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家電企業運用循環經濟戰略探究

時間:2022-12-25 09:10:00

導語:促進家電企業運用循環經濟戰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家電企業運用循環經濟戰略探究

一、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經濟效應與環保效應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顯著,我國及時提出了擴大內需的應對方案。2009年6月1日,國家在已經實施了家電下鄉政策的基礎上,又推出了促進城市消費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北京、上海等9個試點省市也于8月份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12月30日,9個試點省市共回收舊家電402.6萬臺,銷售新家電360.2萬臺,銷售額達到了140.9億元。受惠家庭超過3607/戶。根據上市公司2009~3季度報,在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后。中標的多家家電上市公司三季度銷售收入與凈利潤均出現明顯上升,青島海爾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比增幅達41%和49%,而美菱電器和蘇泊爾不僅同比業績出現大幅增長,而且第三季度單季凈利潤均超出上半年的總和,可見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具有明顯的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經濟效應。

事實上,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除了經濟效應之外,還有另外一重效應——環境保護效應。在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是出于擴大內需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其體現一方面為新型節能家電替代高耗能老產品將有利于降低能耗,另一方面為通過對廢棄家電回收處理行為的規范將有助于減輕電子廢棄物污染,并為在2011年順利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下稱《回收處理條例》)創造條件。

根據我們的調查,政策實施以來沒有受到足夠關注的環保效應也實際上已經顯現。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前后的2009年6月和11月,我們對上海市廢棄家電的回收處理情況進行過專項調查。政策實施之前的調查表明,上海市廢棄家電以個體回收為主,約占70%左右,而由正規回收渠道回收的不到30%,與此相連接的下游處理環節也以個體經營的家庭作坊式手工拆解為主;而正規回收企業——上海新錦華廢品交投中心盡管采用了“在線收廢”的先進手段,但在回收量上無法與個體回收渠道匹敵,正規處理企業——上海市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的日常處理能力也遠未達到生產線的設計能力。但是政策實施之后的調查表明,由于消費者改變了回收預期,同時實行了“家電以舊換新憑證”并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個體回收者、社區回收者和二手家電經營者回收廢棄家電的數量已大大減少,而作為中標企業的上述兩家正規回收與處理企業的“正規軍”優勢卻充分顯現,回收量與處理量均有較大幅度提高,通過分享運費補貼和發揮規模經濟效應,相對于政策實施前經營績效也有一定改善。

二、規范廢棄家電回收處理對于家電企業發展戰略的影響

正如社會對于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效果的關注更側重于經濟效應而非環保效應一樣,目前資本市場和大多數家電企業在預估未來企業發展形勢時,更多考慮的是政策繼續實施所帶來的市場需求變化以及原材料價格變動等經濟因素,而較少考慮即將于2011年實施的《回收處理條例》對于家電企業發展戰略的深遠影響。而這一條例盡管是針對廢棄家電回收處理環節的,但卻具有明顯的反溯作用并將有可能帶來整個家電產業鏈的重構。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家電生產與消費大國。家電產業2008年產值在6000億元左右,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同時29種家電產量已居世界首位,近五年來出口額年均增幅30%左右,成為“中國制造”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行業‰而自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等傳統家電產品就已進入城市家庭,新世紀以來又開始大量進入農村家庭,近年來手機、電腦等新型家電的普及率也在快速提高。但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產品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廢棄家電的產出量也在大量增加。按正常使用期10~15年計算,現階段以及未來十年正是我國家電更新換代的高峰期,近年來國內每年產生的廢棄家電都在上千萬臺以上。

廢棄家電是電子廢棄物(即廢棄電子電氣設備)最主要的構成形式,具有環境危害性與資源再生性的雙重屬性。其所含的大量鉛、鈹、六價鉻等金屬和溴化阻燃劑、汞、聚氯乙烯、酞酸鹽等化學物,已被證明如果處理不當將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明顯的危害。但與此同時,其所含的金、銀、鉑等多種稀有貴金屬又具有很高的再生利用價值,因而也被稱為回收利用價值最高的固體廢棄物種類。隨著環保思路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的轉變,廢棄家電的再循環利用自上世紀90年代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尤其是電子產品消費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環境資源領域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

日本在2001年開始實施《家用電器再循環法》,規定零售商必須負責回收廢棄家電,制造商必須負責再循環利用,消費者也應為收集、運輸和再循環支付一定的費用。歐盟在2003年頒布了WEEE和RoHS兩個針對電子電氣產品的環保指令,其中WEEE指令針對回收、處理、處置、再循環、再使用等環節,以促進電子廢棄物的再循環利用。為目的;RollS指令主要針對電子產品的設計、制造等環節,以限制使用有害物質為目的,這兩個指令也基本覆蓋了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上述法規的制定,均體現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思想,即由于生產者(包括制造商和進口商)在生產信息、經濟實力等方面較政府、消費者更具優勢,因此應對電子產品的環境影響(包括產品使用期后即消費后階段)承擔更多責任的思想。

在這些法規約束和指引下,日本、歐盟等國在加強立法與執法的同時,都注重法律約束與市場引導相結合,均建立起由生產商等多方參與、較大規模并具有競爭性的專業化回收處理組織,以保障再循環利用率的提高。在日本,主要有A組和B組兩個大型組織,A組由松下、東芝等家電生產商領銜,實施的是與已有的回收處理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模式;B組由日立、三菱等家電生產商領銜,實施的是自建處理工廠、與批發零售商及物流公司合作回收的模式。在歐洲,各國基本上都成立了兩個以上的專業化組織,這些組織結合實際既可自己組建也可利用已有的回物處理企業,而生產商則可依據成本、服務等因素選擇一個組織來參與回收處理環節。而回收處理費用,由政府、生產商、進口商、消費者等于以不同比例的分攤,像歐盟WEEE指令中規定生產商應主要負擔廢棄家電的回收處理費用。

在歐盟兩法令公布之后,歐洲電子貿易組織曾經估算,僅在歐洲RoHS替代所需要的研發費用就達190億美元;而市場咨詢機構Garter集團預測,2006年因執行RoHS指令將使每部Pc機的成本將增加10美元。。這也使得家電制造商除了投資或親自參與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外,更加注重電子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3R原則,從設計、采購等源頭環節人手,通過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改變傳統生產系統乃至商業模式來達到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而這也正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精髓所在與上述法規頒布的初衷。

這些戰略的實施在后來的產品生產或商業模式中均有具體體現,有些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萜展镜腍PDeskjet6540多功能一體機和3740打印機因為使用了便于回收再利用的成像燈管代替含汞的掃描儀燈管,被AnalogZone評為環境污染最小及可循環再利用的最佳綠色計算類產品稱號。日本理光集團于2005年11月1日頒布了綠色采購標準第三版,要求供應商必須了解理光公司的環境影響因素,實施降低環境負荷的活動,并經過IS014000等環境認證。IBM公司研究了從廢棄電腦中回收可再利用零部件的網絡結構,積極開展電腦租賃業務,當租賃期滿后由IBM公司對用過的電腦進行檢測并根據具體情況開展再利用,結果該項業務為IBM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對于廢棄家電以及電子廢棄物治理問題我國政府也高度關注,在《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法律中均做出了一些原則性規定。自2003年起也相繼頒布了多項法規及規范,從不同角度對于電子廢棄物治理進行了規定。其中,《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是我國第一部有關電子產品污染防治的管理辦法,類似于歐盟的RoHS指令;《電子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等類似于WEEE指令,基本上也覆蓋了電子產品生命周期,并體現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思想。

盡管法律框架已經建立,但是現實中廢棄家電對于環境的負面影響卻并未隨之明顯減弱,其根本原因在于回收處理環節尚未形成規范化的運作體系。根據近年來北京、上海、天津、蘇州等地的相關調查,大約60~90%左右的廢棄家電由個體回收和家庭作坊式手工拆解。個體經營者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在拆解過程中對于環境因素考慮極少,一般將具有經濟價值的金屬、線路板、塑料等拆解分離后作為原材料再出售,而無經濟價值的零部件(包括廢危物品)則露天焚燒、就地填埋或丟棄,酸洗等對環境極為有害的方式在拆解過程中也被普遍采用。而與之相對應,有資質的正規回收與處理企業卻經常因經營成本過高面臨著“無米下鍋”的境地。這也是我國專門出臺《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的主要原因。

該條例指出,制定該條例主要是出于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等目的(第一條),其中對家電企業構成直接影響的條款主要有:一、國家將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而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等具有繳納義務(第七條)。二、國家鼓勵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等自行或者委托銷售者、維修機構、售后服務機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第十一條):鼓勵處理企業與相關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第十四條)。三、生產者生產的電器電子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電器電子產品污染控制的規定,采用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使用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時電器電子產品上或者產品說明書中應當按照規定提供有關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回收處理提示性說明等信息(第十條),而未按照規定提供有關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回收處理提示性說明等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二十七條)。從這些條款可以看出,該條例充分體現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思想,對生產者環保責任與義務的規定與發達國家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因此,該條例的實施也預示著家電企業只有進一步推進實施循環經濟戰略,才有可能在未來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我國家電企業實施循環經濟戰略的對策與建議

自歐盟兩指令實施以來,迫于出口達標的壓力,國內家電企業通過應對RoHS指令,在供應商管理、物料管理和檢測管理等方面均進行了較大改進并探索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產品的整體環保水平。但是,由于回收處理環節主要由當地進口商負責。所以這些改進主要還是針對于采購、生產與包裝環節,向上游的設計與下游的再循環利用環節的延展仍然有所欠缺,而且改進也主要體現在部分出口產品的生產線上。而《回收處理條例》在國內的實施,將意味著家電企業應從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來考慮產品的環境影響,而且應當調整的是絕大多數生產線,即整個企業必須實施循環經濟戰略。為此,企業必須徹底轉變思維方式,可考慮采取以下措施來適應政策環境和產業格局可能帶來的變化:

首先,實施企業流程再造,推進清潔制造機制。認真研究和掌握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及其在國外的應用,預估《回收處理條例》對于企業經營成本及績效的影響,按照循環經濟的3R原則,進行流程再造與組織優化。尤其是在產品設計時就應考慮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和產品的易拆解、可維修與可回收,從源頭上為降低產品的環境影響與經營成本創造條件。

其次,結合自身企業特點,積極參與回收處理環節。近年來,長虹、海爾、TCL等家電企業通過與家電賣場合作、自建基地和參股回收處理企業等方式逐步進入到回收處理環節。但是這些行動有的是出于以舊換新、促銷新品的目的,有的是出于企業提高社會美譽度的目的,有的是出于新業務探索的目的,尚未上升到影響全局的戰略高度。而實施循環經濟戰略則要求企業必須將回收處理作為一項常規性經營活動。從重塑產業鏈的高度將其納入到企業經營計劃之中,通過自營、聯營、外包等形式,使其盡快實現與其他環節的無縫對接。

第三,創新商業模式,打造新的競爭優勢?!痘厥仗幚項l例》的實施將首先強化企業對自身產品的環保責任,因此從以較低成本提高回收率與再循環利用率的角度,國內企業可借鑒國外經驗,探索推進產品租賃業務,并結合回收處理模式的選擇。通過對現有物流體系、售后服務體系的改造,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再制造與原材料循環利用效率,通過發揮規模與范圍經濟優勢贏得新的競爭優勢。

第四,延伸營銷與客戶關系管理,引導綠色消費趨勢。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為環境友好型產品支付一定程度的溢價也將成為更多消費者的選擇。而實施循環經濟戰略,意味著企業不僅應承擔產品制造過程中的環境責任,也應對產品消費后階段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因此,企業的營銷與客戶關系管理也應延伸到產品從設計采購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通過加強消費后階段的服務和更充分地了解客戶的消費感受與環保需求,為企業設計生產出更受消費者青睞的環保產品提供依據,從而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綠色消費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