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游對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影響
時間:2022-01-18 08:33:37
導語:生態旅游對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旅游是在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的條件下對當地經濟起促進作用的旅游行為,“可持續性”是生態旅游的主旨。但是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在較落后的經濟條件下,難以處理開發旅游資源提高經濟效益與保護原始生態環境的矛盾。因此本文從欠發達地區發展生態旅游的角度出發,展望生態旅游在商業中的發展趨勢,解決對應的經濟發展問題,探討生態旅游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生態旅游;經濟影響;發展策略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覺醒,旅游公司開發的旅游項目也更多的涉及到生態旅游,生態旅游市場不斷擴大。然而,面對生態旅游經濟,不同的人卻持有不同的觀點。許多地方政府認為,生態旅游為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部分生態旅游地的當地人認為,抓住生態旅游的機會,能夠促進欠發達地區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另外,一些專家堅持認為,消費生態旅游資源只會使欠發達地區長期處于經濟落后的狀態,阻礙當地經濟的創新發展。生態旅游的發展是建立在保護和再開發的共識之上的,是在保護的前提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是發展有豐富旅游資源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機遇。生態旅游可以提供經濟發展必要條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擴大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可以看作是欠發達地區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生態旅游的未來商業趨勢猜想及發展展望
(一)生態旅游直接引入大量經費,為欠發達地區帶來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首先,欠發達地區通過吸引游客到當地生態旅游創造了大量旅游紅利。正如Bricker研究者所述,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生態旅游對當地經濟有直接的經濟效益,主要在保護生態,擴大就業,建設旅游建筑上起了促進作用。而全球游客開始追求與自然接觸的定制生態旅游,選擇欠發達地區作為目的地成為了潮流。以南美國家為例,大部分欠發達地區仍然停留在農業為主的經濟階段,大部分原始自然風光被保留下來。顯然,這將吸引較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游客進行生態旅游,以此獲得大量的外匯,而不斷涌入的資金流將成為建設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二)生態旅游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由落后向現代化發展轉變生態旅游通過改變就業類型產業比重促進產業轉型,生態旅游提供了與第一產業相比更多以服務業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就業機會,以此間接促進經濟發展。例如,佛羅里達經濟機會2017報告中聲稱生態旅游在美國創造了650萬左右工作崗位,其中包括許多由生態旅游引出的與景觀保護相關的職業。因此生態旅游為欠發達地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促進了非農業產業的發展。當地人民實現旅游經濟發展帶來的就業便利,同時也鼓勵欠發達地區開發新產品或新服務,有利于擴大市場,實現區域經濟轉型。產品的供給滿足了大量生態旅游市場的需求和當地需求,實現了供需平衡,促進了整個區域產業的良性循環。因此,生態旅游有助于欠發達地區旅游業的轉型。(三)生態旅游擴大了在欠發達地區。產業的旅游經濟行業影響力從區域本身角度來看,生態旅游產業的創新技術正迅速應用于其他領域。以中國樂山旅游為例,由政府牽頭支持科研人員提出并實施了一種新的生態旅游開發技術。新技術不僅保護了生態景觀的發展,而且在其他產業的廣泛應用帶來了經濟效益。具體闡述了其他相關產業堅持以可持續生態旅游為導向發展,區域整體經濟效益得到了提高。由于生態旅游資源易受破壞,無法再生,因此國家為了實現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加大了對其開發保護研究的投入,創造了新的技術。因此,生態旅游新技術的成功也有助于高新技術發展,農業和工業利用無污染的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成果,因此產生積極的經濟影響。生態旅游有助于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生態旅游資源區域可以在促進周邊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激發經濟活力的同時獲得經濟效益。
二、生態旅游的現存經濟問題及具體案例分析對應建議
(一)旅游目的地由于集中發展生態。旅游,經濟模式單一K.C等一些專家擔心欠發達地區的經濟過度依賴生態旅游,將導致缺乏經濟動力。例如,被廣泛認為是成功的尼泊爾生態旅游項目,也僅是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領域的發展。將生態旅游作為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契機,導致當地人集中精力發展生態旅游經濟,或許阻礙當地其他產業經濟的發展。然而,在欠發達地區其他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利用生態旅游在旅游行業“先富帶動后富”是恰當的選擇。生態旅游能夠帶動不發達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整體提高當地經濟效益。Bansil等研究者在菲律賓巴丹加斯發現當地生態旅游促進了該地區服務、交通、建筑和制造業的發展。在欠發達地區,生態旅游與其他相關產業緊密相關,促進了這些產業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而在經濟發展的中后期,進行經濟轉型改變這種格局是好選擇。例如,愛潑斯坦表示,土著資源社區管理方案利用當地居民的經濟聯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以超越津巴布韋的生態旅游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旅游可能將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需要依靠資源和條件來獲得大量的利潤和大量的機會。在后期,單一的經濟模式可以轉化為多種發展模式。因此,生態旅游給欠發達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利潤,增加了當地的經濟效益,這將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二)配套設施及服務滯后難以跟上生態旅游快速發展。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生態旅游難以滿足欠發達地區新的經濟發展目標。Walter等人以尼泊爾鄉村為例,當地由生態旅游引入改變了經濟發展方式,比如當地人民受游客影響開始安裝衛生間和水龍頭以取代傳統的打水,這體現他們在逐漸由傳統落后的配套設施向現代化轉變。首先,生態旅游向當地人民潛移默化帶來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但在發展過程中,當地人需要立刻意識到落后的配套設施已不適應當前發展旅游經濟及經濟轉型的需要,這更加需要促進了技術快速研究和應用推廣。其次,生態旅游有助于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例如,Kim發現日本的生態旅游者在生態旅游時對自然生態環境非常滿意,但僅僅感受到了一般的服務。因此,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態旅游需求,游客選擇前往周邊城市享受更高服務需求。這提醒在生態旅游所在地附近的中高發達地區可以與欠發達地區洽談經濟合作,共建旅游經濟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三)生態旅游的先行體驗用戶較少,目前市場有限。在保護原始生態環境的情況下,生態旅游是小型偏定制化的,只有少數游客能夠先行體驗。因此生態旅游有限,市場狹窄。旅游人數過少,難以達到預期的經濟發展目標而失去動力。盡管生態旅游目前的參與的旅游人數較少,但生態旅游將會迎來一個快速增長的未來市場,Das等學者也研究預測到將有更多的游客參與生態旅游。隨著生態旅游規模不斷擴大,生態旅游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力。首要的是確定生態旅游帶來的技術創新是在保護當地的生態資源的前提下,促進環保低碳的科學技術應用及普及,再引入游客提高地區的經濟活力。由此可見,生態文明建設對生態旅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只能與政府攜手實現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發展生態旅游對有豐富自然條件的欠發達國家及地區來說是不可忽視的機遇。首先,生態旅游將通過創造更多的利潤和產業經濟效益,為經濟發展提供發展條件。此外,通過改變供給和擴大內需來轉變原有的經濟結構,擴大的經濟影響也給其他產業帶來了創新技術和周邊地區的積極作用。但需要重視的是,生態旅游必須在保護自然資源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共識和政策下進行良性發展。因此,欠發達國家的未來發展可以將發展生態旅游為著手點。
作者:李若萱 范雨昕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
- 上一篇: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協調問題研究
- 下一篇:生態經濟下洗滌工廠智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