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12 02:22:00

導語: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論文

一、循環經濟釋義及其重要性

所謂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closingmaterialscirculareconomy)的簡稱,就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溶為一體的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得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

循環經濟主要有三大原則: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生態工業在實踐循環經濟的3R原則時,主要表現在產品、企業以及企業間三個層次上。其中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以及企業間的循環經濟構成了循環經濟的兩大工業發展模式。

經濟的發展有兩種不同的選擇(圖1和圖2):如果沿襲傳統工業經濟強物質化的線形經濟發展模式(圖1),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無疑要付出較高的資源環境代價;相反,如果采用當今減物質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圖2),就有可能用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來贏得較好的經濟增長。

二、寧波經濟發展中資源能耗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GDP以很高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物質消耗占GDP的比重卻也在逐年增加。突出特點是:發展速度愈快的地區,物質消耗比重增長也就愈高。我國單位GDP的資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值3-8倍。寧波工業企業每創造1億元工業增加值要排放廢水17.1萬噸,廢氣1.94億立方米,固體廢物1.37萬噸,均高出發達國家幾倍甚至十幾倍。

1.萬元GDP能耗。這指標是反映增長方式轉變、能源節約利用的綜合性指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指標。2004年寧波市萬元GDP能耗為0.83噸煤/萬元。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這是反映能源節約利用的補充指標。根據測算,2001-2003年寧波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分別為1.58噸標煤/萬元、1.48噸標煤/萬元和1.43噸標煤/萬元,2004年上升到1.52噸標煤/萬元。該指標比日本等發達國家高3-5倍。

3.萬元GDP水耗。此為反映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2004年寧波市萬元GDP水耗為91立方米/萬元,2000年157.6立方米/萬元,水資源利用效率5年提高了40%。

4.能源結構優化率。這是反映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程度的指標,指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2003年寧波市以電力為主的清潔能源消費量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1.4%。隨著東海春曉氣田的建設,東海天然氣將于今年末供應寧波市場,成為寧波市清潔能源的一大重要來源。另外,浙江省正在進行引入LNG項目,寧波也將從中獲得一部分清潔能源。再加電力消費的適度增長,預計到2010年末,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可達到20%。但是,寧波在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和風力發電等新能源方面卻大大落后于許多城市。

5.工業重復用水率。它是反映工業用水效率的指標,也是評價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2002-2004年寧波市工業重復用水率分別達到22.52%、23.66%、28.19%,而日本工業重復用水率為69%。

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此為評價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2001-2003年寧波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1.1%、74.5%和77.5%。

7.SO2排放量。該指標為反映經濟發展造成環境污染程度的指標,從SO2減排和綜合利用角度可以反映循環經濟發展水平。2004年,寧波市SO2排放量達到20萬噸。

三、寧波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方面和主要領域

1.寧波發展循環經濟三大板塊、十大領域。一般說來,城市可以發展三種不同規模的循環經濟形式(見下表)。一是企業內的物質閉路循環(所謂小循環)。二是企業之間的物質閉路循環(即所謂中循環)。三是包括生產和消費整個過程的物質閉路循環(所謂大循環)。以此為基礎,要讓寧波未來的經濟增長實現變大和變輕的雙重目標,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或維度實施經濟活動的減物質化或“物質瘦身”運動。

寧波市的循環經濟重點發展領域應該包括以下三大板塊共十大領域:第一,生產范疇。包括: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清潔生產推廣、園區生態化改造等三大領域,形成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產業循環體系。第二,資源管理基礎設施。包括:水資源、能源、土地管理以及資源化產業的發展等四大領域。第三,生態保障支撐體系。包括:綠色消費方式、技術支撐體系、宣傳教育體系建立等三大領域。

2.寧波在“十五”期間應發展循環經濟七大產業循環體系。結合寧波的實際,建議寧波在“十五”期間發展循環經濟七大產業循環體系。

(1)石化產業循環體系。石化產業循環體系以寧波化工區為核心,以鎮海煉化已有的循環經濟試點為基礎,抓住百萬噸聚乙烯上馬和投產的契機,將循環經濟的試點推廣到整個園區,研究石化、電力、建材等產業鏈之間形成產業之間物資閉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以達到經濟獲利、環境質量改善和產業發展的目的。寧波化工區可以考慮學習丹麥卡倫堡工業園的模式。

(2)冶金產業循環體系。以寶新不銹鋼集團為主體,聯合寧波金田銅業集團公司、寧波寶新不銹鋼有限公司、寧波鋼鐵總廠、寧波興業集團、余姚舜奇有色金屬公司、浙江姚冶集團公司、寧波東方銅業總公司等。

(3)造紙產業循環體系。依托中華紙業等行業龍頭企業,圍繞“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清潔生產宗旨,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獲取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4)釀造產業循環體系。依托寧波KK啤酒等企業,釀造行業可以構建涉及釀酒工業、生態農業、畜牧業、醫藥工業等行業的聯合企業生態模式。釀酒生態園中動物排泄物和其他下腳料生產有機肥料用于生態農業,廢水進行再處理達到標準后作為園區綠化灌溉用水;生態農業能夠生產無污染釀酒原料,為生態釀酒方向提供物質保證;園區內各種綠化樹木使得氣候溫和濕潤,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充分富集和繁殖,穩定的微生物區系又使曲藥、窖泥在園區內可充分自然接種,為生態酒的釀造創造條件,也為公司廣大員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5)建筑與城市基礎設施產業循環體系。學習丹麥紐倫堡模式,形成蒸汽、熱水、石膏、硫酸和生物技術污泥等材料的相互依存、共同利用的生態產業園。

(6)旅游和循環經濟服務體系。以奉化藤頭村為范例,探索其他的創新模式,大力發展旅游和循環經濟服務體系。

(7)塑料靜脈產業。依托余姚的塑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再生塑料產業。

四、寧波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模式構想

1.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1)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政策措施,通過政府、企業與公眾的共同努力,走出寧波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努力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并舉”的原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堅持“全面部署、重點推進”的原則,實現企業、園區、社會的點線面三個層面的互動發展。

2.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目標。主要目標分為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2010年為近期目標,2020年為遠期目標。全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資源生產率高、廢棄物排放率低的清潔生產企業;創建一批循環經濟型工業(農業)園區;基本建成重點領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和危險物處置體系;基本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法規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形成具有循環經濟特色的經濟體系。萬元GDP能耗、水耗有所降低,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有所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有所下降,土地投資強度有明顯提高,廢物回收處理形成體系,生態工業園和生態小區建設有一定規模。

(1)2010年目標。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0.66噸標煤(當量值),比2004年下降20%。

全市萬元GDP水耗從2004年91立方米下降到60立方米,下降30%以上。

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7.5%提高到90%以上。

新能源在總能源中的比重占10%。

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2004年的28%上升到75%。

城市污染集中處理率由2004年的42%提高到75%以上。

城市污水處理率由2004年的3.3%提高到20%以上。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2004年的83%提高到99%。

全市70%的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達到節能50%的設計標準。

全市每公頃建設用地GDP產出率年均提高10%以上。

農村沼氣普及率達到適宜推廣農村沼氣農戶的30%。

(2)中長期(2011-2020年)目標。全面確立寧波發展循環經濟的運行機制和支撐體系,循環經濟觀念深入人心,節約型社會建設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萬元GDP能耗、水耗,工業用水重復率,土地集約利用率和產出水平等指標居于全國前列。到2020年基本建成資源循環式利用、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社會循環式消費新模式,促進經濟、社會、自然與人口和諧發展。

3.寧波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用循環經濟發展觀念統籌區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根據資源條件、區域和行業特點,合理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型效益農業,加快農業生產的集約經營步伐,實施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鼓勵發展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技術產業,支持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力度,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項目,通過強化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等途徑,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的循環體系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生態旅游業、生態交通的建設,積極發展現代商貿、電子商務、物流和信息服務業,努力倡導綠色消費。

(2)大力推廣清潔生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加大推廣清潔生產的力度,重點推進寧波市石化、冶金、電力、建材、輕工(包括造紙、紡織印染、釀造)等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強化全過程治理,提高物料的循環利用率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有效推行ISO14000認證工作,提高企業在生產中的環境管理能力。對廢棄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標準的企業以及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要依法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監督實施清潔生產方案。重視農業和服務業的清潔生產推廣,全面實現對生產污染物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防的轉變。

(3)加快園區的生態化改造。在區域層面建設循環經濟區,建成一批循環型工業園區、科技園區和物流園區,建成一批循環型產業集群區。用循環經濟發展理念規劃各類園區的生態化改造工作,有效推動區內資源的梯次開發和綜合利用,實現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大力開展對工業園區內企業的清潔生產、ISO14000認證和標準化管理工作,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集中供應、廢棄物集中醫藥回收、污染物集中處理體系建設,通過強化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等途徑,有效推進產業積聚和產業集群;積極倡導按照生物鏈規律,延長農業生產的產業鏈,建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監管,推進高效益農業產業基地建設。

(4)建成一批循環型企業。在一些大型企業開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廢物循環利用,使重點行業和主要產品的能耗、物耗、水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5)加強水資源管理。以加強保護、節約使用、循環利用為重點,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加強水源地和中下游環境的保護,積極推廣生態型水環境治理。加強用水管理,深化水價改革,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全面開展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大力實施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通知》(浙政辦發[2005]59號)要求,做好工業企業特別是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工作,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大力推進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綜合利用,加快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城市分質供水、居民用水階梯式收費的試點。

(6)加強能源管理。以能源的資源清潔化、利用高效化、機制市場化為重點,加強我市的能源管理水平。大力發展和推廣節能產品、節能建筑,進行節能化改造,重點抓好冶金、電力、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工作。通過實施階梯式和分時電價制度、限制發展高能耗產業、推進余熱發電與聯片供熱等措施,大力推進企業和居民節能工作;優先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和潮汐能,降低燃煤發電比重,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積極引進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資源,提高城市管道煤氣普及率,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

(7)加強土地管理。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市政府的有關政策規定,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完善土地利用計劃管理辦法,優先保證列入市循環經濟重點項目的建設用地需要。繼續實行建設用地投資強度和容積率“雙控”標準,全面執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倡導非農建設項目使用荒坡地。

(8)厲行節約用材,積極推行綠色建筑。制定主要原材料耗用定額,在企業生產、公共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等活動中減少原材料的使用,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在生產和建筑領域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鼓勵使用可替代材料,推廣使用新型建材,繼續提高散裝水泥使用比例;住宅小區的設計和建材的選擇要充分考慮采光、保溫和節約資源的需要,推廣使用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廢棄物加工生產的再生墻體材料,居民住宅符合節能建筑新標準;積極研究和拓展地下空間利用。試點千幢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

(9)大力發展靜脈產業。加強廢棄物回收和再生利用,培育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揀,促進廢金屬、廢塑料、廢橡膠、廢紙、廢玻璃、廢舊瀝青砼等的回收利用;加快建設廢舊家電、電子產品及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體系;規范廢棄物回收與拆解市場,防止廢棄物回收與拆解過程中的再污染,禁止進口洋垃圾;充分利用現有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扶持垃圾焚燒發電等資源再生利用產業,促進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合理規劃布點,鼓勵企業、社區、個人參與投資建立資源回收企業。

(10)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因地制宜推廣各種生態農業模式,保障生產無公害食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提倡生產有機食品;加快農業生產的集約經營步伐,推進高效生態農業園區的建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積極推廣沼氣利用技術和生態能源模式,鼓勵畜禽集中養殖,大力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漁業養殖排放水的生態化處理,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提倡使用有機肥,有效控制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繼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潔化美化農村環境。

(11)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促進海洋經濟發展。認真實施《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規劃綱要》,積極開展人工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努力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在近海區域建設一批海洋生態養殖區、人工增殖放流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窘ǔ烧憬:Q蟓h境監測體系,加強海洋污染的監測控制,切實改善海洋環境。

(12)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方式。在全社會倡導理性消費與綠色消費,抵制過渡包裝、奢侈消費等浪費資源的行為,抵制“白色污染”,治理“餐桌污染”,減少過度包裝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營造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氛圍??茖W組織城市交通網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逐步提高政府采購中可循環使用產品、可再生產品和節能、節水、無污染等綠色產品的比例。鼓勵公眾使用各類節水、節電和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綠色產品。鼓勵使用太陽能和沼氣,鼓勵垃圾分揀和廢物回收利用,鼓勵使用節水、節電家電產品和用具;繼續開展創建“綠色飯店”、“綠色醫院”、“綠色學校”、“綠色社區”活動;大力發展立體交通和公共交通,適當發展城市地鐵或輕軌,提倡使用節能環保型機動車。

(13)加快建設技術支撐體系。廣泛加強技術合作與交流,提高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引進消化能力和成果的轉化推廣能力,推動應用于循環經濟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廢棄物減量排放技術、回收處理和綠色再造技術,以及信息化、系統化生產和管理技術的開發。積極支持建立信息、咨詢、評估等技術服務系統。當前要重點研究開發分質供水和再生水回用技術,能源消費的減量化和綜合利用技術,建筑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居民大件耐用消費品的更新換代和回收利用技術,城市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資源化處理技術,包裝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農業污染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等。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業的科技資源,努力開發應用于循環經濟的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和資源化技術。

(14)完善三個激勵機制。即建立價格機制、投資機制及補償機制。價格機制主要包括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調整資源和最終產品的比價,促進資源的節約利用和回收利用。投資機制包括將循環經濟列入市本級和各縣(市、區)投資計劃,重大項目給予投資和資金補助或貼息貸款,各級銀行機構給予信貸支持。補償機制包括建立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補償機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消費者付費制度等,以補償抑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15)構建新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必須改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考核評價方式,建立起循環經濟各級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績考核制度。把解決資源要素制約的重要指標和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總量和經濟工作效果的統計范圍,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

(16)促成發展資金投入多元化。要把事關重大的循環經濟建設項目和科研項目優先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運用市本級公共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各級財政要按照事權財權相結合的原則,將循環經濟建設資金列入本級預算,并保持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長。要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與民間資本直接投資,以發行債券或設立開放式環境發展基金等方式吸收市內外社會閑散資金。要充分利用國外銀行貸款及各種環境保護專項基金,采取BOT、TOT等投資方式,籌集國際資金,促成循環經濟發展的多元化投資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曲格平.發展循環經濟是21世紀的大趨勢[J].中國環保產業,2001,(7).

[2]諸大建.從可持續發展到循環型經濟[J].世界環境,2001,(3).

[摘要]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發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寧波經濟的資源和能耗利用效率,指出目前寧波的經濟是以過度消耗資源為代價的。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寧波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另外,通過分析寧波循環經濟的三大板塊、十大領域、九大產業循環體系,提出了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加快園區的生態化改造、加強水、土地資源管理和發展靜脈產業等17個方面推動寧波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模式和構想。

[關鍵詞]循環經濟;資源利用效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