意識形態逐漸登峰造極。幸福是人類祈求的永恒目標,現代人更加珍視幸福。而在消費社會,“消費主義者們試圖用物質的東西,來滿足實質上是社會的心理的和精神的需要的行為只能是可悲的掙扎,最終將會因陷入對商品不斷變化的符號價值的無窮無盡追逐中而疲憊不堪,不知幸福為何物。”[6](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滿足感,當消費者將個人的滿足感總是定位于自己比他人獲得更多物品時,就總處于一種獲取更多財富、加快消費的競爭張力中,致使過度的物質欲求剝奪了人們精神價值的創造,人在空前繁復的物質世界中迷失自我,被夾裹進湍急的物流漩渦之中,人很難獲得滿足感,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物質豐盛與精神匱乏是消費社會的基本矛盾。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的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但精神生活又表現出擺脫和超越物質生活需求的特征,也只有擺脫了物質性需求的羈絆而獲得精神需求滿足的生活,才能成為一種創造性的生活?!盵7]相對于物質,消費社會的人們更表現出精神世界的日趨荒蕪。其實人的精神生活對于人存在于世的價值意義建構,對于人的本質的踐履至關重要。
2.主觀占有消費的作用。審視消費主義價值哲學不難發現消費主義的存在基礎是私有制。個人擁有對物所蘊含的使用價值、符號價值的絕對支配權。而人對物的頂禮膜拜必然導致人對符號價值的盲目追求,占有商品的過程,是主客體趨同的過程。物是自我———我就是我所占有和我所消費的一切。物易人易的邏輯一旦成立,擁有的物越多,自身的生活體驗、外在行為就將越變得像物的附屬。物的客觀屬性決定人的主觀屬性,物成為劃分、辨識不同社會群體的依據,成為人際認同的樞紐。不同消費產生的個人身份等級編碼不同,由消費引發的身份認同激烈變化,人的主體性及人的本質被逐漸異化。
3.人的異化的外在表現。人的異化是人的非理性生活的必然。食物本是提供人體所必需能量的介質,美味佳肴更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食物的烹制要求也更加苛刻,“食不厭精,燴不厭細”引發了諸多的“富貴病”。目前,心腦血管類疾病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吸煙有害健康理應成為現代人的共識,而全世界逐年升高的吸煙死亡人數卻令人觸目驚心?;ヂ摼W的蓬勃發展,對人的精神產品的消費產生了極大影響,花樣翻新的休閑文化產品以所向披靡之勢,迅速流傳于社會。其中一些淫穢色情視頻、暴力游戲對防御意識淡薄的青少年造成很大影響,電子垃圾對人的視覺的過度刺激勢必降低人的感官享受,致使人產生強烈的精神依賴,摧毀人的意志。追求新奇的美味卻引發了疾病,消費時尚的、令人愉悅的文化產品卻使人的精神世界荒蕪,折射出人的外在豐富的物質感官占有與內在的精神享受匱乏的強烈對抗,人的本質被異化。
三、對消費異化的超越
不斷衍生的人生需求、欲望與有限滿足之間總是存在差距,這是一個無法超越的溝壑。剖析消費與人的異化,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弱化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突破人的物質占有和精神匱乏的悖論,消除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破除異化消費對人的影響,助益于人們訴求消費理性和自我實現。
(一)主體方面的調節
首先,要調整人的價值觀念?!白鳛楝F實的社會成員,個體之間存在著社會地位、利益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往往化為看待世界的不同立場、傾向,后者隨著時間的延續而漸漸凝化為內在的視域。體現不同社會背景的立場、傾向在化為視域之后,又進一步影響著個體對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理解?!盵8]異化消費使人消極的審視自我,但作為有自主意識的人,應轉變價值觀,從追求物質享受張揚人生價值向唯有勞動才能創造和確證自我存在轉變。社會應提倡“以驕奢淫逸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在勞動中發掘自身的價值,謀求自我實現。其次,應審視人的本質。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深度影響的結果是,勞動者必然尋求非生產方式消解壓抑和痛苦。但消費主義使人逐漸喪失理性,他們將消費視為真正的生活,將原本僅具有工具價值的消費升級為人的本質。社會應提倡勞動人文化;要注重自我精神世界的探求,追求自我的身心和諧;倡導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實現人際和諧,在真誠的交際中實現情感需求。最后,應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以攀比炫耀為主的消費模式對人們健康生活的理念構成極大威脅,“人源于動物卻又高于動物,人具有神性卻又不是神,人處于動物與神的中位?!盵9]“人之為人,需要借助自身理性能力的存在優勢而抑制或克服人性中的帶有動物性、侵略性、破壞性的沖動或貪欲及自私自利的傾向,需要人們對自己的欲望和行為進行合理的節制?!盵9]消費者要有節制消費的理念,應選擇適合自身的消費范式,具備辨別信息的能力、對事物的選擇能力和自控能力,養成積極的消費態度和習慣,追求文明消費、高尚生活。
(二)客體物和消費環境的調節
就我國而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豐富商品供應。要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提高市場供給能力,尤其是提高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相對穩定的物質支撐。統籌區域發展,特別是要調節城鄉發展矛盾,不斷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用科學技術引領產業發展,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調節消費環境,就是改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首先,要不斷改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在經濟市場化運作的前提下,通過宏觀政策引導主流消費方向。加強法制建設,打擊不法商家謀取暴利的行為,維護消費市場秩序。政府等應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使合理的消費文化、消費經驗、消費技能被廣泛傳播,引導消費者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調整消費結構、消費品數量,加快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發展的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使消費文明化、現代化。其次,要調節社會文化環境。傳承優良的消費理念,營造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特別是要努力消解大眾廣告傳媒散播的鋪天蓋地的消費訊息引起的人們的焦慮。應弱化商品的符號價值,更加注重商品的使用價值。大力建設精神文明,使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相協調。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盡可能地弱化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注重在精神世界中實現個性、安全、歸屬和愛情、自尊的訴求和體驗,在平衡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中追求自我實現。
作者:王丹路日亮單位:北京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上一篇:工業結構特征的能源消費研究
- 下一篇:鄉村消費制約因素及破解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