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6 09:16:46

導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研究

隨著果蔬、肉類、水產品等生鮮農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產品新鮮度成為消費者和商家關心的重要問題。由于自然條件和消費習慣的差異,生鮮農產品在供應地與需求地之間距離較遠,需要長時間和長距離的流通才能滿足需求,但是生鮮農產品的易腐特性為其流通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冷鏈物流對維持生鮮品新鮮性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問題備受關注。

1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其特點

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維持生鮮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低溫環境、保障產品新鮮的一項系統工程,冷藏對象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1]。相比常溫物流,生鮮冷鏈物流具有如下特點。(1)服務對象具有易腐敗、易變質的特點,對溫度敏感,需要全程維持低溫環境。(2)需要大量制冷、控冷設備,建設投資大,成本高。(3)涉及技術復雜,管理難度大。(4)時效性要求高,各環節協調性是冷鏈物流高效運轉的重要保障。

2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2.1農產品種類豐富,產量逐年增加。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豐富,主要生鮮農產品有:果蔬、肉類、奶類、禽蛋類、水產品等,近年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各種農產品產量穩步增加,市場需求量也逐年增加。2.2冷鏈設施逐步完善。冷庫和冷藏車作為生鮮產品冷藏冷凍的場所和運輸工具,是冷鏈物流的核心。近年來我國企業加大對冷鏈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冷藏車總量達到9.3萬輛,在冷庫容量方面,VictoriaSalin的全球冷庫容量報告表明,2016年我國冷庫總容量達1.07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我國新建了一批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了一批國內先進的冷鏈物流企業。2.3新技術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冷鏈物流中獲得了應用,倉儲管理系統(WMS)、智能機器人、虛擬倉儲、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電子數據交換(EDI)、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二維碼、電子標簽、微生物保鮮技術、超高壓保鮮技術以及復合生物保鮮技術等先進技術[2]已經逐漸應用到冷鏈物流中,提高了冷鏈物流的管理效率。2.4生鮮電商崛起。借助電子商務的東風,生鮮電商逐漸興起,天貓超市、京東生鮮、順豐優選、我買網、易果網等都開始生鮮電商業務。據2016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額達913億元,較上年增長80%,2017年市場規模估計達到1500億元。生鮮電商重點商品是進口水果、進口水產海鮮、澳洲牛羊肉等進口產品,而產自國內的農產品比重也在逐年增多,但相對進口來說仍然較小。

3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3.1基礎設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雖然目前我國對冷鏈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冷庫總容量排在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冷庫容量僅0.0779立方米,是美國的1/5、日本的1/4、德國的1/3,基礎設施不完善,且很多冷庫建設時間較久遠,老化嚴重,在冷藏車數量上也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3]。此外,我國冷鏈設施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嚴重偏少,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區存在重復建設、過度競爭問題。3.2冷鏈流通率低,腐損率較高。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較晚,體系尚未完善,冷鏈流通率較低,腐損率較高。據中國冷鏈物流網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有90%以上的新鮮水果、蔬菜及其制品沒有進入冷鏈環境中,冷鏈流通率僅為5%,損失率高達30%~40%,肉類等食品冷鏈流通率在5%~25%,而發達國家的果疏物流損失率可控制在5%以下,冷鏈流通率達到95%。3.3缺乏冷鏈意識,操作不規范。目前我國企業和消費者對冷鏈物流的認識都不到位,一方面是企業需要投入大量冷鏈建設成本和后續運營成本,增加了企業運營負擔與風險,使得90%以上果蔬不進行預冷就進入流通環節;另一方面是消費者不愿意付出較高的價格購買全程冷鏈的商品,傾向于購買較為廉價、缺乏冷藏運輸的生鮮品[4],從而使得企業不愿意去花費高昂成本來保障生鮮農產品的冷鏈流通,不利于冷鏈行業健康發展。3.4缺乏完善的標準規范和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操作規范和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缺少科學的管理思想,在食品衛生安全、冷鏈運作流程等方面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從事冷鏈的企業按照自己的運營戰略進行操作,導致我國冷鏈行業混亂,標準化程度低。此外,有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國家的監管職能沒有有效發揮,這也是我國冷鏈物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4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4.1加大資金投入,優化產業布局。針對基礎設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問題,政府應研究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一些地區和企業建設冷鏈物流,同時,冷鏈企業也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冷鏈流通率,降低腐敗率。另一方面,應優化產業布局,建造更加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消除冷鏈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提升冷鏈水平。4.2加強同發達國家的合作交流,培養冷鏈物流人才。冷鏈物流需要先進的冷鏈管理思想和運作知識[5],我國管理體系不成熟,因此應加強與冷鏈水平高的國家交流與合作,學習其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冷鏈技術,并根據我國國情應用于實際中。同時,校企及科研機構應加強合作,聯合培養緊缺人才,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4.3加強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冷鏈物流需要較高的成本,對時間溫度都十分敏感,難于管理。因此,應充分研究和利用新技術,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管理效率,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可以預測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從而提前進行資源分配,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傳感器技術可以增強企業對冷鏈的可控性,減少腐爛浪費的發生;研發新型冷鏈控冷技術如箱體絕熱優化技術、新型制冷方式和新箱體結構等并投入使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冷鏈流通率。4.4加大冷鏈物流知識宣傳。針對目前對冷鏈認可度低,社會各界應增大冷鏈物流的認識普及,讓企業與消費者認識到冷鏈物流對健康和社會的重要性,提高冷鏈物流的認可度,保障商品全程冷鏈,提高商品冷鏈流通率,減少腐敗浪費。4.5完善操作規范與法律保障針對冷鏈物流現狀,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和法律約束,如冷藏溫度標準、運輸操作標準、包裝材料和規格標準、農產品品質檢驗標準等,加強質量安全認證與監督,加強法律系統的建設,對不按規定操作或未達到相關標準就進入市場流通的企業進行法律制裁,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來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成長。

5結語

近年來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得到了跨越式的成長,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不足、冷鏈流通率低、冷鏈意識缺乏、標準規范和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加大資金投入,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同發達國家的合作交流,培養冷鏈物流人才,加強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大冷鏈物流知識宣傳,完善操作規范與法律保障等。國家、企業、消費者應攜手共同努力,構建完善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提高冷鏈化水平,降低腐敗率,讓生鮮冷鏈物流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作者:畢國通 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朱仕兄.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物流技術,2012(23).

[2]袁學國,鄒平,朱軍,等.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態勢、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5(01).

[3]楊鈞.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模式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47(02).

[4]范云兵.斷裂的冷鏈[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4(15).

[5]譚鑫,楊柳.云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