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并購的非對稱信息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10:40:00
導語:企業并購的非對稱信息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企業并購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種產權交易活動。本文以并購和被并購方為主要研究對象,建立了相應的企業并購博弈模型,分析了雙方的博弈過程,并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引言
近年來,國內外企業并購可謂是風起云涌,發生的范圍廣、數量多、資產規模大。相對于內部積累式的成長,并購已經成為企業實現迅速規模擴張的重要戰略選擇。同時,隨著中國加入WTO的5年過渡期即將結束,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借助并購手段使并購更好地發揮其優化資源配置、取得戰略性收益的目的,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優勢,培育民族產業的強大優勢也越來越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并購指一個企業以現金、證券或其它資產購買另一個正在營運中企業的資產或股權,以獲得對該企業的控制權,從而使其喪失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將該企業納入其集團之下的產權交易行為。企業并購既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實質上也是一個包括并購企業、被并購企業雙方的股東和債權人以及政府、中介公司等多個局中人參與的博弈行為。因此用博弈論的方法分析企業并購行為非常必要,這對于提高企業并購的理性,改善并購環境,引導并規范并購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
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Gameswithincompleteinformation)最早是由豪爾紹尼提出來的。豪爾紹尼運用貝葉斯理性主義方法,把被考察的異常復雜的局勢轉化為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貝葉斯理性主義是指人們能夠充分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和掌握的不完備信息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決策。該模型假設:1.強調個人理性,假設當事人在進行決策時,能夠充分考慮到他所面臨的局勢,即他必須且能夠充分考慮到對方博弈者的行為及其可能影響,能夠做出理性的選擇;2.每個局中人不能完全知道其對手的行動、行為目標及策略選擇等,但是知道自己的真實類型以及其它局中人真實類型的先驗概率;(3)博弈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標函數,能夠選擇使其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二、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之間的博弈過程
假設在并購中不存在政府、股東、債權人和中介公司等的參與,僅存在兩個交易主體,即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并且雙方都是理性的,筆者分別稱他們為局中人A(并購企業)和局中人B(被并企業)。這里用單位級別來綜合表示參與交易的局中人——并購方和被并購方的發展潛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市場前景等信息。由于對對方的不信任和自己的不誠實,或者由于信息流通不暢等原因,一方局中人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了解到另一方局中人的真實情況。因此代表單位級別的某些信息就成為彼此的私人信息,即一方局中人知道自己的優劣勢和發展前景,在市場上是否屬于優秀企業;而另一方局中人并不知道其真實情況,只能根據經驗和所搜集到的公開信息,得到對方企業的平均等級及其分布。
假定在并購中分別存在兩種類型的局中人A和B,優秀企業與非優秀企業。并購企業是優秀企業的先驗概率為p,非優秀企業的先驗概率為1-p;被并購企業是優秀企業的先驗概率為q,非優秀企業的先驗概率為1-q。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根據所收集到的信息可以推斷先驗概率p和q的值分別為50%。
一般而言,博弈會出現兩種情形:一種是優秀企業與非優秀企業以低價達成并購協議,在后期整合過程中,優秀企業可以通過向非優秀企業注入優質資產或派遣優秀的領導層來盤活非優秀企業,從而實現把并購后企業做大做強的目的;另一種是優秀企業與優秀企業以高價達成并購協議,這樣兩個優秀企業通過順利整合可以把并購后的企業做大做強。這是兩種理想的博弈結果,但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最終導致的結果卻大不一樣。
假設對于并購企業,對優秀的被并企業愿意支付5億元,而對非優秀的被并企業支付2億元;對于被并企業,優秀企業期望獲得4億元的支付,非優秀企業期望獲得1億元的支付。如果信息完全,并購企業和被并企業都完全了解對方的情況,并購交易將會順利進行。轉現在的問題是,并購過程中信息是不完全的,根據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并購企業對被并企業愿意支付的金額為3.5億元(5×1/2+2×1/2)。如果并購企業是風險厭惡型的,他實際支付的金額不會超過3.5億元。那么,被并企業是否樂意接受這樣的交易?對于被并企業來說,假如他是非優秀企業,他當然樂意接受,因為他自身的期望值僅為1億元;假如他是個優秀企業,并購企業開出的價格低于自己的期望值0.5億元(4-3.5),一般情況下他是不會接受的,優秀的被并企業將選擇退出此次博弈。
這樣一來,并購過程中就只剩下非優秀企業。而并購企業支付3.5億元,得到的卻是非優秀企業,他就會損失1.5億元(3.5-2),除非他愿意接受損失,否則他就會選擇退出此次博弈。因此,博弈的結果就是,優秀企業與非優秀企業之間或者優秀企業與優秀企業之間很難達成并購協議。但是現實中為什么又有如此多的并購案例發生呢?究其原因,是中介機構或政府等第三方干預的結果,這樣做是違背市場交易規律的,不利于并購后企業的健康成長。
三、結論和建議
企業并購實質上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國際競爭加劇、技術進步加快而帶來的結構調整和重組浪潮,并購的主流是好的,是不斷進步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可以幫助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購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為了使并購能夠順利進行,使并購后的企業真正能夠做大做強,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盡快建立起一個公平化、有序化、規范化、透明化的并購市場環境
并購雙方應該共同努力,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構建信息交流平臺,使私人信息通過信息傳遞轉變為共同信息。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資產重組等并購業務的監管和規范,完善法制,嚴懲信息誤導、信息操縱、信息詐騙等虛假信息披露行為,嚴厲打擊內幕交易。
(二)當政府以不適當的方式介入經濟生活時,一般意義上的市場行為、經濟行為就會因兩者在動機和評估體制上的不同而發生扭曲,如政府通過行政干預“拉郎配”。這種非市場化并購活動違背了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人為規定了資源的流向,不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企業要擦亮眼睛,慎重從事,慎選買家與賣家
企業應具體弄清買賣雙方的實力、財務狀況、行業背景和發展規劃后,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并購方案.
- 上一篇:招商引資擴大開放實施意見
- 下一篇:學校后勤服務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