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符號生產與意義

時間:2022-12-25 10:34:56

導語:消費符號生產與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費符號生產與意義

摘要:從符號消費的視角下研究圖形用戶界面中設計形式的轉變,并對扁平化設計形式在各視覺設計領域的使用與風格形成進行思考,同時進一步剖析視覺符號在消費過程中的生產意義。使用符號學的研究方法對扁平化設計風格進行語義分析。發現扁平化設計形成風格的原因在于其背后所代表的消費性象征。得出在生產相對過剩的后工業時代,消費已不是簡單的消耗與使用,而成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關系上的符號意義的購買。

關鍵詞:扁平化設計;形式;風格;消費符號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的出現是為了解決人機交互過程中,用戶在使用電子設備時所使用的操作語言以及效率等問題。早期的操作語言所命令式的,通過鍵入相應的參數以調動預設在計算機內的程序,最后機器以文本的方式進行反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圖形用戶界面漸漸取代了以文本符號為主的命令式界面,使得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方式變得更加高效與便捷。圖像符號變成了界面中最常用到的視覺元素,它們美觀、直接、飽含象征性,是當下界面設計中的主要元素。扁平化設計,最早出現于2013年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公司的iOS7全新移動操作系統,是一種高度抽象的圖形界面設計形式。扁平化設計以簡約理念為核心,摒棄高光、陰影和透視感的效果,通過抽象、簡化、符號化的設計元素來表現的設計形式。在界面設計中,扁平化設計經常被作為“擬物化設計”的相對概念而提出。“擬物化設計”是早期的用戶界面設計形式:通過隱喻的方式模仿現實世界中物品的樣式,將虛擬內容與現實世界中產生聯系,方便于用戶理解、判斷與使用。在數碼設備普及度不高的時代,擬物化設計用直觀易理解的圖像,將抽象的照相、視頻、存儲、刪除等概念,以鏡頭、電視機、磁盤、垃圾桶等形象用浮雕、投影、高光等具有立體感的仿真圖形表現方式再現,極大降低了用戶學習新技能的成本,提升了普通用戶接受、使用數碼產品的能力。

一、扁平化設計產生與優勢

(一)扁平化設計的產生原因。隨著數碼產品功能不斷推陳出新,智能服務內容開始繁雜多樣,直觀的擬物化需要用更復雜的圖像組合方式才能滿足用戶的隱喻理解。然而,在移動設備便攜式趨勢下,留給界面設計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常用手機像素大小是800x600(像素),共有48萬個像素點。在這48萬點的陣列里,以ios平臺中“語言備忘錄”應用為例,早期的界面設計是使用逼真寫實的擬物化麥克風和指針表示錄音和音量高低(如圖1左)所示。然而當應用技術發展得越來越成熟時,一個應用所涵蓋的信息已不僅僅是早期的單一功能了。于是仍以“語音備忘錄”為例,當功能復雜時,一個應用具有錄音功能、已錄音頻、音量高低、時間軸以及音頻剪輯等多個功能,需要結合的元素較之先前也更加復雜。如果仍然以擬物化形象加以表現的話,小小的48萬像素點的尺寸已明顯無法容納得下那么多內容。同時智能設備的更新迭代以及可穿戴設備的異軍突起,使得界面的尺寸變得越來越小。因此逐漸縮小的界面尺寸和隨功能增加而同步增多的設計元素,形成了擬物化設計無法滿足與扁平化設計脫穎而出的技術原因(如圖1右)所示。(二)扁平化設計的優勢。與模擬現實對實物進行再現的擬物化設計相比,扁平化設計舍棄擬物化設計強調立體效果、注重裝飾性的特點,對設計元素做減法,注重板式,以二維視覺形態出現。設計保證了設計質量與設計意圖表達的合理性,做到了無障礙傳遞功能意義。扁平化的優勢在于:1.精簡掉界面中無用的裝飾元素,將用戶的注意力快速聚焦到所傳遞的信息上;2.用高度抽象的的圖形表現方式,減弱了對尺寸和像素精度的依賴;3.通過對版面的合理設計,充分利用緊湊的界面來優化和減少層級關系。在iOS7系統界面設計上大獲成功的扁平化設計,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界面設計所效仿。而這種飽含信息的設計結合形式,也被眾多非界面設計的領域所采用,成為表達概念、裝飾產品的一種新設計特點。在通過消費者的購買性“投票”而支持后,逐漸擴張到書籍裝幀、產品包裝、商業廣告、企業形象等非移動設備的視覺設計領域。于是這樣一種為用戶界面而設計的圖像表現形式,迅速形成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設計風格。

二、扁平化設計風格形成

(一)風格的概念。美國著名藝術史學家邁耶.夏皮羅(MeyerSchapiro),給風格的定義為“在個人或者群體藝術中,風格意味著不變的形式,有時意味著不變的元素、特性和表現?!盵1]對從其原生載體中剝離的扁平化設計形式而言,應用在無需考慮尺寸、內容的受限時,仍保持極簡的、以色塊填充為主的抽象表現形式,可以說這就是一個風格。風格不囿于單一表現,常常尋求包含更多的媒體。那些隨后應用在海報、繪畫、家具、服裝、紡織、包裝等方面出現的,去除裝飾、增效的,簡化的抽象元素和以色塊構成的設計表現形式,如同出現在智能手機圖標上的一樣,同屬于扁平化設計風格。(二)扁平化設計風格的形成。扁平化設計由形式抽出上升到風格的過程,結合鮑德里亞從消費社會意識形態角度提出的從“模范”到“系列”的論述可以得到理解。“模范就像一個本質”,“是物品間有所不同的細微‘特定的’差異”;系列是“由群的概念而來的分裂和復多化,才達到的”[2]。扁平化設計形式作為一個“模范”,被廣泛地應用于近似的“系列”產品之中。而模范到系列之間的差異——物品色彩、材質等細節的不同導致的“失范”,也是形式成為風格之后不可避免的階段。在工業機械復制時代,一件工業品被要求嚴格復制,除形式外還包括色彩、材質等細節,這關系到產品的質量,因而顯得非常必要。而在對創意特別寬容的現代,商品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對風格差異的容忍度也更強。風格類似“模范”,是一類形式(系列)與另一類形式間的相異的部分,也是同類形式(系列)之間穩定而不變的地方。圖1iOS平臺“語音備忘錄”應用(左圖為擬物化設計,右圖為扁平化設計)(三)扁平化設計風格特點。相較于用戶界面設計上的具體形式,應用在其類領域的扁平化設計形式,首先失范的細節便是色彩,當應用尺寸超越了常規移動設備的屏幕限制時,扁平化設計的色彩開始不囿于單一色系,開始豐富多變起來。但對頁面中單個具體圖像的處理上,仍采用高度概括的一色系,保持了扁平化風格。其次失范的部分是圖形,與界面設計中使用的極簡主義形式的圖形相比,扁平化在應用中開始出現更多的細節描繪。但在整體形象把握中,仍以扁平、抽象、二維視覺為主的圖形表現形式,形成扁平化共性。再次是它的板式設計,不同的應用載體所采用的板面設計各不相同,但是都能夠在信息含量充足的情況下,合理信息布局,劃分界面主次關系,引導觀者視覺流程,將扁平化板式優勢體現到位。由此,可以從“系列”形式中簡化產生扁平化“模范”風格:扁平視覺、抽象簡潔、色塊處理、合理布局。

三、扁平化設計風格符號學解讀

符號學是“研究事物符號的本質、符號的發展變化規律、符號的各種意義以及,符號與人類多種活動之間的關系”[3]的科學。法國社會學家羅蘭•巴特認為,符號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被看作是分析科學的一個分支。將作為分析工具的符號學原理應用到設計領域,可以得到具體設計作品從結構到語義的細致分析。(一)符號學視角下扁平化設計形式的概念解析。從視覺表現到視覺風格,扁平化設計的符號語義也在發生著變化——從一個有具體對應關系的形式上升到能夠給人“確定地釋放出一種效應”[4]的符號。在扁平化仍以設計形式狀態出現于用戶界面時,它只存在于意義層面的關系。抽象的形象、簡潔的色塊、嚴謹的排版所組成的圖形,成為扁平化形式的“能指”(signier),它在索緒爾語言學里被解釋為“概念的音響形象”[5];而智能設備中所提供的具體的某一項操作功能,則是扁平化形式的“所指”,也就是“概念”。兩者之間存在一種對應關系:扁平化設計就是象征著某一類具體操作的功能。(二)扁平化設計風格的符號學意義。而當其成為風格存在時,意義則發生了變化,扁平化風格已然成為了一個擁有豐富內涵的符號。從皮爾斯的符號學角度來分析,符號“它由另一個東西所決定,這個東西被稱作是符號的指代對象,同時這個符號對一個人確定地釋放出一種效應,這個效應我把它叫作解釋(后面稱解釋項),這樣的話,這種連帶關系說明后者(指解釋項)也由前者(指指代對象)所決定”。因為扁平化設計風格具有去除裝飾高度提煉抽象意義的第二性,因此可以脫離智能手機,與其他媒介載體相互關聯,作用形成扁平化風格標志設計,扁平化風格包裝設計,扁平化風格插畫設計等。在滿足解決了眾多不同應用領域的實際問題后,給使用者統一帶來了便捷、易識別的極簡主義設計美感和生活理念。這種風格通過幾何形抽象色塊的表現形式將理念,貫穿在每一類產品接觸、消費的始終。這里的理念,就是皮爾斯符號學意義上的“符號的解釋項”。其簡潔的色塊、抽象化的視覺圖像和表現形成這一風格的“符號的指代對象”就是索緒爾語言學里的“能指”;而扁平化所代表的注重功能性信息傳遞的實用性,則是這個風格的“符號本身”,也就是語言學里所說的“所指”。

四、扁平化風格消費符號

后工業時代高度物質文明的社會中,“人們的消費行為的重心則表現為對商品文化內涵的追求,此種消費活動的形式為符號化的消費”[6]。商品在進行交換過程中,除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兩種傳統屬性以外,還具有更重要的一點——符號價值,即商品中所包含的、能夠表現消費過程中所展現的人與人之間地位不同的,具有一定象征性的價值屬性。(一)消費的概念?!跋M”是一個經濟學的定義,表示對物質產品和服務的消耗和使用,用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和欲望。作為消耗使用的消費,隨著生產力的變化發展而不斷變化。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具有巨大生產力的,以消費為主導的,將消費變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的社會。鮑德里亞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符號學方法,對消費社會進行研究,認為“消費是一種[建立]關系的主動模式(而且這不只是[人]和物品間的關系,也是[人]和集體與和世界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在他看來消費和占有性購買不一樣,是人類建立和表達關系的一種方式,人購買的不是消費品簡單的自然屬性,而是其背后深刻的關系意義。(二)符號消費的社會意義。技術的進步極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現代社會已經不是物資匱乏的年代。在生產相對過剩的后工業時代,消費已不是簡單的消耗與使用,而成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關系上的符號意義的購買。對于物品自然屬性的同質性需求,市場中可滿足的種類應有盡有。此時決定人們選擇購買的是自然屬性之外的,物與物之間意義上的差異性。鮑德里亞認為,在消費社會,人不僅被具體的物品所異化,而且處于強大的符號體系中,被符號所異化。普通的消費品,不僅具有交換價值上的意義,還具有符號價值意義。(三)商品的消費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符號價值意義在消費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于消費品,鮑德里亞有明確的描述,“要成為消費對象,物品必須成為符號,也就是外在于一個它只作意義指涉(signier)的關系——因此它和這個具體關系之間,存在的是一種任意偶然的和不一致的關系……”[7]這里的指涉(signier),就是索緒爾所稱的能指(signier),皮爾斯符號學上的“符號的指代對象”??梢哉f在生產力過剩的當今社會,商品的消費并不僅僅局限于其物的存在的使用價值,更重要的是在生產交換過程中所展現出現的人與人之間的符號價值。(四)扁平化設計風格的消費意義。扁平化設計風格成為了消費意義上,區分同類物品意義差別的符號:無論風格應用于何種載體,商品的自然屬性并未產生變化,但是其代表的意義卻發生了革新。甚至于這種風格源生的智能手機載體,也同樣如此:扁平化風格的應用與否,對于手機這一物品來說,在功能、體積、質量上沒有產生改變。但是它卻因為符號意義上的不同,改變著人們的消費購買。一件擁有扁平化風格的消費品,不論是使用在用戶界面、產品外觀或是商品包裝上,其所賦予的人的意義差別是顯著的。在同質性系列商品中選擇中,人們所購買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其所包含扁平化風格的消費符號意義。于傳統形式而言,它代表著新與時髦;于文字形式而言,它意味著高效便捷;于復雜形式而言,它象征著設計美感。

數碼科技的高速發展,導致了扁平化設計形式的產生。作為一種優秀的用戶界面設計,它被大量地運用在各視覺設計領域形成風格。通過對符號意義的分析,我們得知扁平化設計風格被當作了一種視覺消費符號而存在。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在于它所代表的符號消費象征。這體現了現代社會消費意義的轉變——從對物品自然屬性的消耗與使用,到同質性商品之間意義上的差異性購買。從設計表現形式演變為風格,進而形成視覺消費符號或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時代生活里較為直觀的一種表現方式。

參考文獻

[1](英)約翰•沃克,朱迪•阿特菲爾德著.設計史與設計的歷史[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56.

[2](法)尚•布希亞(Jean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65.

[3]羅蘭•巴特著;洪顯勝譯.符號學要義[M].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4.

[4](美)皮爾斯著;趙星植譯.皮爾斯:論符號李斯卡:皮爾斯符號學導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43、31.

[5](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02.

[6]張麗.當代社會符號消費對產品設計的影響[J].設計,2013(11):39-40.

[7](法)尚•布希亞(Jean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22-223.

[8]孫明海,譚昊祥.扁平化風格在手機UI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16,29(7):34-35.

[9]徐孟娟,鄒濤.基于大數據的扁平化設計研究[J].設計,2016,29(9):058-059.

作者:薛蓮 單位:南京大學金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