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經濟增長方式探究

時間:2022-11-18 04:53:19

導語:云南經濟增長方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云南經濟增長方式探究

本文作者:蘇紅軍工作單位:中共大理州委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必須把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這是“十一五”時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云南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對應于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對應于較為落后的經濟發展階段,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對應于較為發達的經濟發展階段。當一個經濟體較為落后時,它的經濟增長只能依賴于資源、土地、勞動、資本的投入,因為這時候它沒有實力進行大規模的科研投入以實現科技創新。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單靠資源、土地、勞動、資本的投入已遠遠滿足不了增長的需要和發展的要求,因為這些要素投入的邊際效率在不斷下降。這時候就必須靠技術的進步、靠制度的完善、靠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靠要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去推動經濟發展。從全國來看:盡管我國早在“九五”計劃中就明確提出要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表現出比較粗放的特征。我國重要資源的產出效率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年,我國約占世界的’,但資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為,-’、原煤為.%、鋼鐵為,、氧化鋁為、水泥為’。我國用水總量與美國相當,但僅為美國的%/&;消耗每噸標準煤實現的,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從云南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不斷推進,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云南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具體表現在:科技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增強,能源和電力的消耗強度有所下降,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量降低。但與國際水平相比,我省經濟仍然呈現出明顯的粗放型增長特征:傳統產業比重較大,單位資源的產出效率較低,單位產出的能耗較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推動。尤其是隨著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和對資源的過多依賴,各種資源將難以為繼。從近年來部分地區頻繁發生的“電荒”、“油荒”中,人們已經強烈地感受到,資源的瓶頸制約越來越突出,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老路已經走到了盡頭。不轉變增長方式,資源將難以支撐,甚至會出現資源緊張,帶來所謂“增長極限”問題;不轉變增長方式,環境將難以承受,人居環境和質量將會惡化;不轉變增長方式,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將面臨著被發達地區越拉越遠的可能,綜合競爭力將難以提升。為此,云南必須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今后發展的戰略重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二、云南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的優勢和有利條件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既需要指導思想的轉變,更需要技術、資源條件和經濟實體基礎。特殊的地理氣候、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為云南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有發展規?;鍧嵞茉垂I的優勢。云南有豐富的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等資源和潔凈煤技術優勢,為發展規?;鍧嵞茉垂I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資源條件。全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億&’,居全國第三位,可開發裝機容量(多萬&’,年發電量約,占全國可開發裝機容量的,-.,居全國第一位。云南省每年接受到的太陽能總輻射量約%/)1億萬千卡,相當于-/億噸標準煤的發電量;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接受的日照時數、日照強度,使云南成為全國最利于開發利用太陽能的地區。此外,豐富的地熱資源、多氣候帶多物種的生物資源和風能資源,為發展清潔能源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只要我們加強能源資源的調查評價和勘探工作,做好資源開發的統籌規劃,提高資源開發的集約化、規?;?,云南可望成為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工業基地和優先發展地區。"、有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和創新支柱產業的優勢。生物產業以其高投入、高產出、低污染、高效益的特征,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特色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省是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廣闊的山區為各種動植物生長提供了無限的空間,生物資源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隨著“九五”、“十五”以來的大力培育和發展,生物資源開發創新工程取得明顯成效,煙草、茶、膠、畜、林等傳統優勢產業繼續鞏固提高,綠色食品、天然藥物、生物制藥、花卉等新興生物產業快速成長,加快生物產業發展的人才、技術、環境條件逐步形成,良種繁育、生產、加工、銷售和推廣體系逐步健全完善,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已成為我省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有發展旅游業和其他現代服務業的優勢。高度發達的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云南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近年來的大力扶持和發展,旅游景區景點建設不斷得到加強,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不斷提高,旅游競爭力不斷提高,云南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旅游客源集散地和旅游經濟強省。伴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全省金融、保險、物流、通訊等現代服務業和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快速發展,占經濟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穩步提高,既為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我省加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造了條件。、有擴大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只有大開放才能大發展。云南處于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和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兩洋”的戰略樞紐地帶,連接,個國家,鄰近"%個國家,面對資源富集和擁有"-億人口的東南亞、南亞兩大市場,地緣優勢突出。隨著西部大開發和云南國際大通道戰略的實施,全省交通基礎設施條件極大改善,開放開發環境向好的方面發展。只要我們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積極引進來、走出去,大力發展與周邊國家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就一定能夠形成依托對外開放,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良性互動格局。%、有一定的技術和人才優勢。長期的建設和發展,尤其是獨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使我省在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生物產業、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等多方面,積累了比較雄厚的技術、人才優勢,為我省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模式、著力自主創新、進一步轉變“高增長、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奠定了基礎。

三、云南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間,我們要充分把握好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實施科教興滇戰略,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十一五”規劃的主線,逐步轉變粗放型的以數量擴張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增長方式,建立以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特征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環節??茖W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要把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中心任務和經濟工作的中心環節切實抓緊抓好。繼續實施投資拉動戰略和項目帶動戰略,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大力培植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斷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認真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把科技應用、推廣和創新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推廣應用水平。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努力形成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道路、交通、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是導致全省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要立足于長遠發展,堅持以大項目帶動大建設,扎扎實實打基礎,圍繞建設國際大通道、培育支柱產業、建設產業基地等主要目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效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投資環境。要加快省內“三縱三橫”、“九大通道”高等級公路網絡建設,實現省內國道高速化;實施州市到縣公路的高等級化、縣到鄉油路化和鄉到村的彈石化工程,不斷改善全省的交通條件和公路通達能力。實施“村村通”工程,加強廣大農村通訊和廣播電視等公益事業建設,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培育旅游、水電、生物、醫藥和信息產業,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供產業基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是停頓不前,而是要在加快發展中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通過轉變增長方式促進經濟更快更好發展。要認真研究云南現有工業體系和產業體系,主動遵循產業轉移的規律,積極應對新技術革命和經濟技術競爭的挑戰,對那些污染大、耗能高、效益低、浪費資源的產業實施升級改造和限期停產,對符合轉變增長方式要求的旅游、水電、生物、醫藥等產業給予大力扶持、優先發展,同時,積極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資本密集、耗能少、資源節省的先進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實現產業置換,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供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拓展新的產業空間。當前,我國服務業發展面臨兩大機遇: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的機遇和服務業國際轉移逐漸加快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些機遇,大力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笆晃濉逼陂g,要充分抓住入世年后金融業對外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大規模進入國內的契機,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現代金融業發展。要大力發展面向東盟國家和地區的對外貿易和服務,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和需求潛力大的產業,抓緊培育中介服務、社區服務、教育、文化、體育等新興產業,提高服務業的水平和層次,開拓新的服務領域,推進服務業全面發展,努力把云南建成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物流、商貿中心。、全面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用科學技術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核心手段。要加緊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采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用高新技術開發優勢資源。加強對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和推廣應用,加快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建立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企業不斷增加技術研究開發的投入,提高全社會科技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要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切實提高各族人民的科技素質和文化水平,為經濟發展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人才基礎和智力支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方面。要堅持資源開發與保護并重,建立健全資源的有償使用和補償機制,實現有限開發、有序開發、有償開發。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保護和有序開發的管理,合理開發優勢礦產資源。認真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生態公益林建設和高原湖泊保護工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建設綠色大省、生態強省。大力開展以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為主要內容的節約活動,在全社會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培育人人節約資源的社會風尚,逐步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制度保障。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努力清除妨礙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的體制性障礙,借助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各個經濟運行環節的效率。當前,尤其要把轉變行政管理體制,深化農村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流通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創新投融資體制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微觀主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動力,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奠定堅實的微觀基礎。’、創新工作機制和管理方式,制訂科學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激勵各級各部門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政府行政行為和干部管理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的示范引導作用,探索符合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考核指標體系,強化對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第三產業比重、教育投入的比重、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考核,改變單純考核"的做法。要加強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管理,強化決策督查和糾錯改正機制,建立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和問責制度,充分調動各個方面一心一意謀發展、想方設法抓落實、千方百計轉變增長方式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和自覺性,切實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