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提高內部經濟效益論文
時間:2022-05-29 04:38:00
導語:整合資源提高內部經濟效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交易費用的內涵探討;煤炭企業內部發展循環經濟的合理性分析;煤炭企業內部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市場運行是需要成本的,而企業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節約了市場的交易費用、使交易費用不能像在傳統經濟學中那樣被忽略、市場與企業之間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我國煤炭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減少交易費用就必須把資產專用性高的資產轉移到企業內部、我國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中采用內部模式還是是由我國的具體國情來決定的、煤炭企業應當采取積極措施來加以應對、煤炭企業自身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障礙頻頻出現等,具體請詳見。
一交易費用的內涵探討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納德o科斯在1937年發表了名為《企業的性質》的著名論文,開創了企業性質探討的新局面。他認為,市場運行是需要成本的,而企業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節約了市場的交易費用,其可以簡單的歸納為發現價格的成本以及談判、簽訂和執行合同的成本。企業和市場是兩種協調勞動分工的不同方式,當市場交易不存在交易費用或交易費用較低時,市場完全可以代替企業來發揮組織生產的作用。但人是有限理性的,同時信息的收集、處理以及傳遞都是需要成本的,這便使交易費用不能像在傳統經濟學中那樣被忽略,由此可得出企業存在的原因在于其對交易費用的節約,并且其規模的邊界線在于企業的邊際管理費用等于市場的邊際交易費用。奧利弗o威廉姆森進一步發展了交易成本理論,他提出了資產專用性的概念,資產專用性是指"當某項投資一旦形成某些資產就很難再作重新配置使用,除非它們在轉移配置中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他認為,在契約簽訂以前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一旦一方的投資轉變為固定資產,由于資產專用性的存在,另一方在有限理性的指引下便會產生對資產專用性方要求重新談判的傾向,從而重新分配本來屬于資產專用性方的利潤。因此,一定程度的資產專用性要求采用企業一體化的產權組織形式,長期契約有利于保證專用性資產的結合效率。阿爾欽和德姆塞茨反對科斯對于市場和企業的區分,他們認為市場與企業之間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企業只不過是為了減少團隊生產中的搭便車行為而形成的契約連接。張五常(1983)甚至認為,沒有必要存在"企業"這個概念。雖然學界對于企業的性質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他們都承認交易費用在企業、市場劃分中的重要作用,企業的出現最終還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
二煤炭企業內部發展循環經濟的合理性分析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它是對傳統"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流動發展模式轉變的結果,采用了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即"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在此閉路環流系統下人們將逐漸改變過去只注重高消費,而對自然環境置之不理的觀念,通過廢棄物的循環使用,使資源效用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我國煤炭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我國煤炭企業規模較小的現狀必然導致行業內部的過度競爭,資源大量浪費,供給總量難以有效控制,經濟效益低下等弊端。而要解決此矛盾一方面要通過煤炭企業的資源整合,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則要鼓勵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內部經濟效益的提高。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企業自我發展,另一種是以循環產業園區為依托,具體到我國則主要采用前一種方式,這主要是由交易費用的節約程度決定的。
(1)威廉姆森認為,對于已有企業而言,要減少交易費用就必須把資產專用性高的資產轉移到企業內部,而資產專用性低的資產則要由市場來配置。煤炭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無論是配套機器還是廠房等都很難轉作它用,其資產專用性較高。因此,通過內部發展循環經濟煤炭企業便可以達到減少合同簽訂、執行、監督成本的效果。
(2)我國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中采用內部模式還是是由我國的具體國情來決定的。由于我國煤炭企業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其市場意識普遍不強,在合同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違約現象十分嚴重,一旦其它企業建立了配套循環設施,在位企業便認為有機可乘,單方要求配套企業增加支付費用。這便使其它企業參加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積極性普遍較低,企業內部發展循環經濟便成為唯一選擇。同時,煤炭企業所處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信息傳遞、處理的成本較高,也是制約與其它企業交流的現實障礙。
三煤炭企業內部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建議
(1)面對循環經濟主要由煤炭企業自身來發展的現狀,煤炭企業應當采取積極措施來加以應對。首先,面對資金不足的困難,大型煤炭企業可以采取上市的手段來籌措,廣泛吸收利用社會閑置資金,同時也有利于及時把握市場信息;其次,應當加大科研投入,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以消化吸收,建立起適合自身的循環經濟模式,在此過程中職工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重要方面。再次,煤炭企業自身發展循環經濟并不是單純的自我發展,還需要其它企業的積極配合,在不斷發展中共同進步,在此過程中企業的契約意識便變得十分重要。
(2)在當前制度條件下,煤炭企業自身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障礙頻頻出現,政府應當不斷加強制度創新來加以促進。面對企業資金不足的局面,政府應當設立促進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項基金來加以扶持;而技術的不足,不但需要政府加大研發投入,更需要其采取積極措施把技術供給與需求相聯結,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由于我國煤炭企業的主體是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產權界定在這里便成為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合理界定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及收益權等是實現煤炭企業主動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力機制。當然促進煤炭企業自身發展循環經濟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這便是制度創新中的非制度因素。
通過建立企業內部的小循環來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方式,但是事物是不斷發展的,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建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使自身不斷融入到循環型社會的大循環中便成為煤炭企業在未來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黃凱南,黃少安.企業的性質:契約理論和演化理論的比較融合[J].求索.2008(4)
[2]宋曉倩.東西部煤炭企業資源整合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學位論文.2005
- 上一篇:工商系統行政復議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員工擁護理順內部關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