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發展路徑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3 09:50:00
導語:我國農村發展路徑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包括農村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從黨的十五大以后召開的八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997-2004)中,可以看出黨的農村經濟工作政策的發展脈絡。
(一)199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大力發展市場需要的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繼續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
1997年黨的十五大以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在農業連續豐收的好形勢下,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對農業,在思想上必須始終重視而不可有任何麻痹,在工作上必須切實加強而不可有半點放松,在投入上必須不斷增加而不可有絲毫減少。當前,順利實施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做好各項經濟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自覺地重視農業。要著力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要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繼續落實減輕農民負擔政策和糧棉收購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糧棉購銷體制改革,盡快建立有利于糧棉產銷協調發展的新的流通體制和價格形成機制。要進一步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田基本建設,搞好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強化農業的科技基礎,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在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的同時,大力發展市場需要的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繼續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促進農業增值增效。
(二)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增加農民收入和保持農村穩定。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穩定和加強農業。1999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十五屆三中全會的部署,穩定農村基本政策,下大力氣抓好增加農民收入和保持農村穩定這兩個突出問題。要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廣泛開辟農村就業空間,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鄉鎮企業,建設小城鎮,努力使農民收入穩步增加。減輕農民負擔,扎實推進扶貧開發。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搞活農產品流通。同時要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促進農村社會安定團結。
(三)199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建設小城鎮的路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199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調整地區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西部開發要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植樹種草,有計劃、有步驟地退耕還林,調整產業結構,優先發展科技教育。
會議要求,發展小城鎮是一個大戰略。小城鎮建設要合理布局,抓緊規劃,規模適度,注重實效。要注意運用市場機制,更多地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建設小城鎮的路子。會議還要求,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從調整優化結構、增加農業投入、擴大以工代賑、促進農產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開辟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和新領域。
(四)20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把加強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注意安排—些有利于農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和改善農村市場條件,有利于提高農業競爭力的建設項目。認真搞好鄉鎮機構改革。
20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加強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折?,F在突出的問題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件大事來抓。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緊緊依靠科技,優化農產品品種結構,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大幅度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要積極穩妥地實施城鎮化戰略,加快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農業產業化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實現農業規模經營、引導農民進入市場的有效途徑和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應當大力推進和扶持。要正確處理調整農業結構與穩定糧食生產的關系,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放松糧食生產繼續貫徹落實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的政策,保護農民的利益和種糧積極性。糧食播種面積要保持相對穩定。要進一步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支持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生態建設和農業科技推廣。注意安排—些有利于農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和改善農村市場條件,有利于提高農業競爭力的建設項目。要加快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視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休養生息。認真搞好鄉鎮機構改革,下決心精簡財政供養人員,健全農村金融體系,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持。還提出,加強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業,需要繼續增加投入。
(五)200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新階段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盡快把畜牧業發展成一個大產業。要把食品質量、衛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00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調整農業結構,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新階段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開發優質專用農產品,盡快把畜牧業發展成一個大產業。要把食品質量、衛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和管理,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途徑,要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一件大事來抓: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進一步擴大退耕規模,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繼續抓好水利、公路、農村電網等基礎設施建沒,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同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多搞一些小型基礎設施。今年出臺的糧棉流通體制改革,對于健全農產品市場,促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各地和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2002年要在總結經驗,完善政策,加強指導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向糧棉主產區和貧困地區傾斜,保證農村教育和基層政權運轉的必要開支。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業發展的制度基礎。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土地流轉必須堅持“自愿、有償、依法、規范”的原則,不能刮風,不能下指標,不能強制推行。繼續抓好農村“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六)200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國債資金使用要向農村傾斜,向生態環境建設傾斜。要切實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城鎮化進程。
200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調整和優化國債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結構,著力提高使用效益。其中要求:向農村傾斜,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向生態環境建設傾斜,加快實施退耕還林,促進可持續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農業基礎地位不能動搖。圍繞發展優勢農產品,調整區域布局,切實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城鎮化進程,廣開就業門路,拓寬增收渠道。
(七)200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必須堅持“四個始終重視”。堅決遏制亂占耕地的現象。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200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高度重視并認真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一以貫之的戰略思想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我們必須始終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重視嚴格保護耕地和保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始終重視維護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利益,始終重視增加農民特別是種糧農民的收入。要堅決遏制亂占耕地的現象,繼續調整農業結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推進優勢農產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加強農業科技儲備和技術推廣,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做好農村扶貧工作。
(八)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亮點:已經實行的政策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要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出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農業的要求是,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保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勢頭。今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好,是多種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許多方面帶有恢復性質。繼續保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明年各項支農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已經實行的政策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隨著國家財力物力的增強,還要逐步加大支農力度。要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出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不斷開辟新的支農資金渠道,形成農業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加快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我們應當順應這一趨勢,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積極地支持“三農”發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視發展農業,動員全黨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農業。
- 上一篇:煤礦生產副經理競職演講稿
- 下一篇:三農問題認識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