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下構建綠色物流模式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6 05:18:00
導語:循環經濟下構建綠色物流模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的基本概念
從生態學意義上理解,所謂循環經濟是一種保護地球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它強調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表現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自然資源一產品和用品一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從而使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盡可能小的程度。所以,從本質上講,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
結合可持續發展原則和現代化物流的內涵,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通過先進的物流技術和面向環境管理的理念,進行物流系統的規劃、控制、管理和實施的過程。
從循環經濟和綠色物流的含義可以看到綠色物流和循環經濟其實質是相同的,綠色物流是循環經濟在物流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國要大力推行循環經濟。就必須注重綠色物流的發展,循環經濟的發展依賴綠色物流,綠色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著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建立綠色物流的重要性
綠色物流適應了世界社會發展的潮流,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伴隨世界大市場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物流的作用日益重要,綠色浪潮惠及的不僅是生產、營銷和消費。物流的綠色化也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物流綠色也是物流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為現代新興行業,有賴于社會化大生產的專業分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物流要發展,一定要與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緊密銜接,人類的經濟活動絕不能因物流而過分的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復污染??梢?,綠色物流是物流發展的必然。
物流綠色也是物流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為現代新興行業,有賴于社會化大生產的專業分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物流要發展,一定要與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緊密銜接,人類的經濟活動絕不能因物流而過分的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復污染,可見,綠色物流是物流發展的必然。
綠色物流還是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據統計,產品從投產到銷出,制造加工時間僅占10%,而幾乎90%的時間為儲運、裝卸、分裝、二次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因此,物流專業化無疑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礎。但當前物流基本上還是:高投人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運作模式,而綠色物流強調的是;低投人大物流的方式,顯而易見,綠色物流不僅是一般物流的節約和降低成本,更重視的是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節能高效少污染,它對生產經營成本的節省可以說是無可估量的。
綠色物流的建立,更有利于全面滿足人民不斷提高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物流作為生產和消費的中介,是滿足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基本環節。而綠色物流則是伴隨著人民生活需求的進一步提高,尤其是綠色消費的提出應運而生的。試想再綠色的生產和產品。如果沒有綠色無污染物流的維系,綠色消費就難以進行。同時,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意味著生活的電子化、網絡化和連鎖化,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連鎖經營,無不有賴于綠色物流,可以說沒有綠色物流,就沒有人類的休閑自在。
3循環經濟的發展原則
(1)減量化原則。
循環經濟的第一法則是要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因此又叫減物質化。換言之,人們必須學會預防廢棄物產生·而不是產生后治理。在生產中,制造廠可以通過減少每個產品的物質使用量、通過重新設計制造工藝來節約資源和減少排放。例如,輕型轎車既節省金屬資源又節省能源,仍然可以滿足消費者關于各種轎車的安全標準,而光纖技術能大幅度減少電話傳輸線中對銅線的作用。
(2)再利用原則。
循環經濟第二個有效的方法是盡可能多次以及盡可能多種方式地利用人們所買的東西,通過再利用,人們可以防止物品過早成為垃圾。在生產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標準尺寸進行零部件設計,以避免更換整個產品。在生活中,人們把一樣物品扔掉之前應該想一想在家中和單位里再利用它的可能性。確保再利用的簡易之道是對物品進行修理而不是頻繁更換。人們可以將合用的或可維修的物品返回市場體系供別人使用或捐獻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以增加消費品循環使用的頻率。
(3)資源化原則。
循環經濟的第三個原則是盡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資源化。資源化是把物質返回到工廠在那里粉碎之后再融入新的產品。資源化能夠減少人們增建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場的壓力,制成使用能源較少的新產品。資源化方式有二:一是原級資源化,這是最理想的資源化方式,即將消費者遺棄的廢棄物資源化后形成與原來相同的新產品。二是次級資源化,即廢棄物被變成不同類型的新產品。原級資源化在形成產品中可以減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而次級資源化減少的原生物質使用量最多只有25%。與資源化過程相適應,消費者和生產者應該通過購買用最大比例消費后再生資源制成的產品。以使循環經濟的整個過程實現閉合。
3R原則在循環經濟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人們常常簡單地認為所謂循環經濟僅僅是把廢棄物資源化,實際上循環經濟的根本目標是要求在經濟流程中系統地避免和減少廢物,而廢物再生利用只是減少廢物最終處理量的方式之一。綜合運用3R原則是資源利用的最優方式。
4基于循環經濟的物流模式
首先,目前的物流模式之所以制約循環經濟發展,是由于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存在管理割裂與運作分散問題,因此必須將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實施有機結合,建立能夠使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整體優化的物流模式。其次,循環經濟理論認為,循環經濟具體體現在經濟活動的三個重要層面上,以實現三個層面的物質閉環流動為首要目標。在企業層面上,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在區域層面上,形成企業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建立工業生態園區;在社會層面上·通過廢舊物品的再生利用,實現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物質和能量的循環。綜合上述兩點因素,并結合物流活動的自身特點,本文認為基于循環經濟的物流模式應包括企業、供應鏈、社會三種類型。
4.1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物流模式
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物流模式是由企業的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組成的閉環系統,其結構如圖l所示。傳統的企業物流模式一般是從原料采購開始,終止于消費者手中,企業輸出生產品,副產品作為廢棄物處理。而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物流模式要求企業物流管理延伸到廢棄產品的回收領域。構建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物流模式具有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優勢。首先,從技術角度,企業使用原材料的種類有限,企業熟悉其原材料的性質,具有再生利用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對于生產過程中的廢品再生利用,可以避免浪費和減少原材料輸入;其次,從管理角度,企業內部的循環便于操作,可以減少距離成本和避免交易成本。
4.2基于循環經濟的供應鏈物流模式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谘h經濟的供應鏈物流模式應涵蓋所有供應鏈上的企業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的物流活動,其結構如圖2所示。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由于市場需求的多變性與不確定性。導致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需要動態更新,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復雜性和動態性。此外,由于供應鏈節點企業組成的跨度或層次不同,供應鏈往往由多種類型、多個國家的企業構成,并且存在若干個不同范圍的資源循環。因此,在基于循環經濟的供應鏈物流模式構建過程中,需要加強協調管理的工作
4.3基于循環經濟的社會物流模式
基于循環經濟的社會物流模式不僅應包括社會經濟系統內部的物流活動,還應包括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的物流活動,其結構如圖3所示。基于循環經濟的社會物流模式的總體目標是保證在一定時間內,使得自然環境系入的資源最小化,同時社會經濟系統向自然環境系統輸出的各種廢棄物也達到最小化。構建基于循環經濟的社會物流模式,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物流模式的運行機制。在基于循環經濟的社會物流模式構建過程中,物流活動的相關管理部門應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運行機制,規范社會物流活動,促使企業采用低能耗、少污染的物流技術,并進行廢物回收與再生利用,實現物流活動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同優化。
(2)物流模式的運作組織。社會物流活動的規劃、管理與執行,都是由一定的組織完成的。不同的組織模式與職能分工。對物流模式的運作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對資源利用和環境的影響也不相同。在基于循環經濟的社會物流模式構建過程中,應整合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運作組織,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3)物流基礎設施。物流基礎設施是承載物流作業的大型物流設施,包括運輸線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企業內部的倉庫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布局對社會經濟系統、自然環境系統具有很大影響,合理的設施布局可以減少迂回運輸,提高運輸設備利用率,進而減少尾氣與噪聲污染等環境問題。
(4)物流信息網絡。在國際互聯網、區域公用經濟信息網等平臺上,應用信息技術建立社會物流信息網絡體系,可以實現物流信息集成與共享,加快信息傳遞速度,減少物流活動的不確定性與盲目性,從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與物質資源的消耗。
5結語
綠色物流作為一種新型的物流模式,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所在,它是為了抑制物流在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環境的凈化,其目標是將環境管理導人物流業的各個環節,加強物流業中保管、運輸、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各環節的環境管理和監督,有效遏止物流業發展造成的污染和資源浪費。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環境污染的最小化。它不僅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符合時展的要求和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利益。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戰略,既可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又有明顯的社會價值。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物流,促進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這樣才能促使我國物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毛如柏。馮之泣,論循環經濟[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陳逮,現代綠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兜口],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8001
[3]林教松,鐘唯希,對發展綠色物漉的思考[J],物流,2002
摘要:發展循環經濟要求從整個社會角度來考慮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綠色物流是循環經濟思想在物流中的具體體現。在可持續思想的指導下,企業必須大力提倡綠色物流。首先介紹了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的基本概念,說明了建立綠色物流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循環經濟的發展原則,在此原則基礎土,構建出了綠色物流模式。
關鍵詞:循環經濟;綠色物流;發展原則;物流模式
- 上一篇:實驗小學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
- 下一篇:機關單位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