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價值論下循環經濟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1 02:46:00

導語:生態價值論下循環經濟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價值論下循環經濟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生態價值生態經濟價值

【論文摘要】循環經濟作為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建立在勞動價值論的荃礎上,而且體現了生態價值論的荃本理念。在循環經濟活動中人們以復雜勞動創造了價值,復雜勞動主要包括通過科技創新對工業工藝流程進行改造,通過系統工程協調工業布局。人們不僅在循環經濟中創造了價值而且保護、節省和儲存了生態價值,因為循環經濟拓寬了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提高了單位資源的產出率,降低了單位產品的資源消耗。傳統工業經濟發展的問題在于沒有解決勞動價值和生態價值的平衡關系,對勞動價值的單一追求,意味著對生態價值的忽視,這是工業經濟發展思路狹隘的致命之處。生態經濟價值是循環經濟富有特色的價值形態,體現了循環經濟將勞動價值和生態價值兼顧和融合的特點,體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視野即經濟活動應該具有環境良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態經濟價值是在勞動價值與生態價值對立關系基礎上實現統一關系的產物,體現了經濟領域中的價值關系辯證法。

一、生態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共同構成經濟價值理論體系

將經濟與價值聯系起來進行哲學思考,馬克思做出了杰出貢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了經濟與價值的關系真理。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馬克思的價值論貢獻是偉大的,主要在于勞動價值論。當考察當下人類遇到的環境與經濟關系問題時,我們發現僅僅以勞動價值論來說明現時代的自然資源、勞動、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是遠遠不夠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就當時的研究條件和應用條件,重點揭示了微觀領域的勞動價值關系,對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作出了近似于忽略不計的處理。隨著經濟學的深人發展和人類經濟生活的拓展,經濟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勞動范疇。

馬克思在其《資本論》(第一卷)中引用威廉·配弟的話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馬克思在這里承認了經濟財富的全面價值來源在于人類勞動和土地等自然資源。遺憾的是馬克思賦予了勞動以價值,卻沒有賦予土地等自然資源以價值,而僅僅是承認自然資源的使用價值。“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在這個物并不是由于勞動而對人有用的情況下就是這樣。例如,空氣、處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使用價值與價值是不相容的關系。

由于自然物的使用價值是無法計量和難以比較的,而經濟學基本上沿著數學化的方向發展。長期以來經濟學的發展沒有重視自然資源,不僅僅是因為其與人類勞動的區別,還因為其不容易量化和比較的特征。自然資源作為一個既沒有價值當然也不能以數量進行比較的財富來源,在經濟學發展的第一階段被忽略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作為后來者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前人的理論創造,也不能無視現實的要求。立足于現實,從邏輯上說,生態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的補充,二者共同構成經濟價值理論體系。我們僅僅從勞動創造價值的角度來談自然資源的價值是不合適的,因為勞動價值論的學術前提與生態價值論是不同的。比如說,以前人們說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該結論顯然是從勞動價值論出發的。自然資源沒有價值,是違背常識的。中國的《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都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當作價值的第一含義,現在看來,這些解釋都將價值的含義作了狹隘的理解。相反《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把價值的常識理解當作價值的第一含義。"value:qualityofbinguseful。:desir-able:有用性,重要性,價值”。從常識的角度來說,價值既包括可以數學計量的勞動價值,也應該包括不能數學計量的,如使用價值。在使用價值概念中,漢語構詞是偏正結構,暗示了“使用價值也是價值”的理解。由于馬克思明確劃分了價值與使用價值,所以就造成了學術界對自然物價值的誤解。實際上馬克思談到的價值不是“價值”,而是勞動價值,用勞動價值代替價值,有以偏概全之嫌,并且很多事情就說不通了。因為就概念來說,價值的寬泛含義顯然不是勞動價值所能涵蓋的。但是把馬克思理解的價值表述為“勞動價值”,那么自然物的價值就容易理解了:自然物不是人類的勞動創造,沒有勞動價值,但是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所以顯然是具有價值的。既然自然物有價值,那么保護環境和節省利用自然資源就合情合理了。要不,說自然資源沒有價值,那么就可以浪費自然資源了,這根本說不通。

由于概念使用和理解上的問題,我們誤解了馬克思,馬克思的價值是指勞動價值,不是一般所指的“價值”。從邏輯上說,一般意義上的價值應該包括所有的價值形態,如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經濟價值、科學價值、審美價值、倫理價值、宗教價值,等等。這樣的話,我們在勞動價值之外,就能夠承認生態價值的存在了。生態價值的存在證明自然資源和環境對人類來說是有價值的。從哲學角度來說,自然資源作為客體滿足人類作為主體的各種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具有價值是我們保護環境的價值前提。沒有對自然資源和環境價值的肯定,循環經濟的保護環境初衷是不可思議的。

自然環境不僅具有價值,而且具有人類所不能創造的價值。人類憑借自己的腦力和體力,長期致力于經濟財富的創造,以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創造巨額財富使得人類對自己的創富能力的認識急劇膨脹,人類獲得了有史以來最積極的自信心。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創造一個自然界作為自己的生存環境,人類的創作力不能代替自然界的創造作用。美國科技界啟動“生物圈2號”工程,目的是再造一個人類的生態系統,可是最終失敗了?!吧锶?號”工程的失敗讓我們懂得,目前自然界是人類不可替代的生態系統。實事求是地說,迄今為止人類所有的創造都直接或間接地體現了人類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在很多的方面并沒有考慮到自然界生態循環的規律要求,比如工業流程的孤立設計就與物質、能量的自然生態循環相違背。人類與自然不協調的經濟行為破壞了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關系及其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告訴人們,人類應該在自然界面前謙虛一點,人類經濟行為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自然界的規律要求,人類的創造不能取代自然界的創造。人類社會不過是整個自然界系統的一個部分,這個系統的命運不是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對自然界的作用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要取決于自然界的選擇,這就是“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

自然界對人類的價值體現在真、善、美多個方面?!罢妗钡膬r值體現在人類科學研究、模仿自然界智慧等方面?!懊馈钡膬r值就是自然界為人類提供審美對象、影響人類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善”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經濟、生活、宗教等方面,其中自然界的經濟價值是本文的主題之一。自然界的經濟價值絕不僅限于傳統經濟粗放利用的自然資源價值,比如森林作為木材的價值。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自然界經濟價值的發揮取決于生態條件的狀況。直接來自于自然界的經濟資源同時也是生態資源,同一資源綜合地發揮著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由于生態價值的作用,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得到了可持續的發展。

自然界對人類的價值不僅體現為自然界對當代人類的價值作用,也包括自然界對人類后代的價值作用。人類后代的命運寄托于現有的自然資源能否有效的保護,也就是說自然資源的生態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保證人類后代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其他價值。生態價值是自然資源的基礎價值,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是以生態價值為基礎的,生態價值的缺失將大大降低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耕地的沙化就大大降低了糧食的產量和質量。人類的發展不僅是自身種的延續,還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生態條件。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然建立在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存在上,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存在有利于自然資源生態價值的發揮。

廣義而言,生態價值不僅包括自然界對人類的生態價值,還包括人類對自然界的生態價值。自然界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對人類正面的價值作用。人類的思想和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對自然界—人類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影響,所以人類對自然界具有價值關系,人類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都體現了對自然界的良好價值。

二、循環經濟:創造價值

既然生態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共同構成經濟價值理論體系,那么自然界創造的生態價值以及人類創造的勞動價值就是經濟價值體系的主要構成部分,也就是說經濟系統所涉及的價值類型至少包括生態價值和勞動價值。新古典經濟學認為生產要素主要是三類:自然資源、資本和勞動。當然與此相應地就產生了三大價值:自然資源和環境價值、資本價值以及勞動力價值。從終極源頭來說,資本價值來源于勞動創造價值。也就是說,經濟活動中主要包括兩類價值即勞動價值和生態價值。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運作模式,相對于傳統經濟模式在價值創造方面,必然具有更大的優勢。那么循環經濟是如何創造價值的呢?循環經濟作為人類的行為選擇,它創造的價值必然是人類勞動創造的價值,而不是自然界創造的價值。自然界創造的價值集中于人類經濟活動開始之前。經濟活動開始之后,主要是人類勞動創造價值,無論這種勞動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相比較而言,循環經濟要比傳統經濟更能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循環經濟創造價值的主要手段是科技進步和策略智慧。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循環經濟創造的價值主要是由人類的復雜勞動帶來的。

循環經濟中的人類復雜勞動是立足于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等生態目的的勞動。具體來說,包括各經濟環節的技術改造、工業流程重組、產業銜接整合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循環經濟關注的重點不再是經濟環節的微觀部分,而是經濟運行的宏觀系統以及系統之間的聯系和協調。為了發展循環經濟,我們要改造工業流程,對工業環節進行技術改造,最終要實現經濟系統與自然界生態系統的良性對接。

循環經濟創造價值,“創造”一詞在這里的意思決不僅僅是源頭性的產生,還包括價值的儲存和轉移。在循環經濟中,人們的勞動創造經濟價值。人類節省資源和減少污染排放的行為也是勞動,創造的是生態價值。人類的循環經濟行為阻礙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對自然環境是有益的,這反過來又有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具有生態價值。當然循環經濟創造的價值主要還是經濟價值。自然界創造的生態價值在循環經濟中被節省、儲存和循環,體現在不同層次的生產成品上。人類減少污染排放而產生環境價值,降低了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相對于傳統經濟粗放利用自然資源價值的方式,循環經濟變相地創造了生態價值。在經濟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了自然資源利用率,就會延長自然資源的存續和保護環境,所以說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顯著的生態價值。

具體來說,循環經濟創造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原材料、能源開發環節。在該環節,循環經濟由于置人了保護環境的理念,提高了自然資源的回采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同時重視開發可再生能源,而避免了由于大規模開發不可再生資源而威脅人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把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進行區別和采取不同策略,就是基于循環觀念的引人和理解。實際上不可再生資源就是資源循環生成極其緩慢的資源;可再生資源就是循環生成比較快的資源,如風、太陽能等。循環生成緩慢的資源作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具有維持環境穩定和完整的生態作用,其開采和使用應該降低,否則生態環境將面臨較大威脅,人類將難以適應環境的巨大變化。相反,循環生成快的資源具有無限的可利用量,并且大規模利用不影響環境的美麗、完整和穩定,沒有明顯的生態負面作用,并且充分利用了不斷循環產生的大量資源和能源,為大規模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2)工業“三廢”的回收利用環節。適度延長工業流程,整合工業布局,對工業“三廢”進行再加工和深加工,既提高了單位資源的產品產出率,又減少了污染排放,對生態環境具有增益作用。比如糖廠的甘蔗渣和甜菜渣可以用來造紙,造紙排放的廢水可以用作水泥制造。(3)消費品報廢后回收再利用環節。隨著經濟發展,報廢的消費品數量日益增大,其占有的可利用資源相當可觀,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加強對報廢消費品中可利用資源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比如報廢的家用電器,其中有很多零部件具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另外像汞等有毒的物質會因為不回收而污染環境。

總之,循環經濟是將經濟過程的循環與生態系統的循環融合起來,協調經濟循環與生態循環,減少兩個循環之間的沖突,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目標。

三、生態經濟價值:循環經濟的價值選擇

循環經濟是一種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誕生的背景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工業經濟,從傳統工業經濟到循環經濟經歷了一個辯證的發展過程。傳統工業經濟以“大規模消耗自然資源、造成大規模環境污染”為主要特征,該經濟模式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社會負面效應,從而引發了人類對可持續發展的擔心。為了確保人類的經濟前景,循環經濟模式應運而生。循環經濟從微觀上說,起步于工業流程的生態設計.如清潔生產,還有垃圾等工業排放物的再利用,但是由于經濟屬于宏觀范疇,其涉及范圍遠遠超過工業工程,在單一的工業工程之外,循環經濟發展了不同的工業工程之間的復合設計、不同企業之間的工業工程循環設計,以及不同產業之間的循環設計,最后是經濟活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復合設計和循環運作。這個從微觀到宏觀的過程反映了循環經濟由循環工藝到循環經濟的發展歷史。

循環經濟模式與傳統經濟模式區別的關鍵在于不同的經濟價值觀,即在經濟活動的價值追求中體現了不同的經濟目的。傳統經濟模式的目的是在不斷降低成本的基礎上生產和銷售更多的商品,獲取利潤,積累財富。由于人們對成本的理解是狹隘的,沒有考慮環境成本,所以這樣建立起來的經濟模式利用了甚至是浪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破壞和污染了自然環境,總之是犧牲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循環經濟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基礎上兼顧了生態環境的規律要求,體現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節約利用,同時減少了排放物,有利于環境凈化和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價值觀上,循環經濟與傳統工業經濟的差別是明顯的。傳統工業經濟只追求經濟價值,沒有考慮生態價值等其他價值的意義。循環經濟不僅體現了經濟價值,而且體現了生態價值,這種對多種價值的兼顧使得我們發掘出這樣一種價值,即生態經濟價值。所謂生態經濟價值就是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融合的價值形式,是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共生、兼顧的產物。循環經濟的發展意味著原有經濟模式的調整,意味著過高的經濟增長會出現減緩甚至是負增長,所以發展循環經濟就是暫時犧牲部分經濟價值,保護和發揮更大的生態環境價值。這是對過去片面強調經濟價值的一種糾偏,糾偏的目的在于實現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在經濟活動中的相對平衡。我們知道健康的必然是相對平衡的,相對平衡的經濟活動、價值結構有利于經濟長期健康地發展即可持續發展。

傳統工業經濟單一地體現了經濟價值,循環經濟不僅體現了經濟價值,而且補充體現了生態價值,這是對傳統經濟的價值結構的有效調整。由此可提出如下問題:有沒有一種經濟模式單一地體現生態價值,而沒有經濟價值?在比較傳統經濟與循環經濟的背景下提出這個問題是合乎邏輯的,但是從事實的角度來說沒有意義。因為經濟價值是所有經濟活動的核心價值,取消了經濟價值,也就無所謂經濟活動、經濟發展和經濟模式了。

人類現在的經濟活動之所以要兼顧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因為經濟活動是一個系統,相比較生態系統來說,它只是一個微觀的系統,該系統的健康運行要受到其環境的嚴重制約。經濟活動的環境就是包括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在內的宏觀系統。有人說,經濟學家把生態環境當作經濟活動的一個微觀系統來研究,而生態學家則把經濟活動當作生態系統的一個微觀部分來研究。這話說的是對的,學科研究的視角差異必然造成世界理解的差異。簡單比較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誰比誰更宏觀,沒有太大的意義。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關系本來就不是宏觀與微觀的關系,不是一個誰包含誰的關系。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是一個交叉關系結構,兩個系統有一個巨大的重合部分。如果說這兩個系統沒有重合的部分分別體現了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那么這個重合的部分就體現了生態經濟價值。只有這一部分才最有價值,真正體現了這兩個系統關系發展的前景,體現了人類對經濟發展的期望。公務員之家

循環經濟概念中的“循環”一詞來源于生態循環,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和信息循環。循環經濟概念的構成本身就體現了將經濟活動與生態運行進行融合與協調的愿望。經濟活動中違背循環原則的流程必須減少,通過經濟循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能源和信息。經濟活動應根據資源循環速度來區別對待自然資源。1.對幾乎不可能循環恢復、探明儲量稀少的自然資源和能源要竭力保護和循環利用,如稀有金屬等;2.對幾乎不可能循環恢復、探明儲量較大的自然資源和能源要節約利用和循環利用,如煤炭、石油和鐵礦等;3.對循環恢復快的自然資源、能源要大力開發利用,如太陽能、風能、海水等;4.對生態循環和工業循環由于惡化而造成的“廢物”要嘗試開發利用,如沙漠、污染物等。循環經濟的發展應該立足于生態經濟價值的發揮。生態經濟價值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價值趨向,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體現在價值觀層面,這決定了其作用遠遠勝過對經濟系統微觀環節的改造。

綜上所述,循環經濟是對傳統工業經濟的背叛,背叛的主要表現是價值理念的補充和更新。傳統工業經濟的價值理念是勞動價值論。由于歷史的原因,經濟財富雖然來自于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加工,但是自然資源的價值被忽視了。循環經濟將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生態循環結合起來理解和組織,兼顧了勞動價值和生態價值雙重價值標準。生態經濟價值標志著人類對經濟價值的理解走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勞動價值論。人類只承認勞動價值,其主要結論是“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自然物沒有價值”;在第二階段,人們提出了生態價值論,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開始被承認,但是傳統價值理念的影響為其確認制造了很多困難,生態價值論處于與勞動價值論對立并且艱難生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后期,聰明的人們開始尋求二者的融合,并且有了初步成果,這就是經濟生態價值的提出。由此生態經濟價值論正式誕生,它標志著人類對經濟價值的理解完成了一個“正一反一合”的周期。如果說傳統工業經濟的價值理念是勞動價值論的話,那么循環經濟的價值理念就是經濟生態價值論。從學術界爭論的情況看,人們往往糾纏于勞動價值論和生態價值論的對立關系,這是幼稚的,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對立關系中實現統一的過程,只有統一關系才能代表事物的新階段和相對高級的階段。經濟價值在經過了勞動價值論、生態價值論之后,以集大成的方式在經濟生態價值論獲得了巨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