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雕塑和諧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6 04:10:00

導語:城市公共雕塑和諧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公共雕塑和諧分析論文

一、加強規劃,保持公共雕塑與城市整體風格的和諧

近年來,國內城市環境建設得到較大的重視和改善,各地城市雕塑的建設也轟轟烈烈、蓬勃發展。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雕塑形式、題材的雷同和材料的單一,雕塑創作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雕塑的設計和擺放不在城市建設的統一規劃中,對城市整體風貌架構缺乏理解,對城市的景觀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出現了新的城市垃圾。有的作品看上去似乎很有現代感和時代感,但實際上脫離了本地的地域特點、人文歷史和自然環境,出現了一大批大同小異的“抽象線條、球體、幾何體”和清一色、故弄玄虛的不銹鋼大雜燴。其中大多數作品只是在抄襲畫報、抄襲外國作品,造成一批令人生厭的作品,這與大多數作品脫離地域文化基礎,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有關。因此,城市管理者與建設者應加強規劃,保持公共雕塑與城市整體風格的和諧

所謂城市雕塑規劃,是指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考察城市歷史文化、經濟結構、各種社會資源及風土人情、人文景觀和城市性格品質,經過全面、系統化的構思、創意設計,形成科學、文化、生態、發展的綜合規劃體系,形成全局性的雕塑藝術意象組合形式,這一整體上的城市規劃區域雕塑群落的形成,須具有高度的歷史人文切合性、地理環境切合性與思想主題切合性,要追求城市大空間形態上完美景觀效應。

從專業角度來說,城市的環境景觀設計,不是某一個專業的專家、設計人員能夠全部完成的,必須是多門類的專家共同參與、密切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城市公共雕塑設計師應與其它領域的專家們密切合作,共同為促進城市環境景觀設計的和諧努力。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陳云崗教授認為,盡管數千年來中國城市沒有城市雕塑的傳統,但在分割城市空間、功能區劃、城市輪廓把握以及具體的建筑風格與技巧等方面,的確創造出了許多屹立于世的不朽之作。如土木材質的運用,斗拱結構的創造,門、牌坊、望柱、塔、樓、臺、閣、榭、亭等的建造,同樣起到了使城市空間被分別定性、合理劃分的作用,而且深含著中國古代營造大師們與中國古典建筑美學理念高度契合的智慧與追求。對于藝術家來說,優秀的城市雕塑設計應學習這種智慧,突出城市的個性,升華城市雕塑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以人為本,促進公共雕塑與城市居民的和諧

放置城市雕塑的公共環境,作為城市居民生活空間中一個不可回避的部分,時刻都在作用于觀者的感官,影響人們的精神生活。其擺放場所的開放特性必然要求城市雕塑必須以人為本,公眾都有參與和共享的權利。

首先,隨著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城市雕塑的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往的對英雄偉績的歌頌、對建筑的裝飾美化等方面的功能,逐漸轉變到豐富城市空間,調節城市色彩,調和行人情緒,展示城市精神方面來,由此引起的是對雕塑主題的選擇、創作理念的改變、材料使用的創新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其次,雕塑的選點布局在定形、定態、定氣勢上都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確定用地大小、形狀、視點距離和空間背景,應以人眼視界為范圍,從中、遠距離來觀賞雕塑的總體輪廓和形象,來達到比較完美的觀賞效果。同時,公共空間中人們川流不息,面對不同社會層次、不同教育背景,甚至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國籍的人群,城市雕塑并不一定都要具有觀念樣式的先進性和前衛性,而應該表達人間恒常的理性與普遍情懷,使更多人群能夠與其進行交流和對話。

總之,藝術家創作城市公共雕塑,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滿足都市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文化的需要。作為城市雕塑的審美主體的人,既是物質主體又是精神主體。城市雕塑要處理好雕塑家和城市居民的關系,城市雕塑不能只考慮形體的創造,同時還要考慮城市公眾對城市雕塑的理解和欣賞。三、綜合考慮,維護公共雕塑與所處自然環境的和諧

城市公共雕塑是立體的、三維的,它存在于空間里,占據著一定的空間位置。雕塑置于室外就必然與日影、天光、地景和其它城市建筑發生關系,并受其制約。所以,無論是紀念性雕塑還是裝飾性雕塑或功能性雕塑,其內容形式都應該是與所處自然環境相和諧,使環境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從而共生出新的景觀,這無疑需要藝術家具備敏銳的目光和判斷力,必須進行綜合的考慮。

首先,放置雕塑必須有適用于雕塑存在的空間環境,如果在放置雕塑的周圍是雜亂無章的空間環境,同時又沒有相互呼應的空間環境與之形成協調統一的關系,雕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般來說,雕塑的設計與放置應與周圍的空間環境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如紀念性雕塑莊嚴、肅穆,通常使用大理石材質,并具有建筑性和宏偉性。

其次,在城市環境雕塑的設計中,必須要研究雕塑與環境之間的尺度感,是否與周圍的空間環境相協調是作品成敗的關鍵。雕塑尺寸的大小、比例應根據環境空間的需要,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應適合于環境空間整體比例的協調性。

第三,在城市環境雕塑的設計中,要注意雕塑的色彩冷暖、光影效果、靜動處理,把握好體量與空間的關系,研究多種角度設置仰視、俯視,近距離、遠距離視覺效果。

綜上所述,城市公共雕塑應與城市整體風格、城市居民、自然環境達成和諧、統一,創造出審美愉悅與實用的雙重效應。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城市雕塑、人、環境三者之間的良性的互動。時代呼喚藝術家創造出更多的精品雕塑作品,營造以人為本的生活、工作環境,共建和諧城市文化。

【摘要】城市公共雕塑,一般是指在城市道路、廣場、車站、碼頭、機場、體育場館、公共綠地、公園等公共場所以及居住區、開發區等城市功能區內塑造的獨立形象雕塑作品。近20年以來,各地對于城市雕塑的熱情空前高漲,成片開發雕塑主題公園,集中建造長廊、風景線、海岸線、廣場、大道等等,已成為各城市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文章對城市公共雕塑的和諧發展之路作以分析。

【關鍵詞】城市公共雕塑和諧

參考文獻:

[1]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1.

[2]陳輝.環境雕塑.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02.

[3]許正龍.雕塑學——立體材料藝術探索.遼寧美術出版社.

[4]溫洋.公共雕塑.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