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

時間:2022-11-21 04:34:00

導語: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

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推進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形成于不同時期,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在理論創新和理論發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獨特的貢獻

“一篇大文章”的誕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的一切理論和實踐都是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進行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推進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黨的十七大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實踐中相繼形成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統一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形成于不同時期,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在理論創新和理論發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獨特的貢獻。它們既相互貫通又層層遞進,體現了新時期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成果的科學性體系、階段性成果和發展性要求的內在統一。

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

1976年“”結束后,百廢待興的中國到底是繼續堅持“”時期的錯誤路線,還是破除“左”的思想束縛,走出一條既順應時代潮流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新路,是擺在我們黨面前十分緊迫的問題。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這次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敏銳地意識到,我們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真理,我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好制度,但問題是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過去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不是完全清楚的。因此,從新時期一開始,我們黨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緊緊圍繞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展開了深入的理論探索,開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程。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論斷的提出,指明了新時期我們黨理論和實踐探索的方向。

從1978年到1992年,鄧小平領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思想,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根據世界形勢的新變化,鄧小平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兩大問題”;根據中國國情,強調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根據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態勢,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實現中國現代化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根據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要求,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中國現實國情,強調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根據世界軍事變革的新要求,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解決香港、澳門和臺灣問題;根據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強調中國的問題關鍵在于黨,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實踐的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

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30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報告還把我們黨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提出的若干理論新觀點概括為13條,這些觀點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輪廓,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

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對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總結性概括。1992年黨的十四大對鄧小平時期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進行了概括,把它稱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1997年,黨的十五大又作了進一步的概括和論述,將其命名為“鄧小平理論”,并作為指導思想載入黨章。

理論體系的新發展

黨的十三大以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遇到了空前的挑戰。上世紀80年代末發生了東歐劇變、90年代初發生了蘇聯解體。這些震驚世界的事件,是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實踐以來遇到的最嚴重、最深刻的危機。在國內,我們的改革發展也遇到了新的困難,政治上發生了政治風波;經濟上發生了經濟過熱,進入了治理整頓階段;體制改革上,國有企業的改革沒有重大突破,國家的稅制改革、金融體制和價格改革的滯后,形成了雙重體制長期共存、摩擦很大、漏洞很多的狀況。形勢是十分嚴峻的。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同志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形成了以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如何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擺在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前十分緊迫的問題。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面對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嚴峻的政治形勢和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旗幟鮮明地強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基本政策,一是要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二是要全面執行,一以貫之。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已經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繼續把這篇文章做好。在做好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觀點。根據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重要觀點,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指出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創舉;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提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把發展問題同黨的性質、黨的執政理念聯系起來,明確提出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根據世紀之交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明確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切實解決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根據新時期軍隊和國防建設的新形勢,提出要緊緊圍繞打得贏和不變質這兩個歷史性課題,全面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根據冷戰結束后世界新形勢,提出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新主張。

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國內外政治風波和經濟風險等種種嚴峻考驗,在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發展變化的基礎上,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黨的十六大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闡明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并且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理論體系的新境界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繼續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認真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等思想,用新的思想觀點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面對21世紀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黨明確提出,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性建設,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此,黨中央對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圍繞發展這個中心問題,我們黨對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強調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

黨的十七大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把它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經過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智慧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面向未來,解決中國前進、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要求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篇大文章”,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