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參與亞太區經濟合作措施

時間:2022-08-23 04:38:58

導語:中國參與亞太區經濟合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參與亞太區經濟合作措施

亞太經濟合作的蓬勃發展是新世紀亞洲經濟的顯著特點之一。從理論上看,盡管區域合作是一個次優的結果,但它可以增加各國經濟之間的互補性,擴大規模效應,增加貿易和投資的機會,因此它不失為過渡到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途徑之一。從亞洲各國的合作實踐來看,亞太經濟合作是亞洲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各國之間相互依賴性增強以及推進貿易自由化的產物。盡管亞太經濟合作起步較晚,但它進展迅速,措施扎實,形式多樣,亞太經濟合作將會在未來數十年內成為推動亞太地區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涉及面廣,應按照由近及遠、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方針,有步驟,有層次,由低到高逐步推進區域經濟合作,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關系。我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加速兩岸四地的合作進程,建立中華自由貿易區;以周邊睦鄰成員國為重點,積極推進和參與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突破疆界和洲界,構筑全球合作網絡。

一、建立中華自由貿易區

作為政治大國和經濟大國,無論是從全球還是從地區戰略的角度,中國都需要建立以自身為核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香港、澳門、臺灣是中國的三個單獨關稅區,又互為重要的貿易與投資伙伴。兩岸四地建立自由貿易區有利于兩岸四地經濟繁榮與發展,是順應歷史潮流的舉措。兩岸四地同為中國人,彼此間的互補遠大于競爭。作為腹地的祖國大陸經貿發展潛力巨大,龐大的消費人口和市場,多層次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為兩岸四地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演進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機會。因而建立中華自由貿易區應成為新世紀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首要選擇。

二、以周邊睦鄰成員國為重點,積極推進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

亞太地區是21世紀最具經濟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實體。中國作為亞太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必要謀求與周邊國家形成區域或次區域經濟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具體來看,要進一步加強與東盟的經濟合作,按既定目標建立“10+1”自由貿易區,以此為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提供重要的依托和堅實的基礎;積極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并探討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的方式方法。為此,應進一步參與APEC的活動,爭取在制定有關規定中有更多的發言,更加主動地倡議和提出各種富有戰略型、前瞻性的議題,增大在重要合作議題上的聲音和分量,以充分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積極倡導建立維護地區穩定、發展睦鄰友好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并側重加強次區域化經濟合作,如環黃渤海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環日本海經濟圈、華南經濟圈等。

三、構筑多元重心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多元重心的區域合作模式正在成為區域經濟融合的趨勢。中國應謀求在亞太地區實現由單一重心模式向多元重心模式轉變。根據經濟依存度和經濟互補性的強弱,可將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格局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與中國互補性最強,地緣、人文優勢條件最佳。范圍包括臺港澳在內的中華經濟圈、歐洲經濟圈、北美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第二層次:與中國的互補性較強,地緣、人文條件良好。范圍大體包括東南亞經濟圈、南亞經濟圈、中亞經濟圈、西亞經濟圈。第三層次:與我國的互補性弱,地緣、人文條件一般。范圍大致包括中東、非洲、拉美和某些獨聯體國家、東歐諸國,這一層次與中國的合作關系較弱。顯然第一層次是中國開展區域經濟合作的重點地區。而第二層次的東南亞經濟圈處于亞太地區,也是中國開展區域經濟合作的重點。從總體看,中國應以兩岸四地為核心,推動東亞經濟圈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加強與亞太經合成員間的經濟合作,同時在各個戰略方向上推進不同的合作方式。向北推動與俄羅斯及東北亞的區域合作進程,由優惠貿易和項目開發向更高層次合作方式過渡,積極籌劃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向南推動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構建東南亞次區域合作區域圈;向西借助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與中亞五國的多邊合作;向西南謀求與南亞各國發展密切的經貿關系,為今后深化雙邊合作奠定基礎。

四、正確處理大國之間的關系,積極推進亞太區域經濟合作

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的進展與大國的推動是密切相關的。歐盟的發展離不開法德兩個大國的推動。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是在美國的積極推動下促成的。兩者都經歷了由大國牽頭,逐步擴大升級的道路。中國作為地區和世界大國,應積極參與推動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在亞洲地區大國關系十分復雜,中日、日韓、中國與東盟以及日本與東盟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戒備心理和緊張關系,而且都想在區域一體化中掌握主導權,這種基于本國利益而產生的相互猜忌和戒備心理會阻礙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因此,中國作為錯綜復雜關系中的重要角色,應首先妥善處理與大國的關系,積極倡導互信機制。

五、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和綜合國力

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經濟實力和產品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自身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進行區域經濟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成效。目前中國經濟體制和產業結構還不完善,生產技術落后,阻礙了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促使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利用國際資金和部門間的聯動效應,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型調整。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努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推進產品結構優化和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重點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使之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整體經濟的實力,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縮小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

綜上所述,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應該積極地參與和推動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它可以給我們提供廣大的市場,巨額的資金以及寬松的外部環境。我們應在盡可能保護國家利益的同時,大膽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利用各種機會,各種合作形式,不失時機地擴大我們與亞洲各國的合作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