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9 09:57:00

導語:經濟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思想研究論文

摘要:認為,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他重視擴大對外貿易、發展山區經濟和實行多種經營;主張發展手工業生產和辦好手工業合作社以及允許個體手工業存在和發展;反對平均主義“大鍋飯”和堅持勤儉持家。的這些重要經濟思想,對當前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經濟思想;現實意義

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薄爸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蓖静粌H以卓越的軍事思想和杰出的軍事領導才能聞名于世,而且也具有豐富的經濟思想。深入探討的經濟思想,有助于我們完整準確地理解思想以及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同志的經濟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

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對此有深刻理解。1947年底,新中國的誕生已為期不遠,革命勝利后如何進行新民主主義建設和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問題已提到日程,已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認為發展經濟要有長期打算。他指出:“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歷史階段。目前的新民主主義建設就是給將來社會主義建設打基礎,一切建設都要有長期打算?!闭J為,無論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其目的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都必須以經濟建設為基礎。他說:“經濟建設是基礎。我們打仗為了什么呢?為的是生產建設。又為了什么呢?也是為生產建設,就是說要徹底摧毀封建制度對生產力的束縛,以便把各種力量動員組織起來搞好生產。搞好了,使人人有生產資料,人人能生產。戰爭是暫時的,生產是永久的?!睘楦玫匕l展生產,主張“要把工人動員和組織起來,學習技術,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像后大搞生產運動那樣掀起生產熱潮。”還提出發展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商業和銀行等方面的許多具體措施。

1949年7月,黨的工作重心即將從農村轉入城市,從軍事斗爭轉向經濟建設,更加認識到抓經濟建設和發展生產的重要性。他指出:“革命的終極目的就在于發展生產。為著支援當前尚未結束的解放戰爭,需要發展生產,為建設新中國,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更需要發展生產,特別是發展工業。發展生產,發展工業,是中國人民的要求,也是工人階級的要求,也是我們黨的要求?!薄拔覀冞M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困難在哪里呢?最根本的困難,就是在于我們的經濟落后和文化落后,我們的國家原來被帝國主義剝削得很窮,我們是在遺產很少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家業的?!比欢?,我們也有許多有利的條件?!熬蛧鴥葋碚f,我們最主要的有利條件,在于我們有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的大團結?!鶅|人民的團結是一個偉大的力量?!珖鶅|人民在我們黨的領導下,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一致,以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去發展生產力,這是我們以比較快的速度來建成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最根本的有利條件?!?/p>

1957年春,對我國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了深刻分析,提出了解決辦法和措施,這實際是對我國當時工業管理體制改革進行一定程度的探索。指出:“最突出的問題,是兵工生產如何同民用生產相結合的問題?!暗诙€問題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礦產資源的問題?!瓏覍@些資源統得太死,地方和群眾都沒有活動的余地?!钡谌齻€問題是中央對地方的機械工業不宜統得太死,不要把稍微像樣的機械廠都收歸中央管理?!敝赋龅纳鲜鰡栴},實際上是涉及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三個重要方面:即軍用產品生產和民用產品生產的關系問題、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問題以及中央和地方的經濟管理權限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一直存在,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步解決。

關于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的觀點至今并未過時,仍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鄧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他特別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這一重要思想把革命、改革和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統一起來,為我國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志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蓖疽裁鞔_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p>

二、擴大對外貿易,發展山區經濟和實行多種經營

1957年春,進行了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分析了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有利條件,充分肯定了發展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發展對外貿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我國是一個大國,手工業產品的價廉物美聞名于全世界,加之我國在國際事務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無論是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或是為了加強國際交往,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必須大大地加強和發展?!边€分析了當時我國發展對外貿易所面臨的困難。他認為,當時對外貿易最根本的問題是貨源不足。其原因有三:一是生產雖有增長,但國內市場的需要也在增長,因而發生矛盾。二是組織貨源的工作沒有做好,在價格、稅收等政策上有毛病,經營環節多,對發展山區經濟不夠重視,運輸不暢等等?!敖鉀Q的辦法,只有從發展生產、適當節約消費、尋找代用品等方面著手,以便盡量擠出東西來出口。”還提出改革外貿體制的政策建議及其對發展山區經濟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要減少經營管理環節,允許產地基層單位直接同外貿系統掛鉤。”“這樣,山區的物資就可以源源運出來,并且還可以不斷增加。這不但使對外貿易的貨源有了著落,解決了國內某些工業生產原料的缺乏,同時更重要的是搞活了山區經濟,改善了山區人民的生活?!钡纳鲜鏊枷雽Ξ敃r黨和國家制定正確的外貿政策、指導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及活躍和發展山區經濟、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采取怎樣的方針政策才能很好地發展山區經濟呢?認為,應“按照因地制宜、實行多種經營的方針,發展山區的農業、林業、畜牧業和各種土特產的生產。”為此,必須改善山區的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山區商業貿易工作,要特別注意發揮基層供銷社的作用。從這些論述中可明顯看出,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就非常重視發展我國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以及促進城鄉、國內外的物資交流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

關于擴大對外貿易、實行多種經營和發展山區經濟的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山區經濟面貌也發生深刻變化,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山區經濟文化發展仍然相對落后。同時,山區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問題。因此,大力發展山區經濟,廣開生產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努力改善生態環境,防止環境污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高山區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積極發展手工業生產。努力辦好手工業合作社,允許個體手工業存在和發展

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國?!肮I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就全國范圍來說,大約是現代工業占10%左右,農業和手工業占90%左右?!毙轮袊闪⒊跗?,這種狀況雖然有所改變,但手工業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怎樣積極發展手工業生產,正確引導手工業者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當時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闡明了手工業生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發展手工業生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手工業生產的知識也要很好地學習。不要以為全國勝利已經到來,就完全是大工業生產了,手工業就完全垮臺了,因此就不去學習發展手工業生產的知識,等待著大工業來臨。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事實上,革命戰爭結束以后,新的工業的發展與原有工業的恢復,都不是立刻可以實現的。為了供應廣大人民的日用必需工業品,在一定時期以內,幫助農村副業與手工業生產的發展是完全必要的。”還說明了發展手工業生產的重要性。他認為,由于我國現代工業落后,“在沒有工業生產品可以輸出的時候,就還需要依靠手工業,用精致的手工業品從外國換回機器,這樣才不至于吃虧。因此對于手工業和農村副業,如紡織、繅絲、刺繡、草帽辮、地毯、花邊、食品等等,都應該很好地加以研究,掌握生產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睂嵺`證明,的這些觀點是很有價值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不僅認為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恢復十分重要,而且認為它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樣重要。

其次,論述了對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途徑。指出:“實現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一個重要的任務,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薄笆止I者一方面是勞動者,同時又是私有者,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改造,就有可能向資本主義發展?!蹦敲矗绾螌κ止I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呢?認為,“個體手工業經濟要經過合作化的道路,逐步改造為集體所有制。組織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是改造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幫助他們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唯一的組織形式。”1957年12月,進一步強調了穩定手工業合作社和適當發展個體手工業的重要性。他指出:必須注意使手工業合作社的集體所有制保持長期穩定,除極個別的外,不應當把手工業合作社轉變為國營企業,否則會影響手工業合作社的鞏固和進一步發展;在發展手工業合作社的同時,應當允許個體手工業戶的存在和發展,“只要他們不從事違法的經營,他們的個體生產是允許的?!笨梢?,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充分肯定發展個體手工業的必要性,這種認識在當時也是比較超前和具有戰略眼光的。

再次,提出了努力辦好手工業合作社的重大措施。一是“在組織方法上,主要是由他們自籌股金,自備工具,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分工合作,按勞分配。”也就是說,要根據手工業生產的發展水平和進一步發展的要求組織手工業合作社,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求純,更不能搞“窮過渡”。二是國家要大力扶植手工業,幫助手工業勞動者克服困難,使他們積極走合作化道路和參加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三是要把合作社辦好,還要“提倡物美價廉、老少無欺,反對粗制濫造、偷工減料。合作社可以實行計件工資,按勞分配。要提倡節約,反對浪費。要建立合作社的家務。公共積累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大家都要愛護它,保護它。四是為辦好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還“必須貫徹執行民主辦社和勤儉辦社原則,還必須根據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原則,協調國家、集體和社員三方面的關系,正確處理國營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之間、農業合作社和手工業合作社之間的矛盾。必須使全體社員認識到,社員的收入只能隨著生產的發展而逐步提高。否則,就會危害社員的長遠利益,影響國家建設。在勤儉辦社的原則下,應當重視積累,以便擴大生產規模。要積極發展對于國計民生有利和有廣大的國外市場的手工業。”。五是注意保持和發揚手工業原來的特點和優勢,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根據需要和可能,對一部分手工業可逐步實現機械化或半機械化,以發展生產。

關于積極發展手工業生產、努力辦好手工業合作社以及允許個體手工業存在和發展的思想,不僅在當時起到積極作用,即使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今天,它的基本精神仍然沒有過時。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后和不平衡的狀況在短期內還難以完全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征十分明顯,尤其在農業和服務業當中手工勞動的比重還很大。因此,必須重視手工業生產及其各種類型合作社的發展,這不僅對發展經濟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廣開城鄉就業門路,引導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更具有重要意義。

四、堅持勤儉持家方針,反對平均主義“大鍋飯”

1956底,我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采取怎樣的方針進行建設,這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務。認為,不僅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而且要堅持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方針。因為當時我國是一個經濟技術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的國家。要想在這樣的基礎上建成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必須依靠全國人民的努力,發揮一切積極因素,切實貫徹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方針,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這一目標。還對“勤儉持家”的基本涵義作了明確界定:“勤儉持家包括‘勤’和‘儉’兩個方面?!凇褪且喾矫嬖霎a,……‘儉’就是要多方面節約?!谪瀼貓绦星趦€持家方針的時候,主要應當從勤勞生產、厲行節約和有計劃地安排家務開支等三個方面來努力?!?/p>

1958年,我國農村刮起了一股以“窮過渡”和平均主義“大鍋飯”為主要特征的“共產風”,對此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指出,“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并不是什么‘吃大鍋飯’?!比绻安怀源箦侊垼梢怨澥『芏鄸|西出口,換回來更多的鋼鐵、機器。只有生活資料歸個人所有,歸個人支配,才能調動社員的積極性。有些人怕因此發展了資本主義,這種顧慮是多余的,因為生產資料掌握在集體和國家手中。群眾的生活應該是越富越好。”從的這些論述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他不僅堅決反對平均主義“大鍋飯”,而且已隱含了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個體所有制為補充的重要思想。

關于勤儉持家搞建設、反對平均主義“大鍋飯”的思想在當今仍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分配制度的改革正是以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為突破口,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人在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的前提下先富起來,極大地調動了地方、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了生產和工作的效率,促進了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同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不僅需要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而且需要堅持勤儉建國和勤儉持家的方針,實現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標。