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安全監管新經濟論文

時間:2022-12-24 04:28:49

導語:農機安全監管新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安全監管新經濟論文

一、農機安全監管范圍及形式的變化

農機監理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針對拖拉機的安全監督管理。進入90年代,農用運輸車風靡農村,1994年河北省人大出臺《河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將農用運輸車的管理明確授權給農機監理機構,農機監理人員著裝上路執法。90年代后期,全國許多地方掀起了“聯合收割機熱”,聯合收割機“南征北戰”易地收獲聲勢浩大,跨區作業范圍擴大到20個省、市、自治區,盛況空前。因此農機安全監管的范圍及數量在90年代中后期達到高峰,河北還出現過深州、辛集這樣的年度檢車超萬臺縣。2004年5月1日出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賦予農機部門上道路行駛拖拉機及駕駛員的登記、核發牌證、考試考核、定期檢驗、審驗等項職責,但是拖拉機上道路后歸交警部門管理,農機監理沒有了路檢路查權,而且農用三四輪的牌證管理也由交警部門負責。根據2004年7月1日出臺的《行政許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賦予農機部門的牌證管理職責屬于行政許可的范疇,具備行政許可的一般特征。需要指出的是,行政許可是依申請的行為,行政許可本身并無強制性,需要農機手申請方可辦理牌證,無申請即無許可。因此,除了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由于交警路查而申請辦理牌證,其他不上路的拖拉機機手申請辦理牌證的少之又少……農機安全監管范圍自2004年開始處于下降態勢?!掇r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于2009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明確農機監理執法空間為田間、場院等場所。開展田間檢查看似是加強監管的主要手段,然而農機田間作業多集中在“三夏”“三秋”這兩個時間段,此時如果遇到無牌無證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正在田間忙于收獲時,要阻止其作業十分困難,容易引發與機手的沖突,大多只能進行安全宣傳教育,提醒他們注意安全。雖約定以后登記上牌,但大多不能兌現。不容忽視的另一方面是:“三夏”“三秋”進行田間檢查會影響農民收獲時間及作業收入,這與搶收的農時相違背,從社會層面看,是影響民生的行為。因此,《農業機械監督管理條例》的出臺也并未賦予農機監理機構更有力的執法手段,那么農機監理加強監管的路在何方?

二、適應農機社會化服務形勢,與時俱進做好農機監理工作

首先要明確監管重點。隨著國家報廢制度的頒布實施,20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購置的拖拉機幾乎成了廢銅爛鐵,已經可以不再納入農機監理的執法范圍,只在宣教范圍之內。自2004年至今,農機補貼政策已經實施10年,而且補貼力度是逐年加大的,這些補貼農機既是目前農業耕種收的主要力量,也是農機監督管理的重點。適應農機社會化服務形勢,科學實施農機安全監管。2013年10月12日,農業部《關于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農機合作社承包土地、使合作社成為既提供農機作業服務又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雙主體”。2013年之前,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及農機大戶都有所發展,在農業生產中扮演著不同的重要角色,而家庭農場的概念是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出現的,它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2013年3月28日上午,國務院總理到江蘇常熟家庭農場考察,走進麥地,站在田埂上向農民了解家庭農場情況,可見總理對家庭農場的發展甚為關心!2013年,我國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過去的自發流轉向規范流轉推進,由個體經營向規模推進,土地流轉改革試點有望在2014年多處鋪開,土地流轉的推進必將迎來農業的機械化耕種時代,也是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歷史性機會,截至2013年底,衡水市家庭農場工商注冊的達到895家,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根據我國上海、浙江,包括東北的家庭農場試點實驗看,只有形成一定的規模,達到一定規模以后,它才有相應的經濟收入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家庭農場大中小規模的確定要和其生產經營的能力以及它的條件、環境,包括農業機械化水平、耕作的管理水平、個人經營能力等聯系起來,而規模適宜科學管理的家庭農場不僅適應不同的地域及生產需要,而且對農業機械化及現代化發展的推動力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中國農業向規?;?、集約化發展毋勿庸置疑的,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的多元化發展必然是大勢所趨。我國南方的一些省份,小拖拉機基本淘汰,一鄉或一村為單位,實現了大農機的管理模式。上海以鄉為單位,江蘇南京、浙江嘉興是以村為單位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老百姓不再購置農機具,合作社的大型拖拉機及聯合收割機完全由地方財政出資購買,并由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機手統一負責農業機械化一條龍的耕種收,各家各戶向合作社交納一定的耕種收費用,既避免重復購機,實現了資源共享,又使合作社之外的農民被徹底解放出來去從事其他的工作增加收入,而所有作業用農業機械集中在合作社便于培訓與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農機事故隱患,確保了農機安全監管到位,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因此,從補貼到宣傳、從安全培訓到實施監督管理都是集中運作,方便快捷高效。像河北這樣的北方省份,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所限,未達到南方財政支持實現一鄉一村一社的普及化程度。但是,在目前情況下,可以把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切入點,逐漸探索農機監管的新模式。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中堅力量,對加快農機服務社會化、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農機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衡水為例,2012年底,衡水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53家,而2013年底,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16家,無論數量還是發展速度都位居河北省前列,而衡水市80%以上享受補貼的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就落戶在這400多個農機專業合作社。每一個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或帶頭人都是高素質的人才,有頭腦,有文化,宣傳到位的話,是容易接受法規管理的,加之合作社收入較高,所以辦理牌證的幾百元費用是不成問題的。因此,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我們安全監管的重點,農機安全監管應著重于農機專業合作社,利用秋后冬初結合機具封存保養、“三夏三秋”前期結合農時作業等,分期分批進行安全生產技術培訓,借助培訓掌握該合作社農機具配備及技術狀態,并統一登記注檔,實現信息化管理。在抓住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同時,利用農機補貼、項目管理、深松作業等將更多的農機納入監管,實施有效的農機執法,農機監管的路會越走越寬。衡水市的棗強和故城縣不僅對補貼農機實現了100%的牌證管理,對參加深松作業的農機也一臺不漏地辦理牌證,從源頭上杜絕了安全生產漏洞。推而廣之,農業專業合作社也好,家庭農場也好,一是有國家政策扶持,二是經濟收入較高,三是作業用農機尤其是大中型農業機械多為補貼農機具,所以只要農機監理部門采用便民高效的方式,都是容易管理起來的。

三、強化農機安全監管,期待農機手安全培訓立項

在世界經濟多元化的今天,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越來越重視現代農業發展。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是實現農業現代化,而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是先進的生產工具,是推廣應用先進農業科技的重要載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而提高農機手的綜合素質、技術水平和安全操作水平已成為建設農業現代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大前提下,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快速進行,大量的土地將集中耕作,而進行集中耕作的主體就是農機手,是那些懂駕駛、會操作農業機械、具備相應農機安全生產知識的農民機手,因此,對農藝農機技術及安全操作集于一身的農民機手的培訓尤為緊迫。而現實情況是,財政對農機手的安全生產培訓沒有立項,因此資金保障困難。近年來,國家對農業農機新技術推廣、培訓等方面投入資金較多,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但是對農機手的安全生產培訓資金投入卻是微乎其微。在“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原則指導下,要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必須注重農民作業安全。隨著國家補貼農機的范圍加大,有不少新型農機具投放使用,所以,應當設立針對農民機手的農機安全培訓項目,并提供專項資金支持。通過對農民機手的安全培訓立項,使更多的農民機手提高駕駛操作的理論水平、實踐技能和安全意識,減少違法駕駛操作行為,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既是對農機安全監管的強化,也是建設平安農村的重要組成。

作者:王紅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農機安全監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