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電力業循環經濟發展

時間:2022-11-30 11:21:00

導語:小議電力業循環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電力業循環經濟發展

目前電力行業的發展受到了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制約,建設電力循環經濟成為實現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國電力工業已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突破9億千瓦,標志著我國電力工業發展實現了新跨越。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一、電力行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從物質流動的方向看,傳統的經濟活動是由“資源-產品-廢物”所構成的單向流動的生產過程,是一種線性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通過把資源最終變為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循環經濟模式,是由“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構成的循環流動的生產過程,是一種循環發展模式,其特點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因此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

電力是能源生產和轉換行業,屬于資源密集型產業。在建設和生產運營中需要占用或消費包括土地、水資源、各種原材料等資源以及煤炭、石油、燃氣等各類能源,根據能源轉換種類的不同,還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污染物和廢物的排放,占用環境容量。因此,電力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具有基礎性、關鍵性、長期性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我國電力行業建立了較系統的行業規范、標準和管理體系,通過技術升級、技術改造及節能降耗、達標創一流、清潔生產等與效益、資源、環境目標相結合的管理,在循環經濟基礎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做出了貢獻。“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我國電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發電比例持續提高。但是,從發展循環經濟的本質要求看,仍是任重而道遠。

從電力行業的生產過程來看,其發展循環經濟中的主要內容包括:在生產過程中,如何合理地轉換一次能源,提高能源的轉換效率,減少自身的能源消耗、資源消耗,減少污染物及廢物的產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進廢物資源化等;在輸送過程中,如何提高輸送效率,減少輸送成本及占地,減輕電場、磁場的影響等;由于電力發、輸、用瞬時完成的特點,電能的合理使用對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電力行業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措施

(一)優化電源結構,降低能源結構污染

1、優化火電配置。據中國統計年鑒,2008年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7%,天然氣占3.8%,水電等占8.9%;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煤炭占76.7%,石油占10.4%,天然氣占3.9%,水電等占9.0%。首先,要從源頭上削減、降低能源結構污染,戰略上就必須重點開發清潔能源,提高水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在電源中的比重;其次,要在立足于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的基礎上,有計劃、逐步地把規模小、效率低、煤耗高、資源浪費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小火電機組關掉,有步驟地使火電大機組占有絕對優勢。

2、加大水電開發力度。水資源是一種清潔、廉價、可再生的資源,水資源的這種自身所具備的特點就已經決定了水電資源的開發必將成為我國未來構筑綠色電源結構建設的主體。根據2009年國家發改委的全國水力資源最新復查成果,我國大陸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在1萬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條,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60,829億千瓦時,平均功率為69,440萬千瓦;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54,164萬千瓦,年發電量24,740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40,180萬千瓦,年發電量17,534億千瓦時。

3、提高風力發電在電源結構中的比重。風能資源屬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開發使用過程中對環境污染較小。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陸地50m高度風能儲量約5億千瓦,海上可開發和利用風能儲量約7.5億千瓦,共計12.5億千瓦?!吨袊L電發展報告2010》顯示,2009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1,38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球每三臺新安裝的風電機組,就有一臺在我國。全球風能理事會蘇思樵預測,2010年底或2011年底,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頭號風電大國。我國的風能潛力巨大,到2020年的風電累計裝機可以達到2.3億千瓦,相當于13個三峽電站;總發電量可以達到4,649億千瓦時,相當于取代200個火電廠。

4、加快核電發展速度。核電以其清潔、經濟、安全的綜合特性,被視為未來能源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截至2009年底,核電裝機容量908萬千瓦,約占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的1%;我國核電項目在建規模達2,192萬千瓦,共20臺機組,已成為世界上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2010年我國研究調整了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沿海核電發展,并積極推進內陸核電項目。截至2009年,我國沿海地區已建成的核電站有6座,另外還有10座正在建設當中。隨著內陸城市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和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增大,內陸核電項目也將起步,湖南、湖北、江西等多個內陸省份都有發展核電的計劃。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投入使用的核電裝機容量將從目前的尚不足1,000萬千瓦提高到7,500萬千瓦。屆時,核電占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將從目前的2%提高到5%左右,從而進一步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

(二)企業層面實施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對傳統污染防治方式的突破,是從源頭預防抓起,盡可能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和原材料轉化率,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污染,是循環經濟的基礎和手段。在企業層面上推進清潔生產,也是國內外推進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燃煤發電站占全國發電裝機的76%,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83%,燃煤電廠是我國電力結構的主體。而我國煤炭的硫分在0.2%~15%之間,多數為0.5%~3%,平均1.72%,工業鍋爐用煤的平均硫分為2%。在我國煤炭年總產量中,低、中、高硫煤各占17%、58%和25%,雖然高硫煤只占全國煤產量的1/4左右,但高硫煤所造成的SO2污染卻相當嚴重。目前,“十二五”燃煤電廠氮氧化物的相關排放標準正在制定中,而且“十二五”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的減排力度將更加嚴格。

實施清潔生產,必須優先以燃煤發電站為對象,根據《清潔生產促進法》推行清潔生產,抓好電力企業污染防治,控制和治理工業污染源。(1)要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以資源節約、減少環境污染為主要指標的電力清潔生產指標評價體系及實施辦法、電力清潔生產審計指南等規范化、指導性文件,指導電力企業實施清潔生產,促進電力環保工作的開展;(2)選擇污染嚴重的企業,促進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建設清潔生產示范試點工程,實現電廠沖灰水等廢水的“零排放”;(3)大力推廣和使用煤炭開發和利用中減少污染、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轉化、燃燒和污染控制的新技術。例如,潔凈煤發電技術,提高煤炭效率、減少粉塵及SO2和NOx等,有效地減少CO2的排放。

(三)行業層面以項目為載體構筑合理產業鏈條。循環經濟強調的就是物質的循環和再利用,不認為有“廢物”,而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單個企業的清潔生產和場內循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肯定有場內無法消耗的部分廢料和副產品,必須組織場外的物質循環,建設行業性生態工業園區。對于燃煤發電廠,就要強調對熱能的梯級利用、對副產品和廢物進行綜合利用等。例如,可以構筑下述幾方面的產業鏈條:(1)利用除塵脫硫的副產品脫硫石膏,用于水泥、其他建材制品、土壤改良等領域,或供應石膏板生產廠作原料;(2)電廠灰渣也是一種很好的資源,粉煤灰可用于生產建材、建筑工程、筑路、充填礦井、煤礦塌陷區、改良土壤、生產復合肥料、灰場復土造地等,對于一些特殊粉煤灰,還可以冶煉鋁硅合金或回收有用金屬進行高附加值的利用等;(3)因地制宜發展劣質煤、煤矸石電廠。

(四)完善促進能源行業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國內外循環經濟的推進歷程表明,依法管理是實施循環經濟的根本手段。電力行業推行循環經濟也應充分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從戰略層面上來說,應加快制定循環經濟促進法;從實施的原則上來說,應充分發揮現有的與循環經濟有關的《煤炭法》、《電力法》、《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的作用,同時抓緊修改制定與發展循環經濟關系密切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主要工作有:修改《煤炭法》、《電力法》、《節約能源法》,重點研究建立嚴格的節約管理制度,明確激勵政策;制定節約用水條例、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制定節約原材料的法規;制定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的法規;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制定建筑節能的法規等。

三、結論

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儲量有限,要保持國民經濟快速增長,電力行業的發展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具體做法是:調整能源結構,盡量加大水能、風能、核能的開發;企業層面推進清潔生產;行業層面以項目為載體構筑合理的產業鏈條,同時借鑒國際上推進循環經濟的經驗,加快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制定,完善與循環經濟有關的法律法規,充分發揮現有的《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的作用,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環境污染嚴重,控制SO2污染的任務十分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