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農產物業發展及策略
時間:2022-01-04 10:16:01
導語:地方農產物業發展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趙鳳麗閆述乾工作單位:甘肅農業大學
根據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現狀,結合現代物流管理思想及其運作模式,以物流活動的低成本、高效率、最優服務為目標,優化現有物流業,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圖1)。(一)第三方物流中心與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模式的主導者是第三方物流中心,媒介是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第三方物流中心通過與第一方(發貨方)或第二方(收貨人)合作,為客戶提供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專業化、個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中心以供應鏈管理思想為指導,作為整個鏈條上的核心節點,整合上下游,運作市場化,立足經濟效益最大化,兼顧社會效益;優化人才隊伍,強化運輸配送團隊,并不斷創新高效的信息系統[3]。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多是由生產經營同類特色農產品的農民和組織組成,具有明顯的群眾性、專業性、互利性和自主性,以政府及民間團體投資、管理為支撐,立足社會效益最大化,兼顧經濟效益,提高特色農產品物流的組織化及市場化程度。合作組織收取一定的會員費或管理費,用于組織的正常運行,農戶與組織簽訂產銷合同,組織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產銷信息等,收益分紅。第三方物流中心與上游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側重建立“合同制一體化”的物流模式,對特色農產品的產銷采取期貨交易,雙方均保持經濟、法律上的獨立性,通過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要明確規定特色農產品種植的品種、數量、種植要求、價格、交易方式等,確保其產銷,規避市場風險。第三方物流中心對下游消費端及特色農產品投資者等其他群體,除傳統交易方式外,可擇優靈活甄選電子倉單現貨交易、網上拍賣等交易方式,在提供最優物流服務的同時,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4]。(二)運輸配送問題目前與各級批發市場、零售終端合作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已承擔了近50%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物流的運輸配送活動。要通過整合、規范并壯大現有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業,使其成為運輸配送的主體,依托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統,對運輸配送過程的各個環節及其業務活動中的人、財、物進行合理組織、監督執行,力求服務最優化、利潤最大化。運輸配送是整個物流活動的關鍵環節。蘭州市多山地、高海拔、交通基礎設施不發達,加強運輸配送這一環節更是舉足輕重。據統計,2010年在整個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物流成本的構成上,運輸配送成本占三分之一[1]169,這一比例并不低。因此,合理組織運輸配送過程,提高運輸工具的實載率,開展協同配送,推行JIT(JustInTime,準時制)配送系統,減少對流、迂回、重復、倒流等不合理的運輸配送方式,力求運輸配送環節的最短距離、最省時間、最小成本、最優服務,是目前蘭州市第三方物流中心運輸配送系統管理的重點目標。根據本研究對蘭州市現有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調研分析發現,優化后的運輸配送系統功能主要包括系統管理(用戶權限管理)、運輸配送優化(配送優化和配載優化)、分析查詢(貨物、車輛、司機信息分析查詢)、信息管理(用戶、貨物、車輛、司機信息管理)。其中運輸配送優化環節包括優化運輸配送方式、路徑、時間等。確定合理的運輸配送路線可降低運輸配送成本,這是運輸配送系統決策的重點。在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物流運作中,最常見的是對分離的、單個始發點和終點的網絡運輸配送路線選擇問題。解決問題最簡單和直觀的方法是求最短路徑。例如:城關區某配送中心要給安寧區某大型超市配送百合、高原夏菜等特色農產品,交通如圖2所示,V1表示配送中心,V7表示超市,V2、V3、V4、V5和V6表示中間區域可能途經的地點,點之間的連線(邊)表示兩地之間的路程,邊所賦的權數表示開車送貨通過這段路程所需時間(或費用)。運用運籌學中廣泛使用的狄克斯(Dijkstra)算法(雙標號法)求解。圖中每個點都有兩個標號,前標號表示從起點到該點的最短路長度,后標號表示在這條最短路上該點前一個相鄰點的下標號。從各點的標號情況可看出,此例最短路徑為:V1→V3→V6→V7,按此路線送貨可實現最少時間或最少費用為13[5,6]。圖2運用狄克斯算法求配送中心到超市的最短路徑對蘭州市運輸配送主業務流程的優化是運輸配送系統決策的另一重點。在優化后的蘭州市特色農產品運輸配送主業務流程(圖3)中,GPS、GIS、WebGIS等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運用既是趨勢也是重點。目前,車載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WebGIS具有“一次編成、到處運行”的強大共享功能,在運輸配送環節,可實時監控、查詢在途車輛,提高運輸配送效率及服務水平。(三)信息系統建設問題第三方物流中心各項功能的高效實現,其核心是信息系統的完善。蘭州市近年加快了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建設步伐,已初步應用條形碼、RF(射頻)、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等,為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完善提供了基礎支撐。條碼技術可快速、準確地采集數據,實現物理貨物與相關數據的分離,并可實現自動分揀,大大提高貨物的分揀速度和效率。RF技術的優點是不局限于視線,識別距離比光學系統遠。EDI技術快速、準確、安全,通過網絡化的自動傳輸、處理,可建立、強化供應鏈伙伴關系,并改善整個供應鏈效率,使企業獲得長期的戰略利益[7]。以上述物流基礎信息技術為支撐,對其整合、創新,可得優化后的蘭州市第三方物流中心信息系統總體第三方物流中心為了給供應鏈上各節點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更強調與整個供應鏈上各節點信息系統的對接,強調與金融、保險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綜合信息平臺的各參與節點以網絡化的EDI技術為支撐,針對各自物流業務特色,靈活選用不同信息技術。其中,供貨商環節更側重條碼標簽技術的完善,銷售商環節則以RF技術的應用、創新為主。作為信息系統的關鍵,數據庫綜合管理系統對各類物流相關數據庫的數據進行采集、組織、存儲和維護,主要包括三個數據庫:(1)物流基礎信息數據庫,包括蘭州市綜合交通運輸信息、物流設施基礎信息、政策法規信息等;(2)物流供需信息數據庫,包括車輛供需信息、貨物供需信息等;(3)物流綜合管理信息數據庫,包括快遞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統計分析等信息。
發展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物流業的對策建議
為促進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物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除加強建設第三方物流中心各重要節點外,市場和政府的協調推動也舉足輕重。首先,提高特色農產品現代物流的組織化、市場化程度。對廣大農戶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物流意識,并加快專業物流人才的培養。創新性地培育、發展代表農戶切身利益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側重遵循典型示范、規范發展、循序漸進的原則,由點及面,完善運作機制,實現農戶與合作組織的共贏,并提高其組織化、市場化程度。其次,完善特色農產品現代物流市場體系和標準化體系。在市場體系建設中,政府要完善立法,加強監督。在縱向層次上,建立以合作組織為基礎,以區域第三方物流中心為核心的功能完備、靈活高效的特色農產品市場運作體系,并加快推進第三方物流中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在橫向結構上,要建立起網絡齊全、開放暢通、規范統一的特色農產品市場體系。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中,政府應側重于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信息標準和物流作業標準體系建立,以及制定;市場準入制度、檢測制度、質量公示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最后,政府要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投融資體系。在市場調節下,政府要靈活有序地推進“銀政企合作”的投融資模式,通過銀行資本的注入、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放活,保證企業靈活多樣的投融資方式,可強化蘭州市特色農產品現代物流模式建設的資金鏈,并促進其快速發展和壯大。
- 上一篇:當代技校物流教學的評述
- 下一篇:當前物流傳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