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的構建
時間:2022-10-19 09:38:41
導語: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生態工業園相關概述
生態工業園,是以工業生態學原理、循環經濟理念以及清潔生產要求為指導,以工業布局理論、產業集群理論、產業生態理論、城市化理論和增長極理論為核心,從源頭上減少能源消耗總量,過程中著力構建區內循環經濟產業鏈和生態網,建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循環體系,從而實現污染物減量排放、區域清潔生產、生態環境優美最終目標的一種固定區域。園區內,各個企業通過物流或者能流的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使一個企業的副產品或生產廢物在其他企業循環進行利用,從而實現設施共用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2生態工業循環經濟模式
2.1生態工業園區分類
根據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指南,生態工業園區可分為行業類、綜合類和靜脈產業類三大類。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是指在該生態工業園區內的企業很多是同行業的企業或者是行業相關性企業,這些同類型企業和相關性企業構成的共生系統,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通常以一個或者幾個核心企業來進行物質或能量的相互轉換;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通常是在經濟技術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基礎上進行大力改造形成的具有高新技術和經濟技術特點的生態工業園區,該園區內由很多不同行業的企業所組成;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是指園區內的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或廢物通過先進的技術將其轉化為可以重新利用的資源或者產品,從而根本性的實現廢物或副產品能夠重復的運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這類生態工業園區的核心理念是降低環境污染為主,在園區內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化。
2.2綜合生態工業園區相關特點
綜合生態工業園在我國屬于數量最多的生態工業園區,占據著主體的地位,也是我國生態產業發展中的典型特色標志,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我國共有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54個,高新技術開發區53個,省、市級多達上千個,這些工業開發區中近8成都為綜合生態工業園區。綜合生態工業園區和其他兩類園區相比具有明顯的特點,首先園區內產業類型更加豐富,產業鏈條的豐富性能夠極大的彌補各個企業和行業的缺陷,從而更容易的形成產業鏈互補,進而根本性的實現了產業橫向耦合,縱向閉合的產業格局,這更加有利于園區內循環經濟體系的建設。同時綜合類的生態工業園區中在循環經濟規劃時強調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整體循序的方式是資源——產品——廢物——可再生的資源——產品,這種集約式的循環模式替代了原有的資源——產品——廢棄物不循環的方式,能夠極大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2.3綜合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體系構建
對于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來說,園區內的循環經濟體系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的三個方面:企業方面、園區方面和社會方面。企業方面,以企業內部清潔生產為主,在企業內部實現小循環,首先需要企業在日常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嚴格按照生態相關規范進行,在企業內部加強清潔生產管理和監督,從企業生產源頭重視資源循環利用,實現資源充分的分配和配置并重復的使用,減少資源閑置和浪費,再通過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以保護生態環境;園區方面,以工業代謝原理和共生原理建立起企業和企業間的物質中層循環,從而使園區內的各個企業能夠實現資源共享以及相互交換利用各自的副產品或生產廢物,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共生循環組合,并在該基礎上不斷的對工業產品間的信息、能量、物質進行集成,不斷的延長循環的鏈條,形成一個更大、更全面、更科學的循環體系;社會方面,在生態化工業園區內實現資源中層循環過后需要充分的將整個區域的經濟和生態工業園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努力的探索適合當前社會經濟背景,當地的生態環境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不斷的促進生態園區中經濟、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促進全面發展。
3案例分析
3.1旬陽縣生態工業園區簡介
陜西省旬陽縣位于秦巴山區,地處漢江中上游,是國家秦巴連片貧困帶、主體功能區規劃限制開發類和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大,加快發展需求迫切。旬陽縣生態工業園區是陜西省政府2009年批準的全省首批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園區。園區毗鄰縣城以北,以旬河為主軸,曲水環繞,順勢而建八個工業小區,規劃總面積17.8km2,其中可建設面積10km2。始終堅持立足縣域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按照生態化、循環化的發展要求,積極探索農業產業化、工業園區化、資源循環化、產業集群化、人口城鎮化發展路徑,努力建設新型材料、裝備制造、煙草加工、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循環產業集群。2014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20.6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69.1億元,實現稅收12.7億元,就業10503人。園區呈現工業快速發展、產業配套發展、企業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
3.2園區五大循環產業初具規模
按照一個小區布局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培育一個龍頭企業,形成一批企業配套,上下游規模匹配、能源相互利用、產品互為轉換、工藝上下對接、設施企業共享的模式,重點建設新型材料、裝備制造、煙草加工、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循環產業。以大地復肥、中科納米公司為龍頭,5萬噸鋅焙砂、10萬噸硫酸、3萬噸納米氧化鋅、30噸銦鍺回收等項目為載體,建成集鉛鋅礦采、選、冶和納米材料與銦鍺回收利用為一體的新型材料循環產業鏈,2014年實現工業產值12億元。以旬陽10萬畝優質煙葉基地為基礎,以陜西中煙旬陽卷煙廠為龍頭,依托煙廠整體技改,形成集煙葉種植、收購、復烤、貯存、陳化、制絲、卷制、副產品綜合利用于一體的煙草加工循環產業鏈。規劃期末工業產值將突破50億元,稅收20億元以上,建成西北最大的優質煙葉生產加工基地。以堯柏水泥公司為龍頭,以西安中材公司、平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宏德水泥制品有限公司、鼎升建材服務公司、平川護欄公司、旬陽百通運輸公司等企業為配套。依托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年產100萬m3商品混凝土、年產10萬米仿木護欄和年產20萬m2滲水磚等項目,形成集石料加工、水泥生產、水泥制品、市場營銷為一體的循環產業鏈,建成陜南最大的水泥建材生產基地。以陜汽集團旬陽寶通公司為龍頭,陜西亨通鑄造公司、旬陽寶利機械公司、旬陽科通電線電纜公司、旬陽嘉豐鑄造、旬陽長江駕校等企業和家庭配件加工園協作配套。重點建設5000輛專用車組配、100萬件汽車零配件生產加工、100萬件汽車排氣管和20萬千米電線電纜等項目,形成以旬陽鐵礦原料為基礎、以鑄件、配件生產加工為主導,形成集鑄造、合金、配件加工和汽車組裝一條龍的裝備制造循環產業鏈。以祝爾慷富硒食品、紫薇花卉、新森林、健興魔芋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以“林下種藥養禽→產品倉儲保鮮→產品精深加工→市場銷售”為循環體系,按照“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形成集種、養、加、銷為一體的生物制品循環產業鏈。
4結束語
總體來看,生態工業園是當前循環經濟建設過程中的一種重要實現形式,同時作為循環經濟體系中的重要載體,其不僅僅關系著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的構建,同時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綜合類生態工業區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的建立,能夠有效地優化產業結構,強化企業合作,實現節能減排,從而達到區域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雙重目的。
作者:楊才偉 單位:旬陽縣生態工業園區管委會
- 上一篇:教師演講稿:以燭之微光,照四城聯創之明路
- 下一篇: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