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途徑分析

時間:2022-11-29 09:27:09

導語: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途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途徑分析

摘要: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取得喜人的成績,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有顯著提升,基于此,人們開始將關注點集中在生態環境建設上,且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發展開始逐步走向正軌并處于上升態勢。故此,為促進林業生態效益的穩步提升,本文針對提高農業生態發展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以期為林業生態發展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途徑分析

建設高效的人工符合復合群落,不但利于生態環境的建設,也有助于發展商品經濟效益,并能讓群眾脫貧致富,樹立以林為主,多種的經營管理理念,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建設中做好商品基地的林業分區,用以吸引更多的農民逐步走上興林致富的道路,進而大幅度的提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

1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概述

林業生態經濟效益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林業生態效益,另外一方面是林業經濟效益。在林業生產經營活動進程中,林業生態效益是改善生態環境,保持水土狀況,凈化當前空氣環境,并能在防風固沙上面起到良好作用。林業經濟效益則體現在林木成才和建筑使用上面,特別是現在比較盛行的家具制造業或者水利工程行業生產進程中提供的木材使用,都隸屬于林業經濟效益范疇內,林業經濟效益讓林業生產經營管理理念在滿足均衡的前提下有新的發展規律,但在發展進程中需注意經濟效益受到經濟規律的制約和影響,兩者之間相互依存,處于不可分割的狀態。故此,從博弈角度探尋,林業生態效益和林業經濟效益之間互為補充,相互之間有抵消關系。若生態平衡在離開生態效益后,必將遭遇到破壞,也會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生態平衡若離開了經濟效益,那么生態效益的存在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因而,要將領域生態效益與林業經濟效益結合開來,看成一個整個。既通過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升,實現總體林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讓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都能有質的飛躍。

2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提升的方法和途徑

2.1加大科學投入管理

結合當前林業生產經營管理實際狀況可以獲悉,管理進程中若忽視林木管理,將管理重點集中在造林方面,會忽視林木的質量,雖然林木的種植數量大大提升,但是整體的造林管理還存在諸多弊端,導致造林結束后不能重視管理和維護林木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可以說屢見不鮮。結合相關調查我們能夠獲悉,人工造林中,林木比較矮小,所以生長速度緩慢,出現這些狀況后多都歸結為自然生長條件不利,其實究其根源是管理不善。管理問題的出現不但影響林業的經濟收益,也會使林業的生態效益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整個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嚴重不達標。資金、勞動力、管理的不善和不合理,讓林業撫育技術存在較大漏洞,為此,提升林業生態效益水平的前提是要加大相關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并需完善林業管理措施。

2.2提高重視創新手段

結合相關調查我們能獲悉,林業發展進程中更多追求單一的效益,但是卻沒有在總體效益方面有所忽視,這就導致我國的林業生產模式過于簡單和片面。這不僅制約我國林業的綜合性效益,也不利于我國林業的總體發展態勢。為大幅度的提升我國林業的總體發展態勢,就要先正確的認知我國林業的雙重特性,特別是在思想上有較高的關注度,并需在生產、經營和管理上進行創新。林業木材生產主要是基于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而存在的生產基礎。兩者之間的相互依存和互為補充,共同發展,因而現階段對于兩方需有正確的認知,在定位二者關系的時候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生態系統的功能特性。

2.3結合發展實際選擇合適苗木種植

林木種植時,為讓林木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確保林木的成活效率,就要結合當前的實際狀況讓自然環境與實際狀況緊密結合在一起。另外,需要注意一點即選擇的林木品種多樣,不要過于單一,這樣可以滿足苗木類型的多樣化需求,不但能利于林木生產,與此同時也能讓林木在適宜的環境里面茁壯發育。如,在黃土高原環境內,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導致這一地區地表裸露較多,植被也很稀疏,形成支離破碎的地表環境,并且處于半濕潤溫帶季風性氣候,水分補給不是很充足。加之地域內的自然環境情況不同,因而種植的樹苗類型更具多樣性,如果想要在該區域造林,就要選擇坡度較為陡峭的溝谷地段,選擇的種植植物多為側柏和油松等材質的樹種,但是在坡度比較緩的區域,最好選擇山楂、葡萄這類經濟林木。由于黃土高原多年的植樹造林能力,為實現植樹的價值或者意義,就要在加大樹木成活效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宜的樹種進行種植。

2.4合理配置植被

復合人工生態系統構建時,最重要的環節是充分和正確的認識植物之間的生態關系,由于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關鍵和基礎。尤其是系統化建造進程中,若單純的考慮苗木選擇狀況顯然不是很全面,具有片面性,故此選擇進程中需做好苗木的搭配和植被灌木的類型篩選。目的是形成一個高低錯落有致的復合型人工生態群落。建立小生態循環系統的前提是先要構成大生態群落,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林地使用效率,而且也能提升林木的產量,更能讓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實現雙贏。根據實踐經驗獲悉,復合式人工生態群落建立進程中,為讓群落更為多樣化,將署類植物、黃花菜等都引種到林木下方或者林木周邊進行種植,能夠讓局部的群落更錯落有致,并且利用各類植物的不同特性,使植物生存環境更優化,保護周邊環境,滿足生態平衡。如黃花菜的肉質根部能夠均勻的散布到整個土壤中,并且網狀的根須要滲入到土壤的每一個角落內,這能防止雨水沖刷和侵害土壤,改良土壤狀態后,讓樹木生長更具有優勢。

3結語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不能離開林業生態效益而單獨存在的,在效益不斷提升和發展的進程中,為達到思想共識,就需創新生產和經營理念,不斷的帶動林業的生態經濟效益,進而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無限動力和活力。

作者:楊長明 單位:遼寧省康平縣林業局

參考文獻:

[1]賴瑩瑩.芻議如何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6):11-12.

[2]王婷.黑龍江省林業生態工程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2014(23):15-16.

[3]李軍超.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途徑的探討.[J]水土保持通報2014(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