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區域發展論文

時間:2022-03-31 10:28:00

導語:循環經濟區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區域發展論文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現實載體,是促進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是調整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選擇,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技術范式,一種新的生產力發展方式,為實施新型工業化開辟了新的道路。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和規范經濟社會活動,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開創新的發展模式,創造新的發展機制,尋找新的發展活力,拓寬新的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發展環境,構筑新的發展優勢。

要樹立循環經濟三條理念所謂循環經濟,就是按照自然生態物質循環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它要求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其本質是一種生態經濟,具有三條基本理念:一是以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二是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三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它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循環經濟是對過去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在生產過程中,把線性流程變為反饋流程,讓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在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同時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盡可能的降低到最小程度,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和環境的雙贏。

要堅持循環經濟三項原則在現實操作中,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包括減量化原則、再使用原則和再循環原則。減量化原則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別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環境的資源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從而在經濟活動的源頭上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在生產中減量化原則常常表現為要求產品體積小型化和產品重量輕型化。再使用原則要求企業制造出來的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復利用,而不是用過一次就丟棄。因此,再使用原則還要求生產者將產品及包裝當作一種日常生活用品來設計,以達到再三使用的目的。再使用原則還要求制造商應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而不是由于更新換代而非??斓靥蕴a品。再循環原則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變成不可恢復的垃圾。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生產者的責任應該包括解決廢棄產品的處理問題,即生產出一件產品只能算完成一半的任務,關鍵的任務是要提供產品使用功能耗盡后如何處理的設計。

要認清循環經濟的三大趨勢循環經濟體現出節約資源、優化生態和提高效益的統一性,反映了一種越是生態環保越有經濟效益的發展趨勢。第一,符合生態環保標準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生態環保標準在世界各國正在成為強制性標準,企業只有服從才能發展,違背必然會被淘汰。第二,符合生態環保標準已成為允許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后不符合環境標準的產品將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第三,越符合生態環保標準的產品,附加值越高,越有效益。從當前國際市場上看,有機食品、綠色產品的價格遠遠高于同類產品,而且越是有機食品、綠色產品,市場占有份額越來越大,越受消費者的歡迎。由此可以得出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發展循環經濟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樣的結論。同時,循環經濟又將是市場經濟的最佳運行方式。這是因為無論是從循環經濟和市場經濟遵循的原則,還是從規范市場秩序和經濟發展的趨勢上看,二者都具有統一性,都是必須遵循的客觀經濟規律。

要提倡循環經濟三種模式自從循環經濟理念問世以來,發達國家先后把物質化的經濟增長模式作為提高自己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目標,循環經濟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迅速發展起來。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所處的大環境是一樣的,都是在面臨資源和環境巨大壓力的情況下逐步推行循環經濟的,但是都從本國具體國情出發,所選擇的切入點不同、有的從節約資源入手,有的從減少廢棄物及回收利用入手,因而各國所提倡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也有所不同,在我國面臨的資源和環境雙重壓力下,我們應該提倡不浪費資源、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的“三不”發展模式。從我國資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經濟發展中的單位能耗很高,開發建設中的資源浪費嚴重的基本國情出發,在經濟發展中首先要考慮資源的節約和可持續利用的問題;從我國已進入快速發展的工業化社會的實際出發,既要講發展這個硬道理,又要講保護這個硬要求,正確處理二者之間存在的矛盾,走發展和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學會用生態學的規律來指導人類的經濟活動,反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或局部的經濟利益,自覺地把經濟活動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要積極推進三個層次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大體上有企業、園區和區域等三個層次,這些層次是由小到大依次遞進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平臺。首先要發展企業層次的循環經濟,以企業為單元,建立“點”上的小循環。在企業實行清潔生產是實現循環經濟的最小單元,在生產的全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使每一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促進產品的生態設計。其次是發展園區層次的循環經濟,以行業為單元,建立“線”上的中循環。就是在工業集中的地區,積極發展產業園區和生態工業園區,使上游企業的廢物變為下游企業的原料,不斷延伸生產鏈條,實現區域或企業群的資源有效利用,實現廢物產量最小化,甚至實現“零排放”。發展區域層次的循環經濟應以城市和地區為單元,建立“面”上的大循環。就是以生態鏈為紐帶,統籌規劃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市與農村的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實行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逐步建成循環型社會。同時,我們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要加強循環經濟的宣傳和教育,努力培養循環經濟典型,制訂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加強循環經濟法制建設,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加快相關理論和科技發展,為循環經濟提供技術支撐。作者為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